今天在找资料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关于我国空军的很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在四代重型战斗机领域,目前空军正在全力装备的歼-16是双座型,有单座型的歼-11B系列早已经停产。那么当歼-11系列在若干年之后退役了,空军会不会出现四代重型战斗机全部都是双座型的情况呢?你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空军一共装备过多少架四代重型战斗机
从1998年12月15日,中国组装的首架苏-27SK首飞成功(被命名为歼-11A)算起,到2015年歼-11B系列停产,我国歼11系列战斗机一共生产了397架。其中105架为歼-11A,余下292架为歼-11B/BS(BH/BSH)。
歼-11B系列里有72架给了海军航空兵,因此空军装备的歼-11系列的最终数量为325架。
而在引进的重型四代战斗机这一块,从1992年6月27日首批8架苏-27SK和4架苏-27UBK飞抵位于中国安徽芜湖的某空军基地算起,到2018年底最后10架苏-35S交付完毕。26年的时间里一共引进了176架俄制原厂战斗机。包括48架苏-27SK、28架苏-27UBK,76架苏-30MKK、24架苏-30MK2(已经移交给空军),24架苏-35S。
空军的苏-30MKK
空军的苏-27UBK
双座的歼-11BS/BSH的生产数量并未公开,不过我们可以参考引进苏-27/30系列时单双座的比例,大致认为其生产数量不会超过70架。这样一来,我国引进和自行生产的四代水准的单座重型战斗机数量一共有399架,分别是48架苏-27SK、105架歼-11A,222架歼-11B/BH和24架苏-35S。
空军歼-11B和歼-11BS
空军还有多少架四代单座重型战斗机呢?
随着以歼-10C、歼-16和歼-20等为代表的四代半和五代机的全面服役,早期四代水准的重型战斗机开始逐步退役和升级。
这其中48架苏-27SK应该已经全部退役。105架歼-11A则还有部分服役,但是距离彻底退役也已经为期不远。原因是歼-11A本质上是我国自行组装的苏-27SK。首批50架100%采用俄罗斯原厂配件,第二批45架虽然只有30%~40%的组件由俄罗斯提供,但是自行生产的配件也是按照俄标生产的,因此延寿的意义不大。
空军歼-11A
歼-11B系列由于革新了机身材料和生产工艺,机身寿命大幅提高到4200小时。2018年我国著名结构疲劳专家、高镇同院士提出了“结构疲劳可靠性定寿模型”,使我国战斗机在延寿后使用寿命提高了一倍以上。也就是说,歼-11B系列的最终使用寿命将超过8000小时,按照当前我国空军飞行员200飞行小时/年的飞行强度计算,可以服役40年。目前这批歼-11B还能再飞行24~30年。
升级后的歼-11B/BH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白头歼-11BG/BHG。除了机体延寿之外,部分采用俄制发动机的早起批次歼-11BG/BHG还更换了国产太行发动机。航电系统方面,原来的1493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升级为AESA雷达,有消息称这些雷达来自于早起批次的歼-16,由于对地/对海功能存在一定不足而被更换,正好用来升级定位于制空的歼-11B/BH,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升级后的白头版歼-11B
按照俄官方的说法,苏-35S的机体寿命为6000小时,大概可以飞30年。由于苏-35S属于俄制战斗机,难以融入空军现有装备体系,而我们已经拥有比起综合性能更加先进的歼-16、歼-20和歼-35A。因此我们对其进行延寿的可能性很小。目前空军这24架苏-35S至少还能再飞14年。
中国空军的苏-35S
也就是说最慢30年,我国空军所有的单座型四代重型机将会全部退役完毕,届时空军的四代重型战斗机将会全面双座化,不过前提是到时候空军的重型四代机还没有全部退役。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空军30年后就没有单座型重型战斗机,毕竟还有歼-20和后续的六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