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各行各业都开始了对2024年的总结以及对新一年工作的展望。这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也发文对全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其中成飞的板块中,透露“中航工业成飞高质量完成年度科研生产任务,超额完成军机转场任务,连续6年达成‘2323’均衡生产高级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文字可谓是“暗藏玄机”,因为它给出了广大国内军迷以及西方非常感兴趣的关于歼-20产能的秘密。
所谓的“2323”其实可以看做是成飞(也包括中航旗下的沈飞、贵飞、西飞等)的一种生产任务推进方法。简单总结就是一年的任务分为十份,每个季度按照20%、30%、20%、30%的比例分摊下去。
也就是,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某一个季度的产量,那么就能比较准确知道歼-20的年产能。比如第一个季度成飞生产了10架歼-20,那么全年歼-20的产能就是100架。
当然,这个计算方法只适用于2021年之后,原因是成飞虽然在更早的时候便开始向贵飞移交歼-10C生产线,但是彻底转产歼-20系列是在完成巴基斯坦的歼-10CE订单之后,而巴基斯坦最后一批约20架歼-10CE是在2022年才全部交付完毕。
PS:在贵飞集团放出的2022年新年宣传海报上,首次出现了歼-10C的身影,这也表明歼-10C生产线的移交工作开始于2022年之前。
而贵飞生产的第一架歼-10CE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航展上展示的这架歼-10CE的编号为“J10CE9001”,编号规则为“J10CE90XX”,而此前由成飞生产的歼-10CE战斗机的生产编号规则为“J10CE01XX”。
在整机气动布局和航电配置没有出现大的改变的前提下,机身编号规则改变的原因只能说生产厂家的变化导致。即这架歼-10CE是由贵飞生产。
编号为“J10CE9001”的歼-10CE
也就是说,成飞最早要到2022年才开始全力生产歼-20系列。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安装涡扇-15发动机的完整版歼-20B,以及双座型的歼-20S等歼-20的改进型加快了试飞进度,多架样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完整版歼-20B更是已经定型,即将投入小批量生产。
双座歼-20S最新样机
完整版歼-20B最新样机,从涂装判断已经正式定型
持续升级的歼-20A
在试飞双座版歼-20S和完整版歼-20B的同时,继续量产的歼-20A也在持续升级,每一个批次都有细微的变化。比如最新批次歼-20A便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升级。
其中一处便是便升级了歼-35A同款的可伸缩式龙勃透镜。
最新批次歼-20A,图源见水印
最新批次歼-20的可伸缩式龙勃透镜
另一处变化是机腹处的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的光学窗口。早先批次歼-20A机腹处的光电窗口为两个挨得很近的尺寸较小的菱形窗口。
早先批次歼-20机腹处的EODAS的光电窗口(两个距离很近的菱形窗口)
最新批次则改为单个的长条窗口(另一个则被挪到了别的地方)。而且由于窗口加大,因此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得到了增加。
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能够让歼-20在不开启火控雷达的情况下在百公里外就能发现敌机,实现对敌机真正意义上的“静默”猎杀。
PS:虽然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所谓的“低截获概率(LPI)模式”,即通过精准控制雷达波束的功率,使得火控雷达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信号强度低到不会触发对方的雷达告警装置,从而能够在不被对方发现的情况下猎杀对方。不过随着低截获概率雷达告警装置的出现,这种战术显然已经不保险。而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同时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本身也是战机防御系统的一部分,能够在较远距离发现来袭的空空导弹的红外辐射信号,从而提前做出有效应对。
“2323”所暗藏的关于歼-20产能的秘密
那么“2323”这4个数字暗藏的关于歼-20产能的秘密是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成飞目前歼-20的年产能并没有饱和,能够随时增加产能。这一点从第1季度和第3季度的任务比例少于第2季度和第4季度能够很清楚看出来。也就是如果空军有需要,成飞能够在不需要额外准备的情况下立刻将歼-20的年产能提升20%。
歼-20实际的年产量是机密,在官方主动公布前外界是无从知晓的。不过之前有西方军事专家估计歼-20的产能已经能达到平均3天一架的水平,也就是年产能达到了至少120架。如果按照这个计算,成飞歼-20的饱和年产能将能够达到144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