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闲聊时,聊到了她儿子“十分感人”的期末考试成绩。“那点分,加一起都没有他爸的血压高呢。”朋友笑着调侃道。
“不过我和他爸也考虑好了,国内念不好,不行就送出国留学吧,现在不都流行低龄留学吗?尤其是新加坡,好多人都去呢。”
确实,近些年收入不错的家庭,很多都愿意送孩子去新加坡留学。这个满被绿意覆盖的国家,有着繁华的港口、独特的城邦文化、大气典雅的鱼尾狮标志……
更令人瞩目的,是新加坡优越的教育成就。这个总面积只有728.6平方千米、人口不到600万的国家里,坐拥着两所世界排名前30的顶尖大学。
在去年全球15岁学生的能力测验中,新加坡的孩子们拿下了所有类目评估的第一名。难怪有人说,全世界都在批发“做题家”,只有新加坡在量产精英。
但也正因如此,不少留学家庭都绞尽脑汁将孩子送往新加坡,期望着自家的儿女能够成为下一个周受资——年纪轻轻就入选《财富》的商界精英。
可正如硬币的正反面,新加坡拔尖的教育背后,其实也有严重的“内卷”。
3岁的年龄 30岁的压力
此前,新加坡网络上的一则招聘家教广告——为一对年仅13个月的双胞胎补习英语和语文,就已经将新加坡教育内卷的“面纱”掀开了。
一出生就开始补习,没学会走路之前先学会写字,3岁开始进补习班,4岁备考小升初……
在新加坡一档纪实节目《亲子天下》中,每天早上6点40分,小学生们已经借着车窗外的灯光,开始早读了。不仅如此,为了准备考试,有些中学生会服用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这些药剂能让他们30小时不睡,高强度学习……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孩子,正在承受着与他们年龄严重不符的巨大压力。
考得好,就能进入教育的快车道,去名牌大学,过精英人生;
考不好,就只能去教育的慢车道,读工艺学院,为求生奔波。
孩子们在分流教育的痛苦中“提前成熟”,被迫去理解“人生的压力”。
痴迷的排名 受困的家长
面对这样的教育困境,新加坡政府也并非毫无作为。早在2012年,教育部门就提出“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的口号,取消了学校分级排名,力图减轻学生的压力。
但政府的带动,并不能阻挡渐趋“疯狂”的家长——他们不断在民间收集信息,再次将学校分成了三六九等。为了能给自己孩子开辟出一条“通往名校之路”,新加坡的家长们可以说是用尽办法。
甚至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家孩子申请到不错的学校,还会到该校内做一段时间的义工。这个义工名额每年都需要去抢,无论是张柏芝、孙燕姿这样的明星,还是罗杰斯这样的行业翘楚,都只能乖乖去学校干活。
围城的内外 相似的境遇
其实,不少家长带孩子出国留学,是为了逃离内卷。有的孩子卷不动学科成绩、有的孩子卷不动艺体竞赛,于是当父母的总觉得给孩子“换一条赛道”,就可以收获一份云淡风轻。
但事实是只要为人父母者仍将升学当成比赛,那么就总有胜负输赢,孩子永远没有“解放”的时候。
正如教育常谈的那样:路虽然很宽,但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单行线。
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道路,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才能获得美好的育儿体验,收获理想的升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