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雄,争做英雄丨党建网:一位普通士兵的价值坐标——追记武警宁夏总队某部战士苗鉴

政务   2024-12-07 19:01   宁夏  


学习英雄

争做英雄


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上,一个带框的名字,再次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那场40秒的生死救援。


他叫苗鉴,一个用生命践行使命的青年,以一次舍生忘死的托举,将青春永远定格在了24岁。


他的英雄事迹在网络上掀起一轮又一轮正能量热潮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急切地询问:苗鉴,你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见义勇为——军人的本能


“救人啊,快来人啊!”


2024年8月2日下午5时38分,苗鉴与周焰、刘帅、刘华龙、王祎斐5名战士跑步路过金凤区魏家桥村一污水提升井附近时,听到一阵哭喊。


循声而望,一处污水提升井旁,一中年女子大声呼喊、神情焦灼。


到达现场后,刘帅等人与这名女子简单交谈后,迅速了解了原委。原来是女子的丈夫崔某对污水提升井进行维护时,因井内恶臭冲天、氧气稀薄,失去意识,跌入了污水中。


“我们从井口往下看,找不到工人踪迹。下井后,才凭借微光,勉强确定他的位置。”周焰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们判断情况紧急,于是立即分头行动:刘华龙返回大队汇报情况,并请其他战友协助救援;刘帅、苗鉴、周焰在现场商讨营救事宜;王祎斐到附近寻找施救器材,最大程度缩短援救时间。


周焰回忆,苗鉴对他说了句“我下去看一看”后,便深吸一口气,踩着铁梯下了井,他也紧随其后。


经过几番搜索,苗鉴终于在漆黑的污水中发现了已经失去意识的工人。苗鉴几番呼喊工人,却没有半点回应。于是,周焰和苗鉴决定结成“人梯”。


“他平时就比较照顾我,这次他又冲锋在前,把较为安全的位置留给了我。”周焰说。当时他一手抓住铁梯扶手,一手抓住苗鉴的手臂,苗鉴半个身子探出平台,另一只手向水中工人伸去。


苗鉴一把抓住工人衣领,奋力一提便让其口鼻脱离了水面。


但由于工人身体受力上下浮动,让苗鉴失去了平衡,周焰只觉手中一沉,便见苗鉴跌入污水中。


抓取周围一切能抓住的东西,是人落水后的本能反应。但面临生死抉择,苗鉴没有一丝犹豫,用力向上托举工人,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工人。


平台上的周焰奋力提拽,合力之下,终于将工人从污水中拉了出来,并挂靠在井内的一根设备铁链上,使其暂时脱离溺水的危险。


等周焰想转身再找苗鉴时,却因吸入有害气体过多、缺氧等原因,瘫倒在平台上,失去了意识。此时,苗鉴也已不见身影。


在短短几分钟内,60多名战士陆续赶到事发地参与救援。在大家的合力下,将陷入昏迷的周焰和工人先后救出。


然而,在多位战士接力搜寻中,等来的却是一句句“没找到”“还是没找到”。


当天下午5时47分,支队领导联系的地方消防救援力量紧急增援。排空污水、清空淤泥、净化井内气体……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搜救,当晚10时10分,苗鉴被打捞出井。经现场医护人员确认,已无生命体征,不幸牺牲。


噩耗传来,军民悲痛。在总队医院全力救治下,生命体征刚刚平稳的周焰哭成了泪人:“我不后悔陪苗鉴下井救人,但我后悔没能在最后一刻拉住他……”


后来,据刘帅回忆,整个救人过程,只用了大约40秒。苗鉴用短短40秒时间,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践行了忠诚卫士的价值追求,完成了用生命托举生命的英雄壮举。


永当先锋——使命的召唤


使命,是刻在苗鉴心头永恒的印记。


儿时的苗鉴总是缠着父亲讲故事。从长征到抗美援朝,再到固原的青石嘴战斗现场和任山河烈士陵园,他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反复念叨着父亲的话:“要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为了这份承诺,苗鉴上大学时,就是热心助人的“苗舍长”、军训场上的“苗标兵”。当兵后,更是素质过硬的“苗老兵”、技能全面的“苗教头”。


苗鉴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时刻保持初心,树立乐观向上的进步观,定好自己的小目标。”


他这样写,也这样做。


入伍后,苗鉴训练积极刻苦,器械总要比别人多拉两个,跑步也要比别人多跑两圈,每天总要比别人多练一会儿,在新兵连时就以优异成绩被评为“爱军习武好战士”。


就是凭着这股拼劲,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士兵突击。


曾有很多人问苗鉴:“中队很苦、很累,你咋还能坚持下来?”他回答:“苦地方、累地方,锻炼人的好地方!这个地方,能人多、见识广,在这里当兵才有意义!”


为此,他成了战友口中“干啥像啥、啥都干得好!”的“苗老兵”。内务卫生经他检查整理,定能拿到流动红旗;爆破手按照苗鉴教的射击法,一举通过特战队员四级考核;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他经常折回去帮战友背枪……这些年,他还先后带出“抓绳先锋”黎东海、“狙击新星”李志斌、“器械王子”孔凡军等10余名骨干。


在苗鉴述职报告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要做最精锐部队的一员,做一个为保卫人民美好生活而存在的人!”


什么是“最精锐部队”?狙击手就是最精锐部队的一员!


40多人的总队组织狙击手集训中,苗鉴练得最狠也最认真。练臂力,枪一端就是半个钟头;练定力,在枪管上摆弹壳,一趴就是一上午;练眼力,一颗一颗地数米粒,成百上千次穿针引线……


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还给新补入的狙击手开“补习班”。从讲风速、密位、弹着点等各类参数以及修正结论,到如何对照弹道表,调节狙击镜手轮等,他事无巨细、倾囊相授。


但谁又能想到,刚任狙击手时,苗鉴曾因为恐高,始终过不了“18米抓绳上”这个课目。可他不怕,不断查阅资料,虚心向特战精英们请教,反复训练“单环节跳下”“垂直下”等课目,就连最难的“倒立下”都学会了,从此,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苗鉴理论学习笔记本写着一条心得:“心向阳光,学会成长!”


他牺牲后,中队收集了上百个关于苗鉴助人为乐的小故事。从一班哨、一瓶水、一双袜子,到训练示范教学、给病号送药送饭……战友们说起来都会流泪。支队干事更是感慨:“虽然只当了4年兵,但好事却做了一院子!”


正如网友所说:“他的事迹,将激励更多人见义勇为,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如今,苗鉴的英雄事迹,正在被人传诵,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更多人,在强军目标的旗帜下,永争第一、永当先锋!


崇尚英雄——典型的引领


随着苗鉴烈士的英雄事迹在互联网上不断传播,感动亿万网友同时也催生一个疑问:“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苗鉴这样的好战士?!”


答案只有一个:英雄的部队,必定英雄辈出。


这些年,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培育下,苗鉴生前所在部队,涌现出许多典型人物和优秀战士,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022年除夕当天,正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家中休假的该部下士李金鹏,在一辆坠入山崖下的汽车中救出2名群众;2022年6月22日,休假警官吴凯在侧翻的三轮车下,救出一名老人;今年5月,该部卫生员高建侥,在数十米高的黄河大桥上,勇救企图跳桥自杀青年……


前人树榜样,后人紧追随。正是有了许许多多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前人”,才有了苗鉴、周焰等不怕危险、勇救落水者的“后人”。


走进支队荣誉室,迎面而来的“大事记”中,记载着许多支队官兵救死扶伤和抢险救援的先进事迹。从双手接住坠楼女子的“托举哥”张永科,到为救摔倒老人的“逆行者”吴凯,再到冲上前去扑救大火的“老司机”李跃林。正是因为这支部队英雄常在,才会英雄辈出。


“在宁夏,也有陈祥榕这样的年轻英烈……”10月15日,福建妇联在宁夏党校举办“新时代好家风思享汇”活动时,苗鉴烈士的事迹被多次引用。


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仍能感动两省人民的原因,就在于苗鉴烈士事迹中蕴含的那股“只要是祖国需要,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就愿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事”的“傻气”,也在于他以有限的生命历程,回答了“什么样的青春才是青春”的时代课题。


“如果没有苗鉴舍命在水里托举我,我早死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救人民……”这段朴实的话语,源自被救落水工人苏醒后的亲笔信。


这些天,苗鉴的战友们也带着苗鉴的故事赶赴学校、党政机关,不断勾勒出他鲜活而饱满的生命形象。


在一次次讲述中,许多人流下了感动得泪水,久久未能平复。一位小学生事后在学习心得中写道:“学习苗鉴叔叔,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情操、有担当的人。”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苗鉴,他是无数英雄的缩影,也代表着无数个英雄。苗鉴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将成为时代官兵思想的灯塔、行为的坐标,指引着他们向前、向前、再向前!


本文发布于12月3日党建网

作者:雷铁飞、程铭、王卓、王佩、王宁虎


监制:郭 军
总编:雷铁飞 程 铭
责任编辑:徐瀚轩
值班编辑:吴   楚

宁夏武警
弘扬时代旋律 传播强军声音 讲好军旅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