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约稿,可以聊点细的东西。
先说整体的东西:比赛其实非常接近,虽然开局0:2王曼昱落后,但是也只是在一两个环节稍微吃亏;之后变化调整了一下,也还只是一两个环节占便宜;两个人都主打实力,所以总体来说还是实力的较量;相比之下陈梦其实是主动出牌变化比较多的那个。
技术环节之外,我印象最深刻的反倒是王曼昱的心态。她对陈梦战绩之前有说是大规模的一边倒,10连败甚至更多,可比赛过程看来,对此王曼昱的心态几乎没有影响;无论是2:0落后还是后边关键分,执行上质量非常平稳,几乎看不出心态起伏。这种品质是中国队非常看重的:上限高当然好,但首先下限要高。
前两局陈梦占便宜的环节是接发球。王曼昱前两局主要用的是勾手,发到中间正手位为主。陈梦的主要接发球选择是推、撇到底线长,然后形成相持。整体来看,王曼昱这个发球似乎得失分比例不高,自己发球轮次不怎么赚。(作为对比,孙颖莎关键球和最后才开始更多劈长配合挑打,一般摆短偏多)
这里有个小细节:王曼昱的站位有点特殊。作为中国队的选手,她站位非常靠中间,如果观察的话,接发球位置她的手摆在几乎中线这个位置,而且大致在身体中间,同时站位双脚平行,甚至右脚稍微靠前。如果有个桌子的话,可以上去比划一下感受一下。这个站位做出的取舍大概是这样:对手给到中间甚至中间位置的短球,都可以直接拧上手;但是相对来说,如果回球到左侧台角的位置,要向左后移动半步左右调整。
注意王曼昱身体和手相对于中线的位置
在这里,王曼昱接发球的位置第一选择是争取中间和正手位置能上去拧拉,反手大斜线宁愿并一步;而陈梦接发球的第一选择是反手底线大斜线。
穿插一下站位的小常识:一般来说,站位做的是取舍,
站住的位置覆盖的是认为对手最可能来的位置,然后其他地方就最好一步能覆盖。最常见的站位是右脚后,然后身体斜对着球台,或者说正对着台角。这个选择是一般右手对右手,有限覆盖最长的斜线,如果对手给直线,并一步能打到。
一般这个位置最常见
极端的一点的例子:马龙以前,或者说马琳,柳承敏这种直板单面,整个人会站在球台外边。这种站位的选择是,希望用正手覆盖整个反手斜线,是正手很有信心的人选择;然后因为站的非常靠左,所以一般也对移动很有信心,即便对手发直线也有信心一个交叉步能扑到。
这个位置感受一下
而现如今因为反手技术的发展,接发球的第一选择,拧拉占很大比例,所以平行站位的越来越多,很少有人像以前马琳柳承敏那么极端了。但像王曼昱这种选择,平野伊藤比较常见,中国选手仍然很少,一般平行站位,手大概在反手半台中间位置偏多。
从整体来说,两人都注重实力,整体对抗胜负主要还是看相持。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前三板的效果就成为左右天平的一个砝码。
前两局王曼昱的勾手发球不算很成功,相应的,陈梦在关键分也有一些前三板的变化。其中比较有趣的是
第一局8-8,陈梦发了一个正手短的侧旋,然后回半出台之后看了正手一个直线。
第二局9-6,陈梦发了一个反手小三角出台(从左侧边线出台的短球),正手抢攻没打中。
其中第二个球比较有意思:一般从边线出台的短球,其实左手和右手打的时候用的多;两人站在一边,所以只能从另一侧边线出台。这种球一般另一方要绕过台角从下边往上捞,很容易被进攻;而这里,陈梦应该是笃定了王曼昱会预判往正手挪,出其不意发一个反其道而行之,头部还有晃动马琳亲传几乎已经成功,但是回球够着搓角度有点大,进攻失误。
一般很少发这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两个右手打不太发这个位置:如果能出其不意还好,不然对手站着不动放一个短球近网,很容易角度很大,发球方也不容易进攻。
到第二局后半,王曼昱已经开始调整发球:正手勾手发的效果不好,就开始换用站在中间反手发球。
其实这两种发球原则上类似,发勾手、逆旋转、反手发球,都是右侧旋,而侧旋一般用来控制对手回球的左右半台;发右侧选就是希望对手的回球都在自己右侧和中间;但是陈梦很多接发球都能撇到偏底线左侧,而且自己借不上力。
所以第三局5-2落后开始,王曼昱主要开始换用侧身位置的顺旋转发球,也就是左侧旋。选择左侧旋,就是控制对手的回球落点在左侧和偏中间。如果依然撇接的话,旋转和接球方向一致,容易失误,而且落点会很固定。
这个变化比较成功的改变了双方前三板的走势;5-2发之后陈梦拧拉反手直接抽;6-4之后陈梦仍然拧然后侧身进攻,虽然没有得分,但是套路打出来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种直接从反手斜线开始打比较有利;陈梦无论拧拉还是搓长都被看主,后来选择都是摆短,而相对质量不那么高。
7-5陈梦又发了一个右侧半出台,王曼昱拧拉失误;
8-5陈梦回对手摆短太想给长,出台;
8-6王曼昱仍然发左侧旋,陈梦摆短半出台,王曼昱来了个正手位拉起来之后,反手抽-正手直线-回反手发力撕一个大斜线孙颖莎cosplay。
8-7,还是左侧旋,陈梦直接拧出界。
8-8,陈梦发到正手短,王曼昱拧到偏中间正手,陈梦打了个板边;8-9,对反手陈梦给中间失误;
8-10,双方一轮高质量硬磕之后,陈梦失误,王曼昱扳回一城。
这局从2-5落后到11-8拿下,这波9-3的追分可以说是从换左侧旋开始的。要再次称赞一下王曼昱:对手跟自己战绩大幅度占优,2-0领先,自己之前准备的战术(勾手)和变化(反手发)都不奏效,丝毫不乱,拿出应变方式,而且很有准备(完全看主了对手的第一应对回底线长)。
大分2-1之后,王曼昱开始站住脚跟;而这个左侧旋发球显然给陈梦造成不少困扰:第四局上来,王曼昱还是两个左侧旋,一个拧拉出台,一个侧身摆短下网。陈梦1-3之后接侧旋仍然被反手抽;1-4的时候,王曼昱的侧旋发到偏中间,陈梦拧到中间之后王曼昱失误。
两人本来作风都偏厚实,而且实力也强,一开局两三分的差距很不好追。第一局陈梦的小优势维持到了最后;第四局王曼昱拉开了陈梦也很难追。
而第四局对整场比赛最大的影响,在于王曼昱的左侧旋发球基本上看死了陈梦的拧拉:第四局7-5,陈梦拧拉之后直接被王曼昱侧身冲了个大斜线。这之后陈梦被迫选择摆短、侧身接发球。第四局干脆直接以摆短下网失误结束。
第五局开始王曼昱用了个小变化:2-1的时候左侧旋发了一个直线短,抓住了陈梦的提前侧身。这种套路其实以前21分时代很常用,那会大家都主要发中间短球,而反手又不能像现在这样拧拉(球旋转强多得多),所以很多人都习惯侧身用正手接;侧身多了对手猜出来发你个正手,不管得失分接下来对手不敢乱动。
(类似道理,有时候对马琳柳承敏这种侧身狂魔,对手会上来先扔个直线长球,就算不得分也是告诉对手:我会发这的,你别乱动)
而到了第五局后半段,双方之前的招都已经用的差不多,只能拼刺刀白刃战;从6-6到8-8,陈梦直接发了很多长球炸开打相持,双方每得一分都不容易。
陈梦9-10的时候王曼昱叫了个暂停:从0-2落后,如果能变成3-2领先,这种心理优势不言而喻。
回来之后仍然发侧旋,半出台被陈梦直接侧身;10-10,王曼昱拧拉直接失误——这里能看出来有点紧张了。
11-10,王曼昱仍然是左侧旋,陈梦侧身摆短之后王曼昱捅一个长球,陈梦反手挂起来被直接冲——虽然之前紧张,但是这时候仍然敢直接给长球然后进攻对手的上手,仍然很坚决。
11-11,陈梦两个擦网之后,再次用了一个发正手短,然后回直线的套路。这球之前也有成功好几次,是个“我自己不舒服但是对手更不舒服”的小套路一看又是马琳干的事儿。
之后双方对反手(这里其实看得出来都相当谨慎),陈梦擦网,王曼昱正手出界。陈梦很微弱的优势拿下第五局。
第六局的第一分其实回放了上一局11-10,区别是王曼昱的劈长被陈梦直接发力——间接的表明之前那分风险也是不小。
到第六局,相持球的适量比之前两局开始上升——延续第五局后端,大家都大概知道对手的选择,自己怎么接了;王曼昱仍然发很多侧旋,陈梦侧身接更多。跟前两局接王曼昱的勾手一样,陈梦的所有选择里,无论是反手拧起来还是侧身或者摆短,多少都有点小亏;而自己发球轮次,经常打成相持,好像也不赚。
之前用过的一些招对手也开始习惯:6-5陈梦又发了反手小三角出台,王曼昱很从容的伸手搓了个半出台,陈梦毕竟没有马琳那种擦着台边出台一样冲的正手,拉了个半高被王曼昱冲了一板。
第六局最后一分是王曼昱搓半出台,陈梦冲半出台失误。这里借题说一句,总体来说,老一辈的运动员拉这一板的水平要比现在的球员高得多。不是因为现在不如以前,而是因为以前反手拧拉没这么厉害,要进攻都要出台,所以大家都很看重拉半出台;而现在出台不出台都是拧起来,所以这一下相应没以前强。
有个视频刘国梁教许昕,其实也是这下。
到了第七局4-3,王曼昱又把勾手拿回来了。第七局前半段,陈梦给了很多正手;琢磨的话,王曼昱的想法可能是既然你都给正手,我就发回右侧旋,然后直接看住正手。不过打到第七局,双方的办法其实也就这么多,也不见得就多好:4-6王曼昱领先,两个勾手,一个半出台打成相持得分,一个直接半高被正手一板拉死。
但是接下来两分陈梦发球两分都输:第一分似乎还是想发反手小三角,或者就是反手半出台,王曼昱反手拧了一个弧线很长很转但是不太快的球,陈梦没合上力;第二分摆短中陈梦判断半出台第二反应上去搓,质量不高被进攻。
(还是借题说一句,摆短回摆短,还有第一反应觉得是出台发现不对再摆短,也是老一波更擅长的技术)
接下来两分,王曼昱发球被直接挑一个;形成相持反手擦边赢一分——其实不管怎么看,还是非常接近的。
陈梦仍然没放弃:侧旋发到中间然后反手上去抢攻得一分;之后一个不太转发到直线王曼昱拧出界。
最后一分球也还是远景重现:王曼昱勾手,陈梦侧身拉半出台,王曼昱一撕,陈梦出界。
在这里聊聊陈梦。
陈梦从年龄上说夹在丁宁刘诗雯和王曼昱孙颖莎中间,打法上也跟两边都有关联。她比前辈的质量高旋转强,但是没有后辈凶狠。她击球多少还是有赛璐璐时代的印记,以这个球来说摩擦有点偏多,处理球节奏比较平稳;而后辈们明显击球撞击更多,而且上手进攻第一下发力更大,同时更喜欢用进攻对进攻,相持节奏起伏变化大。
这几条中,摩擦球和节奏这两条有些不好改;先例中刘诗雯改的算很有效的,但是也就是加大马力,大方向区别大不。大概因此,陈梦这场比赛中体现了很多前三板小技巧的配合,从反手小三角出台,到发直线然后回直线,到侧身接发球等等,能看得出来马琳的影响。这些能很好的改变比赛节奏,但是好像也不能过于依赖。如果这些套路中能开发两个威胁很强的,不止是对手没准备出其不意的,应该会很有帮助。
而陈梦的优势在于身体能力很强,力量和运动能力都水平很高,而这是现在女子本赛很重要的本钱。综合来说,她按照现在的轨迹,孙颖莎王曼昱遇见她仍然需要拿出压箱底的东西。
最后聊回王曼昱。
虽然说了很多发接发,但是我觉得王曼昱这场做的最好的仍然是心态。她现在技术很厚实,面对熟悉的队友能拿得出应对方案,最后比分胶着的时候又有实力顶得住,整体比赛把握的很到位。
对于王曼昱的未来,我私人最关心的是她的身体和伤病:她现在能跟住比她小,快很多的对手,这本身已经是巨大的优势;但是这种状态长时间维护对身体机能的要求和负担都不能小看。王曼昱的这种身材和打法对于中国队是新问题,如何保持她的竞技水平,也需要新的答案。
最后的超小字题外话:类似这种内容我其实不是特别确定受众面有多大,毕竟是挺深入细节的东西了。如果您对类似的非常具体的话题有兴趣,欢迎后台私信推送详细的想法,可能会有额外惊喜;如果有点赞,转发,关注,在看,打赏,投喂,等等额外鼓励,很可能会有惊喜。
一些我最近考虑到的有兴趣的话题.
选手和教练的合作方式,主管教练作用中被高估和低估的地方
场外指导的常见球迷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