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VA1型125毫米轮式装甲突击车谈起!回顾我军轮式突击炮发展史,再聊聊我军装备125毫米突击炮的可能性有多少?

文摘   2024-12-01 21:16   江苏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15届珠海航展上,北方重工集团展出了全球口径最大的VA1型125毫米轮式突击车。而这引发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那就是我军会不会装备类似的125毫米轮式装甲突击车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这篇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我军装备轮式突击炮的必要性分析

二是简单回顾我军轮式突击炮的发展历史

三是我军装备125毫米轮式突击炮的必要性,以及如果装备125毫米轮式突击炮会是什么样


为何要装备轮式突击炮

轮式突击炮在中型合成旅的定位与重型合成旅里的坦克是一样的,主要提供直瞄火力支援和反装甲作战(主要是反坦克作战)。


所谓的直瞄,可以简单理解为坦克或装甲车的光学观瞄系统所能观测的范围。直瞄射击就是打击光学观瞄系统所能观测的范围内的目标,类似于狙击步枪,虽然射击距离近(通常在2000米以内),但是精度高,打击时效性好。


通常来说,中型合成旅装备的09式122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也能直瞄射击,官媒时不时也有相关的报道。

但能否用来进行直瞄范围内的火力支援和反装甲作战呢?答案很简单,直瞄范围内的火力支援没问题,但是直瞄范围内的反装甲作战不能。

首先,中型合成旅的09式122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以下简称09式)虽然也是大口径火炮,但属于曲射武器,并不适合进行直瞄范围内的反装甲作战。由于09式的火炮身管长度较短(只有32.7倍径),弹丸初速也较低(最大只有约690米/秒),直瞄射击时的有效射程仅1500米。

相比之下,我军主力的96A主战坦克装备的125毫米滑膛炮的身管长度达到了48倍径,直瞄射击时的有效射程超过2000米。96B型主战坦克在训练时更是创造过在2800米距离上精确射击的录(静对静模式)。而且09式的火控系统也不是为直瞄射击设计的,直瞄射击时不仅反应速度要慢于坦克的火控系统,也不支持打击运动目标。


此外,09式现有的各型弹药无法从正面击穿主战坦克,而由于身管的原因,也无法配备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简单总结下来,如果强行用09式122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进行直瞄范围内的反装甲作战,将会面临“够不到、打不着和打不穿”的尴尬,结果就是被坦克一边倒屠杀。


当面这不是说09式122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无法进行反装甲作战,只不过09式进行反装甲作战采用的是间瞄射击而非直瞄射击。其反装甲作战所使用的弹药包括激光/卫星制导炮弹,以及非制导的高爆榴弹。前两款制导弹药采用攻顶攻击的方式,从坦克炮塔和车体顶部装甲薄弱的地方摧毁目标。使用高爆榴弹进行反装甲作战则采用远程覆盖射击,通过高爆榴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弹片破坏炮塔顶部的观瞄装置,以及让炮塔内部人员失能的方式来实现反装甲作战。


很显然,09式122毫米轮式榴弹炮可以进行直瞄范围内的火力支援,打打碉堡、工事,以及皮薄的装甲车等,但是无法进行直瞄范围内的反坦克作战。


至于使用反坦克导弹,用来进行直瞄范围内的火力支援和反装甲作战,无论是打击精度,还是威力都没问题。但是反坦克导弹并没有部分网友想象中的那么万能!使用的限制条件很多。

首先,用反坦克导弹进行反装甲作战,不是随便找个什么地方架起来就能发射,需要提前预设发射阵地。这是因为,无论使用的是红箭-12这类本身就是直瞄制导武器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还是红箭-10这样的非直瞄重型反坦克导弹,在打击直瞄范围内的装甲目标时,它们都属于直瞄制导武器,导弹的飞行路径上不能有干扰物阻挡,发射阵地需要选择视野开阔的地带。


此外,大部分(尤其是便携式和车载)反坦克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都在300米/秒左右,攻击2公里距离上的目标飞行时间长达6秒以上。而除开采用红外成像制导的反坦克导弹能够实现发射后不管之外,其它制导方式的反坦克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射手都必须全程紧盯并修正导弹的飞行路线,这意味着,反坦克导弹发射后射手会有一个至少6秒的危险期。

而坦克发射高爆榴弹的初速可达930~950米/秒,打击2000米处的目标只需要2秒多一点时间。步战车安装的小口径机炮弹药的初速甚至更快,耗时也更短。在这个危险期内一旦遭到敌方装甲目标的炮火反制,整个反坦克小组就会有灭顶之灾。很显然,发射阵地还要便于反坦克导弹小组的隐蔽和机动。尽量避免被对方发现,以及在遭到对方的火力反击时能够最大限度安全撤离。

实际上,除非是防守作战和埋伏作战,在遭遇战中满足上述条件的发射阵地并不好找。事实上,无论是哪种一类型的反坦克导弹,只要是用来进行视距内的反装甲作战,最适合的场景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阵地防守作战,另一种就是埋伏偷袭。


继续泼冷水!反坦克导弹还容易被干扰和拦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军事大国为坦克研制了多种类型的反制措施。根据作用机理,主要分为“软杀伤”和“硬拦截”两大类。

“软杀伤”指的是通过雷达和光电等探测装置,感知并获取来袭反坦克反装甲弹药的运动轨迹和特征,然后通过计算机控制对抗装置,阻止来袭弹药直接命中坦克装甲车辆。

这类比较典型的有两款,一款是俄罗斯的“窗帘”主动防护系统。整套系统由OTShU-1-7红外辐射仪(炮塔前部),OTShU-1-7调节器(炮塔两边),3D17烟雾发射器(炮塔两侧),DT.TShU-1M高精度激光传感器(炮塔前顶部),DG.TShU-1M激光传感器(炮塔后部和侧面),以及车内的控制机构组成。


这是一款用来干扰红外/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的综合性软杀伤防御系统。在对付采用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时 ,“窗帘”会在探测到激光入射的同时自动向激光入射方向发射红外干扰烟幕弹,在3~5秒内形成一道宽度75~90米,高度大约15米~20米的烟幕墙,在3~5米/秒的侧风下保持约30秒,能够让来袭导弹的命中率大幅降低。


对于采用红外半主动制导的反坦克导弹,“窗帘”则通过OTShU-1-7红外辐射仪发射强红外辐射脉冲,以破坏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的能力,或者是破坏其观测系统,并破坏其跟踪状态。

俄罗斯官方宣称“窗帘”系统可将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降低到不足30%甚至更低。当然,这个数据看看就行了,典型的商业自吹行为,“窗帘”系统真的那么好,俄罗斯自己也不会放弃不用了。


另一款则是我军99系列主战坦克安装的激光压制观瞄系统。这套系统能够接收战场上的激光制导类反坦克武器(比如激光指令/架束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发射的照射激光,然后抢先用激光去干扰、压制甚至是破坏对方的观瞄设备,从而达到阻止对方发射反坦克导弹的效果。

99安装的一代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99A安装的二代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还有就是硬杀伤的主动防护系统,通过自动测算来袭导弹的轨迹,然后发射拦截弹药将其摧毁。

以色列的“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以及我国外贸的GL-5型和GL-6型主动防御系统,就属于硬杀伤防护,对各类化学能反坦克弹药的拦截率超过90%。


用反坦克导弹进行火力支援倒是不会遇到上面的问题。但是这又会遇到一个很经典的消费比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反坦克导弹很贵,而且由于重量和体积限制,携带数量还很有限。如果不加限制地用来打击什么碉堡、汽车,甚至是步兵这类“低价值”目标,那么当突遇敌方装甲目标以及其它高价值目标时(比如敌方指挥官、反炮兵雷达、弹药库等),会面临数量不够用的尴尬境地。

很显然,用反坦克导弹进行直瞄范围内的火力支援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这些所谓的“低价值目标”又是直瞄火力支援作战非常重要的打击对象,你不可能因为“价值低”就不去消灭它们。

因此,参考重型合成旅,为中型合成旅装备一款能够提供直瞄火力支援和反装甲作战的武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重型合成旅负责提供直瞄火力支援和的是主战坦克。但是,与主要在野外环境下使用的重型合成旅不同,中型合成旅最主要是使用环境是城市(兼顾部分野外作战环境)。在依托公路进行机动时,坦克的机动性远不如轮式装甲车,尤其是在长距离机动(也就是所谓的战略部署)过程中,中型合成旅直接上路行驶就可以恶劣,而坦克则需要专门的拖车运输。

这会造成两方面的重大问题。首先是坦克会严重拖延中型合成旅的行进速度,组建中型合成旅的最大意义就没了。其次,由于在进行战略部署时坦克需要专门的拖车运输,在此过程中一旦突遇战斗,坦克将无法为中型合成旅提供任何火力支援和进行反装甲作战。很显然,中型合成旅需要的不是传统的坦克,而是一款采用轮式底盘的“轮式坦克”。

我军轮式突击炮的发展历史

在上世纪90年代,借鉴当时西方的军事学说,我国以ZSL-92型6X6轮式装甲车以及其变形车辆为基础组建了我国第一代的轮式快反部队。

虽然当时还不叫中型合成旅,但是为其装备提供直瞄火力支援和反装甲作战的轮式突击炮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7年前后,我国开始研制轮式突击车。当时参与竞标的有两款,一款是北方车辆研究所的PTL-02型100毫米轮式突击炮(样车阶段也被称为PTL-97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采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的WZ-551A轮式装甲底盘

另一款便是内蒙一机集团的BK-1970型105毫米轮式突击炮。与沿用WZ-551A底盘的PTL-02不同,BK-1970采用了新研制的6×6轮式底盘。这款底盘后续还发展出了8×8的版本(BK-1990),并且最终演化为我军中型合成旅绝对主力的ZBL-08式轮式步战车和ZTL-11式轮式突击车的底盘。


PTL-02型100毫米轮式突击炮最终获胜。原因是其技术完成度更高,能够节约大量的研制时间和研制费用(简单来说就是更省钱),再加上使用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可以利用当时海量的100毫米弹药库存),最后主炮威力也能够满足当时我军的需求。


PTL-02的列装创造了我军的多项纪录。比如它是我国第一款装备大口径火炮的量产型轮式装甲车。PTL-02安装了一门源自炮兵装备的PT-86式100毫米牵引滑膛反坦克炮的100毫米高压滑膛反坦克炮。通过延长后座距离和加装高效能炮口制退器的方式,让这门威力巨大的100毫米滑膛炮能够在仅10多吨重的WZ-551A底盘上使用,同时也较好解决了车辆增高带来的重心上升和射击不稳定问题,让PTL-02具备了在3点或和点钟方向射击的能力。


PTL-02的主炮口径虽然比同期国外的105毫米线膛炮要小一些,但是其药室容积(7.73升)却比后者大了约0.63升,其配发的穿甲弹的药筒尺寸明显要比105毫米穿甲弹更大一些。因此其穿甲威力反而要大一些。


在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能够在1800米的距离上击穿约5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足以从正面击穿当时所有战后第一代和第二代主战坦克。发射贫铀穿甲弹时甚至能从正面击穿部分早期型第三代主战坦克。

考虑到当时轮式快反部队的主要作战目标(岛上的台军),其主力的CM-11和M60A3两款坦克也就二代水平,PTL-02的威力已经够用。


还比如PTL-02是我军首款采用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的现役制式装备。PTL-02刚开始使用的是96式主战坦克同级别的下反式稳像系统,火控系统只能算是及格。后续则升级为37B型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配备了新式热像仪或者第二代微光夜视仪,自动瞄准跟踪系统,整体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可以说,上岛后,凭借机动性和火力上的优势,只要战术运用得当,PTL-02能够轻松无损摧毁台军当时的各型坦克。


BK-1970则在竞标失败后转为了技术验证车。随后,内蒙一机集团在1999年启动了8×8底盘的BK-1990的研制。大体上,BK-1990的底盘延续了BK-1970的低底盘和动力系统后置的设计,而BK-1970的这两个设计则借鉴自前苏联/俄罗斯的BTR-70。另外,同时通过增加车轴的数量,BK-1990底盘的尺寸和承重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而更加大型化的底盘不仅提高了火炮设计时的稳定性和精度,也让BK-1990换装更大口径的火炮成为可能。


BK-1990一共有两个版本。一款是安装105毫米线膛炮的版本,另一款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安装更大口径的120毫米滑膛炮的版本。

105毫米线膛炮的版本

120毫米滑膛炮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BK-1990的研制是内蒙一机集团对21世纪甲弹对抗发展,以及对当时我军装备序列改革的一次成功预判。

前者指的是,随着装甲防护技术的推陈出新,PTL-02配套的100毫米穿甲弹不仅已经难以从正面击穿诸如T-80U、M1A2、T-90这类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甚至也无法摧毁加装了接触-5这类重型爆炸式反应装甲的第二代坦克甚至是第一代坦克。

而且100毫米滑膛炮的发展潜力已经耗尽,已经难以通过研制新弹来提升穿甲威力。

加装了接触-5重型反应装甲的T-55M5坦克


后者则包括将轮式突击炮从炮兵序列划归装甲兵序列,以及装甲兵淘汰100毫米口径保留105毫米口径。

内蒙一机集团的超前预判获得了回报。在BK-1990底盘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来的08式车族成功获得陆军第二代轮式装甲车族的竞标。步战车版本的ZBL-08在2003年2月立项,2008年定型。并在2009年10月1日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


同款底盘的ZTL-11型突击炮于次年正式立项,并在2011年定型。在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


之所以定型时间比步战车版本多用了2年,是因为早期设计中ZTL-11突击炮直接使用了未修改的ZBL-08式轮式步战车底盘,动力系统依然采用右侧前置,炮塔则采用后置设计,虽然有效缩短了身管超出车体前部的长度,但却意外导致严重的“敲钟效应”,即由于火炮制退器距离驾驶舱太近,射击时制退器喷出的高压燃气直接冲击驾驶舱前部车体,进而对驾驶员造成很大的不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机设计团队将底盘的动力系统改为后置,炮塔位置也从后置改为中置,火炮制退器直接延伸出车体,解决了这个问题。

ZTL-11突击炮采用了一门低后坐力版本的105毫米线膛炮,在发射穿甲弹时能在2000米处击穿约560毫米均质钢装甲。发射特种穿甲弹(如果存在的话)推测穿深能达到600毫米。


而随着ZTL-11突击炮的服役,采用100-毫米滑膛炮的PTL-02也成功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被大量移交给陆军边海防等二线部队。


不过说实话,ZTL-11突击炮的主炮威力还是很有限。军改后,中型合成旅有了上高原作战的需求。面对印军在高原地区部署的T-90S主战坦克(炮塔正面基础抗穿约530毫米,安装接触-5之后超过600毫米),ZTL-11突击炮难以从正面击穿T-90S。


另外,台湾当局在2018年7月向美国提出了购买108辆M1A2主战坦克的申请,目前首批M1A2T已经交付。M1A2T使用了改进型FMS出口装甲包,炮塔正面抗穿能力达到了700毫米左右。


很显然,无论是T-90S还是M1A2T,其正面防护水平已经远超ZTL-11突击炮的穿甲极限,甚至也超过了已小批量交付的深度改良版突击炮上面的那门未安装制退器的加长版105炮的穿甲极限(15式轻型坦克同款)。


因此,只要陆军还打算让中型合成旅单独执行进攻作战任务,那么研制一款能够在直瞄范围内从正面击穿主流三代坦克的大口径突击炮就成为必然。

很显然,在这一点上,内蒙一机集团又再一次体现了自己超强的预判能力。在印度与俄罗斯签订了首份购买T-90S主战坦克的前2年,内蒙一机便开始了研制能够从正面摧毁T-90S的大口径轮式突击炮的尝试,这就是BK-1990(120)。


BK-1990(120)安装了一门当时全球范围内轮式底盘上口径最大的120毫米滑膛炮。这款火炮的技术来源正是曾经作为国产三代主战坦克主炮竞标落败的国产某型120毫米滑膛炮。与我国曾经反坦克能力最强的PTZ-89自行反坦克炮的主炮系出同门。

BK-1990(120)之所以不采用我国三代主战坦克的125毫米坦克炮,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轮式突击炮还是列入炮兵序列的(直到ZTL-11式轮式突击车服役时,才改为装甲兵编制),所以主炮口选择了炮兵已经有的120毫米口径。


第二个原因则是在1999年开始研制BK1990时,当时国产125毫米坦克炮的弹药研发相对滞后,当时配发的Ⅰ型125毫米穿甲弹的威力不够,2000米处穿深只有500毫米,甚至还不如PTL-02的那门100毫米滑膛炮。


相比之下,当时炮兵装备的PTZ-89自行反坦克炮的那门120毫米滑膛炮,配套的穿甲弹已经列装了两代三款,不仅技术上非常成熟,威力更是巨大。在发射减装药的Ⅱ型120毫米穿甲弹时,2000米处穿深便已经达到了550毫米。加长身管(58倍径)的PTZ-89在发射全装药的Ⅱ型120毫米穿甲弹时,2000米穿深更是接近700毫米。

减装药的Ⅱ型穿甲弹


这意味着BK-1990(120)发射全装药的Ⅱ型120毫米穿甲弹时,2000米处穿深超过650毫米,已经能够从正面击穿包括T-90S和基础版M1A2(正面抗穿约600毫米)在内的当时大部分主流三代坦克。

轮式突击炮的防护性能在面对坦克时几乎为零,但是其拥有坦克更加出色的机动性,以及不逊色于高端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120毫米版本BK-1990可选用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及测瞄制导仪,或瞄导合一的稳像式火控系统)。

很显然,轮式突击炮属于典型“高攻、低防、高敏捷”,在面对敌方坦克时的角色定位只能是一击必杀的刺客。因此采用当时国内威力最强的120毫米滑膛炮成为BK-1990(120)最好的选择。


把坦克主炮装到轮式底盘上!

在刚结束的第15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VA1型125毫米轮式装甲突击车,虽然核心的125毫米尾舱式双人炮塔是由内蒙北重集团研制的,但是内蒙北重集团与内蒙一机同为兵器工业集团的下辖企业,而且都在包头地区,一直以来双方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因此VA1可以看是BK-1990(120)的延续。


VA1搭载了一门口径为48倍径的125毫米滑膛炮,技术来源应该就是96A主战坦克上的那门ZPT-98式125毫米滑膛炮。

当然,由于VA1采用的的轮式底盘重量远比履带式的96A要轻,为了把这门大威力的125毫米滑膛炮安装到VN-22底盘上,内蒙北重的技术人员采用了火炮轻量化和低后坐力技术,在保持威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125毫米滑膛炮的重量由3.1吨降到了2.4吨,后坐力从45吨降到了22吨。

VA1虽然安装有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射速要比采用转盘式自动装弹机的96A主战坦克要高,


但出于后勤方面的考虑,VA1应该使用的还是分装弹药,能够发射与国产外贸坦克相同的125毫米弹药,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攻坚弹以及炮射导弹等。

当然为了适应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整体式装填方式,VA1使用的125毫米弹药的弹丸和药筒之间估计进行了临时固定。


在发射最新的DTC-10E型125毫米外贸穿甲弹时,能够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68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还可以发射炮射导弹对五公里范围内的敌方地面目标或低空慢速飞行的飞行器进行打击。


VA1不仅是我国生产的口径最大轮式突击车,也是目前全球口径最大的轮式突击车。“这款产品火力系统相当强大,属于国际领先地位,参加航展展示了整个实施系统强大的研发研制能力,为未来经贸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某军品总设计师李哲在接受采访时骄傲地说。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笔者认为我军极有可能也会装备一款125毫米轮式突击炮,原因正是为了让中型合成旅能够拥有直瞄范围内摧毁T-90S和M1A2T的能力。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何内蒙北重会推出如此令人费解的VA1。毕竟这个很苏俄的口径注定了其基本与采用120毫米北约口径的国家无缘。

而主战坦克采用125毫米的国家,要么很穷(小巴),要么没有对应的使用需求(伊朗)。所以笔者认为VA1虽然明面上是一款外贸品,但实际上是瞄准了国内的需求,这一点与FC-31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指不定哪天我们就能看到的进入我军服役的125毫米轮式突击炮。当然,既然是自用,相比出口的VA1肯定会有一定区别,比如底盘应该不会使用VN-22,而是使用已经小批量交付部队的深度改良版轮式突击炮的底盘,以保证最大程度的通用。


钢铁保卫者
中立、专业、有深度的军事博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