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
五一假期末尾,我应邀去朋友家聚会。期间,朋友小鱼5岁的女儿,反复向她提出了玩手机的请求。
一开始,小鱼还觉得不该给这么小的孩子玩手机,坚定地拒绝了。但随着我们聊天的投入,加之女儿的多番“打扰”,小鱼随手把手机给了女儿。想了想,叮嘱道:“拿去玩吧,但只能玩一会儿。”
女儿捧着手机,盯着屏幕里的动画片,连忙点头应着,看都没再看她妈妈一眼。
直到晚上十点多,我们结束了聚会,小鱼女儿还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在她爸爸妈妈再三要求下,才分了分神和我们说再见。
小鱼性子急,看到孩子这样不免当场发作:“就知道玩手机,你才几岁啊?你这样以后还能有好吗?”
可孩子对手机“上瘾”,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解放自己 却在疏远孩子
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曾经说过:“很多家长懒,把手机丢给孩子,来解放自己的时间。”
很多家长都觉得,把手机给孩子,孩子就“消停”了。尤其是对哭闹的孩子,比严厉教育还管用。所以,面对孩子玩手机的请求,很多家长总会一口答应。
殊不知,家长把手机当成管教孩子的工具,让手机分担自己的责任,但其实手机也在分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和爱。久而久之,孩子和手机越来越亲近,和家长越来越疏远。
就像现在很多“孩子拿家长的钱去打赏主播”、“孩子充值游戏”的新闻出现,家长们幡然醒悟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却为时已晚了。
回应孩子 增进亲子关系
《少年说》中有一期,小学生叶子健站在高台上,流着眼泪说道:“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会觉得,是手机耽误了我们。”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非要依赖手机,而是孤独感在作祟。家长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孩子,比如:“妈妈(爸爸)带你去游乐园吧,正好你之前就说过想去。”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收获了乐趣,还让孩子远离了手机,增进亲子关系。
当家长给孩子很多陪伴的时候,孩子不仅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会和家长更加亲近,还会变得乐观开朗,懂得分辨好坏。
双向陪伴 加固情感桥梁
其实,不仅是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我们同样也需要孩子的陪伴。孩子就像生活的“过滤器”,能够帮家长们过滤掉生活的“一地鸡毛”。
那么,当孩子想玩手机的时候,家长是否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选项呢:“宝贝,爸爸妈妈陪你读书吧!”、“宝贝,我们一起去看一部电影吧。”当我们和孩子共同去做一件事,而不是自己玩手机去简单“打发”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明白,手机并不是唯一的“情感处理器”。
爱是最不需要理由和借口的。爱孩子还是要先学会陪伴孩子,不要让冰冷的手机代替自己,用好态度、好方法去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