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 | 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人工钾离子通道

学术   科学   2024-08-26 14:46   北京  


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是发展新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生物体内,离子通道作为细胞膜上的“高速公路”,可以让特定的离子(如钠、钾、钙等)进出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的电荷和物质平衡,在心跳、神经信号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历经数百万年的进化,这些生物离子通道不仅拥有非常高的离子选择性,同时还保持了卓越的导通性能。例如,生物钾离子通道KcsA可以实现K+/Na+的高效选择性传输,选择比高达1千比1。生物钾通道实现选择性的核心是其特殊的选择性过滤器结构,其中包含大量规则排列的羰基氧原子,这些羰基氧共同构成一系列精巧的结合位点供K+配位,从而产生超高K+选择性。一直以来,人们希望能够通过人工纳米通道再现这些生物通道的卓越性能,推动其在过滤分离、纳米孔传感等领域的应用。然而,尽管仿生钾离子通道的设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目前仍与生物钾通道的选择性存在较大差距。

受生物钾离子通道KcsA过滤器结构启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仇虎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人工钾通道结构设计方案。具体而言,通过规则排列的羰基原子修饰单壁碳纳米管内壁,并完全重现KcsA选择性过滤器中羰基的位置分布。与生物钾通道相比,两者具有相同数量的结合位点和几乎相同的直径。团队的大量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该仿生钾通道实现了钾离子的快速传输以及单价离子的高效筛分。该工作以“A highly-selective biomimetic potassium channel”为题,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在KcsA晶体结构中,其选择过滤器中拥有四个羰基笼状结构,每层羰基环之间的轴向距离为~2.9 Å。为了重现这一结构,研究团队选取了10%应变下的(7,7)碳纳米管,并用规则排列的羰基对其进行修饰,因此所得仿生通道具有与KcsA选择性过滤完全相同的离子位点数目以及通道尺寸(图1)。

图1. 生物以及仿生纳米通道结构

随后,团队研究了不同电场强度下仿生钾通道的离子选择性传输性能(图2)。结果表明,K+的导通率总是高于Na+的导通率,表明仿生钾通道可以选择性地传输K+。值得注意的是,在0.2和0.25 V/nm的低电场下,K+的导通速率约为1.2~3.7×107 ions/s,这与生物钾通道中的离子导通速率(~108 ions/s)接近;在微秒级的模拟中,只有一个Na+通过仿生纳米通道,表明该仿生钾通道结构具有出色的K+选择性。

图2. 不同电场下通过仿生纳米通道的累积K+/Na+离子通量

通过追踪离子通过仿生纳米通道的动力学过程(图3),研究团队发现K+和Na+有着不同的过孔机制。K+通过逐级占据结合位点来跨越纳米通道。相反,Na+不同于K+的逐级跳动,Na+首先进入S3位点,然后在新靠近的K+的敲击作用下迅速离开孔道。此外,K+通过孔道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导通模式。模式1中,钾离子之间间隔两个水分子进行传输,占总事件的~76%;在模式2中,靠近通道入口处的钾离子与最近的水分子发生交换,钾离子之间间隔一个水分子进行传输。

图3. K+和Na+通过仿生钾通道的动力学过程

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分析了离子在仿生通道中的配位状态(图4)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图5)。结果表明,K+离子和水分子更倾向于占据纳米孔道轴附近,而Na+则更贴近管壁。因此,当K+通过通道时,能够形成包含~6个羰基氧的笼状配位结构。而Na+偏离孔道中心,由~4个羰基氧配位。

图4. 离子在孔道中的配位状态

图5. 离子和水分子的空间分布

团队进一步构建了拥有不同离子绑定位点数的仿生通道模型,以研究离子结合位点数量与选择性之间的关系(图6)。结果表明,当离子结合位点数量减少时,K+和Na+的导通速率均显着增加,同时K+选择性降低。自由能分析表明选择性的产生主要归因于K+和Na+进入孔道入口或第一个结合位点的能垒差异。

图6. 离子结合位点数目对仿生钾通道选择性的影响



了解详情,请阅读原文

 [点击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 

https://doi.org/10.1093/nsr/nwae242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中国科学》杂志社是国内外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中国科学》系列、《科学通报》、《国家科学评论》、《国家科学进展》、《能源化学》和《医学+》等22种科技期刊,旨在见证中国科学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