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浑南九小(71):教育最迷人的就是研究规律——侯明飞校长解读“全运动系统”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文摘   2024-06-16 21:03   辽宁  

2024年5月29日,侯明飞校长在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区域研讨会上,做了题为《打造学校全运动系统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报告。报告原创性地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儿童发展理论框架——“全运动系统”。全运动系统根植于个体成长的本能驱动,依托课程体系的支撑,通过大运动、精细运动和技巧类运动促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认知及情感的协同发展。在个人成长方面强调“能动”和“使动”的统合,在学校课程建设上强调各类运动的充分性,以及基于关键能力展现课程关系的拓扑现象,注重运动进阶的排序。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理论框架涉及的运动指广义的运动。

我理解,全运动系统就好比一张纸的两面,一面是儿童成长的本能驱动,一面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支撑,一体两面,不可分割。也可以理解成不同的视角,站在儿童的立场,感知的是成长的本能驱动,站在学校的立场,观察的是课程体系的支撑。

侯明飞校长的报告,前天就整理好了,本来想再补充几组数据,但碰巧今天下午从北京传来消息,在北京顺义赛艇大师赛上,浑南九小U12女子四人双桨获得亚军,U12男子四人双桨赢得铜牌,浑南九中U15女子四人双桨获得季军。在全部29支参赛队伍中,只有九小和九中是以学校为单位专业赛艇俱乐部进行比赛的队伍。

今天是个好日子。不等了,就今天!

一、以三大类运动促进“能动”和“使动”的统合

我先以九小幼儿园吊环连环赛为例,解释一下儿童成长过程中“能动”和“使动”的统合。九小幼儿园的孩子吊环连环比赛,中班以上200多个孩子全部参加,三个五岁的孩子,一个男孩两个女孩,都连环了362个,有一个孩子是我们硬给抱下来的,因为他不下来。还有一二百的,最少也是几十个,在座各位如果跟他们PK,结果就是被团灭(本次会议之后又赛,最高记录480个,也是老师硬给抱下来的)。幼儿园的孩子有肉无肌,哪来的力量?是训练的结果吗?不是,就是本能,爬、抓的本能,这就是具有本能驱动属性的“能动”,但如果不去激活,它也显现不出来,所以要通过创设游戏化抓握的环境顺其自然地赋予儿童使其动的支撑,就是“使动”。幼儿园的孩子上肢力量优先发展,如果不遵循这个规律顺势而为,即便是天赋中的规定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本能也会悄然隐退。

我还想举一些在儿童群体中十分典型却往往被成人熟视无睹不以为然的各种各样的“动”,都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群体现象。

——摸爬滚打。大家想一想,儿童是不是喜欢摸爬滚打?摸爬滚打就是一种本能驱动。如果去控制,不允许这样,非要求孩子好好走路,就是不尊重天性。天性是自发、自动、自觉的行为。这种行为不是属于哪一个孩子的,不是个别现象,是儿童这个群体的表现。人类生活在时空中,一个是时间的计划性,日夜更替,四时有序,逻辑和因果率都在时间线上呈现;人类生活在空间中,所有的思维都在空间里表达。儿童对空间的感知就在摸爬滚打之中。如果摸爬滚打发展不充分,空间思维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有一种现象,有的男孩明明在小学成绩不好,但是到初中、高中突然就好了,这类有后劲的孩子,特点就是摸爬滚打特别充分。九小主张女孩也应该像男孩这样,在第二性征发动之前也能“不走寻常路”。

——嬉笑打闹。九小给人的感觉,一进来“乌央乌央”的,声音嘈杂,尤其中午,甚至可以说是人声鼎沸。语言是本能,哪有孩子不说话的?哪有孩子不爱说话的?语言的发展就是一个从爱说,但说不好,到说得好,到善于说的过程。如果校园里必须鸦雀无声,却又希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感觉像是开玩笑。如果忽略了本能,限制了本能驱动,后续还希望嫁接出本事来,是不尊重规律。我这两天被四年级的孩子追逐、叫嚣,都是国际象棋惹的祸,我输一局孩子得100元奖学金,他输了,我打他一个手板儿,前几天一不小心马失前蹄,结果一帮孩子成天追着我要PK。我总觉得,鼓励孩子,让孩子有心气儿,让他自己去努力,比天天拽着他耳提面命强得多。嬉笑打闹实际上是儿童社会性发展最基本的驱动方式,是本能,尊重生命的本能,是我们办学最起码的考量,学校是孩子释放天性享受自由的主场,不是成人发号施令树立权威的舞台。

——窜上蹦下。针对这个“上下关系”,我们的小学和幼儿园都做了很多设计,为孩子创设各种各样的游戏场景,上下攀爬,比如小学的梅花桩,幼儿园的双层跑道。人在空间里面的表达主要有三种方式,前后、左右、上下。孩子成长过程中前后、左右(运动)都不缺,缺上下。上下这对关系的运动是全身运动。在座有的校长、老师去爬我们的绳梯,真有胆量,腰一下就塌下去,太危险。但小孩儿没有问题。操场上那么多轮胎,我们上去走,保不准就会崴脚,但孩子不会。

摸爬滚打,嬉笑打闹,窜上蹦下,一路尖叫……所有来到九小的同行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安全怎么办?安全像是一把悬在校长头顶的利剑。关于安全,我们坚信两点:第一,跑得快就安全,第二,抓得住就安全。这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秘码,所以完全可以拿来当做安全保护的武器。

——跑得快就安全。大家想一想,小孩好好走路吗?都是颠颠地跑,抬腿就跑。我们却经常提醒孩子别跑、别跑。九小幼儿园一个重要主张就是让孩子跑得快。我跟老师们讲,运动还得跑,跑的运动多了,中午睡觉睡得好,吃饭吃得香,还能提高免疫力,大家都认同;我跟家长也这么讲,家长也认同。但结果好像大人们更愿意跟孩子在屋里待着,怎么办?给孩子的脚脖儿套上手环(别套胳膊上,你懂的)。每天专人负责,放学时统计步数,步数直接跟老师的绩效挂钩。然后我就再也不用操心孩子跑的问题了。九小幼儿园将近400个孩子,一天的步数平均在15000~20000步。后来又踢着球跑,所以我们的孩子足球很厉害,比赛时,个个都像小老虎。本能驱动的行为一定不要给它设限制,所以得研究孩子跑,哪有孩子不会跑的,只能是越跑越好。

——抓得住就安全。人类进化到现在,出生以后单手能悬挂保护自己生命的能力依然没有退化,孩子一出生就有一个本事,就是握住,这个本事一刺激就反应。想要保护好自己,抓握能力必须强,既然是本能就使其动。九小幼儿园每个教室里都有单杠,室外一圈吊环,还有索道,吊着从一边滑到另一边,50米,最慢的速度是20秒。单杠悬挂没有低于20秒的,五六分钟的很多,这就是天赋。现在的学生引体向上不行,就是因为上肢力量缺少激活。抓得住,是生命自我保护的机能,有力量就抓得住,抓得住就安全。

除了人身安全,学校教育面临各种问题,小胖墩,近视,脊柱侧弯,引起向上上不去,厌学,惰性躺平,交往障碍,零食社交,厕所社交,逆反,自暴自弃,抑郁倾向,心理不健康……一个生命出生以后首先要把自己活好、活明白,而不是想办法怎么死。只有生命力被削弱之后才会出现自杀的现象。生命力与生俱来。学校不是为削弱儿童的生命力而存在的,生命“能动”,学校有责任顺势“使动”,助力成长。

上述问题的产生基本都是由于养育、教育过程中自然成长的缺位造成的,所以学校的“使动”,不能一味地人为干预,实施强控制,首先要确保自然成长不缺位。总书记到辽宁视察提出青少年“三个健康”的要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三个健康”是我们办学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运动充分身体就健康。身体健康就要动得充分,我想这个大家都承认吧。不多解释。

——说得充分心理就健康。小孩只要聚在一起就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没了,这是本能。得让孩子说。压抑本能,早晚出问题。青春期,判断一个孩子的逆反是良性的还是有些反常,有一个办法,就是观察同伴间交往是否有障碍,如果没有,不用过度担心。交往是青春期的一个关键指标,我们九中鼓励孩子们参与社团活动,就是要促进同伴交往。现在孩子为什么心理问题那么多?就是因为不让说造成的,心理咨询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倾诉,每天都让孩子说,说透、说个够,心理就健康。让孩子成为孩子的样子,其实非常简单。但是我们好像就是不想让孩子成为孩子的样子,我们总是习惯从成人的视角居高临下规训、命令,我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跟孩子唠唠嗑儿。在九中,我们鼓励老师多跟孩子们唠唠嗑儿,说有用的是学习,说没用的是生活,我们要学习,更要生活。得让孩子说,不应该是只有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孩子才能说,这里面也有一个假象,好像会说的孩子学习能力就强,不一定。老师问,孩子答,并非以问题为中心。

——问得充分心灵就健康。孩子爱提问,也是本能。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十万个为什么”,孩子出生以后都有一段时间,问得我们哑口无言,什么都问,这是本能驱动。但是上学之后,问题越来越少,问得越来越不充分。一二年级不会都举手,我!我!我!三四年级会了才举手,到了五六年级、初中,会了也不举手。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因为问得不充分。多问,才会善于提问。会提问的孩子才会学习,才能有理性的头脑,才指向心灵健康,我们期待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就从这第三个健康长出来。以问题为中心应该是这个视角,基于本能的驱动,就应该是这样,不许问、问的不充分就会出问题。

九小将学校“使动”的定位,锁定在全运动系统的三大核心要素:提供能量的大运动,发展认知的精细运动,促进协调的技巧类运动。

——大运动。运动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能使心脏、肺部得到良好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并能有效消耗体内脂肪。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心率一般维持在目标心率范围内,通常是最大心率的60%至80%。我们没有条件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手环来监测心率,就看出汗不出汗,孩子运动不出汗就不叫运动,不出汗心率肯定没上来,心率上不来只能叫活动、律动。九小重新规划了作息时间,每天上午每个年级都安排了一个小时的大课间。最方便的有氧运动就是长跑,所以我们在一个小时的大课间里,孩子们要跑3000米。有氧运动不仅提高心肺功能,还能有效消耗脂肪,在九小,小胖墩比例很低,就是每天长跑的结果。

无氧运动是指在高强度、短时间内进行的运动,此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超过实际摄入量,主要依靠无氧代谢途径产生能量。这类运动通常增强肌肉力量、速度和爆发力,持续时间较短,伴随高强度的体力输出,如高爆发力的短跑,运动后可能会感到肌肉迅速疲劳和酸痛。

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的配比很重要。九小的大课间和体育课,都十分重视这个配比,做到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这方面,明天观摩孟祥移老师的体育课,大家能看到我们是怎么在课堂上落实的。

大运动在本质上是给生命提供能量。我们都希望孩子能量充沛,能量来自运动。肺活量决定大脑供氧,而学习得用脑,学着、学着没劲儿了,学不动了,不是意志力问题,是大脑里面供养不充分了,一旦供应不足,大脑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不是孩子不想学了,而是学不成了。但大家可能会说,有的孩子踢完足球,肺活量上来了,能量充沛吧,但怎么一上课趴在桌子上就睡觉呢?供氧上来了不假,但是知识学习耗氧也大,相当于入水口挺宽,出水口也没个闸门,一下子都放出去了。所以,想让孩子学习好,首先通过运动保证能量充沛,供氧没有问题,然后还要想办法让出水口速度降下来,就是要研究脑动力的问题,就是大脑有力量的问题,只研究入水口,不琢磨出水口不行。

——精细运动。简单说,精细运动就是小肌肉群的发展。举个例子,孩子出生以后喜欢吃手指头,有的家长问我,我家孩子就知道可一个大手指头裹,你不是说口腔运动很重要,不能控制,但是裹变形了怎么办?我说你给他换个手,他也不知道你换了。这个运动就是一种本能。精细运动本质上是使用工具的能力,人和动物的差距就在于使用工具、创造工具,而使用工具、创造工具就是认知。从精细运动的视角来看,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就发生在这个维度。想让孩子学习好就得研究精细运动。

孩子都愿意玩玩具,但玩具玩的好,如果学习不给力,那是因为没玩对。因为从玩具思维向学习思维迁移有个过程,九小之所以敢让孩子尽情地玩,那就意味着一定有一个手段用来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其中的方式方法就在于对精细运动的研究和领悟,既然所有的孩子都愿意玩玩具,那就认真研究孩子的意愿,从中研究出路径和方法来,九小是通过孩子动手操作来完成逻辑和抽象的发展,让儿童的思维有力量。有能量供给,还得保证学得好,如果天天这么玩,学习不行,家长肯定不干。

——技巧类运动。重点是两个字:协调

协调机制是知识迁移、管理能力、技能更新、沟通交流乃至跨界融合等面向未来的能力的本质。协调支撑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一个孩子如果在协调方面有问题,认知、情绪等其他各方面可能都会出问题。

过去,孩子们自然成长得非常充分。现在不一样,因为生活方式和养育观念的巨大变化,儿童的自然成长严重缺失,到小学阶段,因为需要学习文化课了,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2017年开办九小,我发现很多孩子在教室里根本坐不住,感觉统合失调,这怎么学习?要想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必须进行修复,还上自然成长这笔欠账。怎么办?想到了独轮车。独轮车属于高技巧中线交叉类运动,骑行过程中,左一下,右一下,中线交叉,体验到不左不右的那个中。这类运动的功能是协调身体、协调认知、协调情绪。

协调身体。身体协调了,自我保护能力就强。运动受伤一般就两种情况,体能不支撑,动作变形受伤,再就是协调性差,有的孩子摔倒打个滚就起来了,有的一摔就蹭掉一层皮。如果协调能力水平高,体能也充沛,学习竞技项目上手就快,技术提高的速度也会很快,因为体能和协调是竞技的基础。

协调认知。学习效率和小脑模式化功能有关。有的老师会跟家长说,你家孩子协调性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训练训练吧。训练什么,训练感觉统合能力。什么是感觉统合?举个例子,“视觉”和“听觉”往一起统合,达到协调一致,才能发生独立阅读的行为。通过感统训练,增强协调性,提高小脑的模式化功能。有的孩子学习效率高,学习汉字写个三遍五遍就会了,因为小脑模式化功能强。这种模式化的自动功能通过协调性的训练来达成。所以在九小幼儿园办园过程中,我始终强调:统合是生命自身的目的,协调就是智力。但是我们总不能把有问题的孩子都劝回家进行感统训练,我们就用独轮车来帮助孩子们修复、发展协调能力。

协调情绪。九小2618个孩子,在班主任月轮换的情况下自由度非常高,孩子之间互动非常充分,但没有欺凌、霸凌事件。为什么?经常是一个年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孩子在一起满操场骑独轮车,都怕刮着碰着,都懂得要保持距离,那个距离是什么,就是内在的自我约束,就是儿童社会恰到好处的分寸感。九小游戏场地和空间不按年级划分,创造“混龄”的机会。混龄,无形中就会产生小孩向大孩学习、模仿,大孩子帮助小孩的自然次序,这种次序有很大的价值。不把孩子们“混”在一起,是很大的问题。

这样的动作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做过吧
轮胎的新玩法儿

二、全运动系统中的课程体系支撑

在介绍九小如何以课程体系支撑全运动系统,促进学生身体、心理、认知、情感发展的具体实践之前,我先谈谈我对课程体系的理解。所谓课程体系,不能是各种各样课程的简单罗列和堆砌,也不是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搭建课程体系,必须在深入研究、精准把握每门课程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明确这些关键能力之间的本质关系,如,邻接关系、包含关系、相交关系、连通关系等,使学校课程呈现出拓扑结构,“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体。

接下来就是我今天特别想跟大家说的课程支持的问题。我用具体的实践,就是我们学校怎么干的来说这件事,我们看这张图。

儿童的健康成长依靠体能、协调、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围绕这些能力搭建课程体系,形成由大运动、技巧类运动、精细运动组成的全运动系统。

首先看大运动的跑跳。九小的孩子跑跳很充分,每天晨跑3000米,年段负责制,年段体育课也排在同一时间,有氧和无氧结合,以优先使用操场作为排课的原则,生命能量供给充沛,身体有力量。心肺功能强大,能量充沛,就健康;跑的快,就安全。

再看技巧类的独轮车。用独轮车修复、发展协调能力。重点是控制身体和形成模式。正骑、定点摇车、倒骑,都要考试。这些能力提高之后,和大运动结合,就能获得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安全,人防、物防、技防都不如孩子能“自己防”。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才可以大胆放手。越运动、越健康的基础条件就是大运动与高协调性的结合,要不然孩子一运动就出事,风险很高。

从独轮车往上(见图示),滑雪、攀岩、小轮车、柔道、赛艇,这些课程的选择都以独轮车成绩作为基础条件。有了体能和高协调能力做支撑,才能发展竞技。以小轮车为例,它的风险最高,孩子必须能围着200米操场倒骑两圈不掉车,才有资格选择学习小轮车这个高风险项目。大家想一想,独轮车能倒骑两圈不掉车,对身体的掌控力得多强!这些课都是九小老师上,没有和机构合作。柔道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项目,我特别不喜欢跆拳道,小孩本来就没有深浅,没事手也欠,脚也欠,惹祸的是跆拳道,学柔道的孩子没有惹祸的,因为它是借力使力,力没来不主动发力,这是一种心智。有个滑雪场的老板发现有一群孩子,只要这群孩子来了,滑雪的起点就高,不用从基础开始,直接进入中级水平,一问都是九小的孩子,因为九小的孩子都具备体能和高协调性相结合的竞技基础。每年赛艇嘉年华九小基本能包揽冠亚季军,冠军从来就没有让别的学校拿去过。因为赛艇这项运动就是一句话,赛艇上这几个人得协调一致持续发力。持续发力靠体能,我们通过长跑获得了体能。协调,我们有独轮车。所以在体能和协调方面,九小就有了绝对优势。一致是节奏,这个节奏还是变频的,开始可以慢点,然后越来越快,九小孩子的节奏感非常好,节奏的本质是能量的释放,九小孩子天天唱歌,一年唱会100首歌曲,中文、外文,几十个语种。九小没有合唱团,需要出多少人就能出多少人。

这就是课程之间、关键能力之间的进阶关系,这些关系全都捋清楚之后再去搭建课程体系。

从独轮车发展出来的协调,也是关系交往、社会秩序和情绪管理的内在机制。前面已经讲过了,九小2618个孩子,在班主任月轮换的情况下自由度非常高,孩子之间互动非常充分,但没有欺凌、霸凌事件,因为独轮车能协调情绪。我再举一个例子。疫情期间,冬奥会重大项目组邀请九小100个孩子去北京唱两首歌曲,一首匈牙利歌曲,一首塞尔维亚歌曲。第一次带那么多孩子出远门,担心出问题,派了不少老师。但是孩子们一路上的表现令人惊讶,在学校,看上去有些混乱无序,出去以后秩序非常好。从那之后,带着孩子到处走,大连、澳门,过两天“六一”,还要把一千个孩子带到龙之梦。

再看精细运动对应的脑动力课程。脑动力课程是九小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它,学习能力难以保障。

认知系统自下而上有五个层次,从图像系统、图形系统、结构系统、符号系统到概念系统,是一种进阶的关系。

我们从下往上看。图像系统。人闭上眼睛是有表征能力的,儿童这方面能力最强,儿童的图像是梦境的真实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混淆在一起,创造力的原点也在这儿。然后到图形。孩子小时候都爱画画,愿意涂鸦,就是把脑内三维场景感知以二维方式表现的自然发生。然后到结构,从结构开始,就跟“学习”这件事有关了。学习能力体现在哪里呢?结构系统和符号系统的充分统合。九小脑动力课程围绕的就是结构系统和符号系统的统合。

所谓知识层面的学习好,就是翻开书本获得间接经验的能力,间接经验就是在符号系统里面的推演,知识类课程就是符号系统层面的学习,依赖于脑内符号系统的推演,其推演流畅的前提是系统抽象认知能力的完备。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本质上是抽象系统发展水平的差异。脑动力课程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结构系统向符号系统的统合,提高学习力。这些东西听起来挺烧脑,操作层面很简单。孩子们玩起来都很兴奋,玩起来就发展。

《汉字游戏》是把汉字按照笔画进行结构化处理变成游戏思考题,既认识了汉字又发展了智力。孩子的语文学习要受三个折磨。首先是汉语拼音(略),接下来是认字,汉字的音和形没有关联,孩子好不容易会认字了,但还是不会写,就得靠写小楷来进行重复性训练,这种方式低效又容易疲惫。小学语文教材里面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是分开要求的,在九小不是,我们是会认的也都会写。九小几乎不写小楷和田字格,就是通过《汉字游戏》,练习认字的同时也练习了写字。怎么做到的?把汉字按照笔画进行结构化处理之后,以系统抽象认知(五阶抽象)作为汉字游戏创设的依据,这样孩子与汉字之间的互动关系就变了,不再是机械模仿、记忆,而是用思维游戏的方式学习汉字,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也修复和发展了抽象系统。

《四巧板》的目的是服务于图形的解构和重构。把四巧板玩具和《四巧板》书结合起来使用,发展图形思维。有的孩子对平面几何没感觉,有的到了高中根本学不了立体几何,就是因为大脑处理这类图形信息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还有的学生学不会折纸也是这个原因。

立体几何要求对结构拆解重组的时候必须换角度,而且在脑海中能看得见,这种用脑机制需要通过训练获得。很多孩子这个能力都弱,处理图形题的时候就很困难。

从这儿到这儿(指着屏幕说),这是具体的。(做题时)这儿到这儿需要连线,是抽象的,怎么连线得在脑海里反应具体,完成的是从图像、图形到结构的抽象次第。我们的感官跟什么类型信息交互作用,就可以形成相匹配的用脑机制。《四巧板》书上200道练习题训练的就是这个用脑机制。

《心智运算》。这个课程跟汉诺塔玩具一起使用。汉诺塔这款玩具玩得很好,摆得很快,学习能力就很强吗?不是,就像魔方一样,越快越不需要动脑。只有把过程变成可计算的方式才能发展学习力。心智运算就是把汉诺塔玩具玩会了以后,研究计算方式,用符号和它建立关系,这个思考能力发展出来之后,有助于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迁移。

《国际象棋》。一步杀,二步杀,三步杀,逐渐增加难度,一共六本。在棋盘上下棋下得好不能保证学习好,下棋是两个人交互处理变量,这个思维能力停留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层面,有结构,有关系,但没有符号,这就和知识学习中的动脑思考没有多大关系。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下棋,同时还能学好文化课?通过《国际象棋》书,把下棋和做题结合起来,用符号表达式来完成思考,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又能发展抽象认知能力,这个能力一出来就是学习能力,这个能力会迁移到语、数、英这些文化课的学习上,在九小,《国际象棋》三步杀好的孩子,学习都好。

再说说语言学习。能唱几百首英文歌曲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只是心理上有一种亲近感,让孩子从唱好英文歌到学好英语还有几步要走。

唱歌发展的是语音体系、感音体系。这个世界只有两种语言,一种叫拼读语言,另一种是我们祖国的图形语言,就是说除了我们的汉语言系统以外的其他国家使用的都是拼读语言。拼读语言的特点是字形和字音强关联,发音准确拼写就容易得多,汉语不是这样的,字音和字形没有关联,所以用写田字格的方式学习英语是行不通的。

想把英文学好必须发展感音体系。都说英语就是背单词,这句话我也认,英语单词现在有60万了,只要出现一个新事物就产生一个新单词,如果靠视觉背单词就异常辛苦,学出来的英语还不能用,是哑巴英语。所以背单词最科学的方式就是依靠听觉,发音准书写单词就准。

所以九小先唱英文歌发展感音体系。唱英文歌和读英文教材这两件事之间还需要有一个动作,就是要把会唱的歌能把歌词熟练朗读出来,就是《英文唱读》这本书。英文歌唱得准了,能不能读得准,通过《英文唱读》进行自我校正这个动作非常关键。所以从会唱歌到把歌词朗读出来,就是我们的《英文唱读》课。我们的孩子一打开英语教材就能读、就敢读,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英语还有语法和思维的问题,要发展英语思维需要文化做背景,我们做不到。英语语法和思维从使用层面来讲,需要我们自己说出来的话,自己得知道是否正确,这就需要正反馈。在没有外教的情况下,怎么获得正反馈?有一个途径——英文编程,因为英文编程里面都是没有情感的纯粹的语法。一、二年级,每天用一小时唱英文歌曲,到了三年级,一首很难的英文歌曲10分钟就能学会,听几遍就会唱,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安排英语国家课程。到了五、六年级,把英语编程也放在这一小时里。学习变得越来越简单,这就是能力在提升。同样是一个小时,时间没变,内容和类别都多了,效率高了,说明我们做对了。从唱英文歌、英文唱读、英语教材到英语编程,这四个动作在时间层面排出先后次序,这可能就是规律。教育最迷人的就是研究规律。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的是,九小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复制。因为在九小办学的过程中,我们对办学的每一个环节,始终都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四个方面:

1、可检测。一件事我们做成了,别的学校按照我们做的方式和流程从头到尾再做一遍,结果是不是一样?

2、可解释。这件事情可以说清楚,能不能解释清楚?只说清楚不行,要能够解释清楚。

3、可预测。因果律表明,一系列动作必然引发一系列变化,变化符合动作预期就意味着科学的预测性。

4、可复制。灵动教育是一整套系统动作,有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的每个环节亦是如此。清晰理解操作原则、准确把握操作次序,即可复制。


(注:根据侯明飞校长报告录音整理,有增删、补充和润色,最大程度保留侯明飞校长语言风格和现场感,已经侯明飞校长审阅。本文包含了很多学术性概念,但不是学术论文,难免有不够严谨之处,敬请谅解。对灵动教育理论体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侯明飞校长《灵动教育简论》一书。)

本篇超过了一万字,感谢您读到了最后!

候鸟不倦
唤醒沉睡的时光,用文字雕刻未来;一边老去,一边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