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的开学季刚过去一周,不知道各位家长和小读者们,有没有注意到发生的一件大大大大大大大事!
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中小学新生启用统编新教材了。
其中,历史课本的变化尤为明显。
01
历史教材的推新,不但着重要求反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学生们可在历史课本中“寻迹”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和牛河梁遗址等代表性考古成果。
而且将原本教材中《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远古的传说》等课节,替换成了《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等新课节。
这代表着教材更新后,加入了很多考古方面的最新成果。
相应的,历史的溯源、历史脉络的梳理,都将变得尤为重要。
或许可以说,这是历史教育的一次变革。
02
“历史重要,历史中暗藏的精神、文明更为重要”。因为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国人骨气和底气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泉。
正如钱穆先生曾说的那样:“读书先读史”。
让孩子读历史,既能增长智慧,拓宽眼界,塑造人生格局;又可以让孩子于想象中畅游文化长河,以历史人物为鉴,启迪文明。
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自传中就这样写道:“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的他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与勇气,只好强迫自己把《孟子》装进记忆中。后来,他进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一路走来极为顺利,并屡获国际奖项。但是,说来奇怪的是,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为他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孟子的话在他心中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近些年,中国的很多的学者都在致力于在历史中探索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诞生之日,经历民族融合、宗教传入、外来入侵、朝代更迭……但文明的主体一直没变。
中华文明深具的独特性,让它充满魅力,却也让很多想要接触的孩子望而却步。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枯燥,因为冗杂,因为是在“学”,所以索然无味。
但如果能有一本书,有一个场景,能让这些历史、这些文明“活”起来呢?
没错,就是这本《故宫儿童百科全书》。
03
不同于其它百科全书知识的驳杂,这本《故宫儿童百科全书》以北京故宫的历史为链接,串联起“中华文明的奠基”、“中国传统建筑”、“书画典籍”、“人文艺术”、“古代发明创造”、“传统社会习俗”、“中外交通”等模块。
在书里,知识不再是呆板的文字,而是活灵活现的记忆。
推开这扇北京故宫的大门,历史文明的厚重回响,扑面而来。
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北京城,3000年历史淘沉,给它留下了什么?
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人类的生存,曾经如此艰难?
青铜的出现,是器具、是信仰,还是文明的开幕?
现在的孩子,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可千百年前,手机还未出现,人们的通讯交流是怎样的呢?
周末、假期,全家出游的计划里有没有园林?中国著名的20座园林,我们认识多少呢?
孩子写完作业后,打开电视机,会不会无意间刷到戏曲频道?这些国粹艺术,来源何处呢?
当然,这本书里所涵盖的知识,远不止这些。
陶器的烧制流程、古代官员的选拔、城防建筑的演化、书法的追求、少数民族服饰的不同……
文明文化总是在不断前行。
而这本书,以数千张精美彩图,真是再现王侯将相的风骨、宫廷园林的风采,以及文人墨宝,民族瑰丽。
风云人物轮番登场,历史场景无缝切换,让孩子像看连续剧一样,深入浩瀚精彩的历史之中。
就是这样一本书,阖家老少都可以翻看,内容也不会过时,反而常看常新。
如果你一直在找这样一本,可以轻松读懂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的书,不妨就选这本《故宫儿童百科全书》吧。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更多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