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说说世锦赛。
之前从几个侧面聊了聊世乒赛,这次还是从综合角度聊聊比赛本身。
先说说世锦赛下半区的问题。虽然我想提出一个球台上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次世锦赛冷门丛生,但是如果诚实的话,这个原因首先应该还是时机: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三大赛都在同一年,而且时间非常接近。相当多的选手奥运会之后其实并没调整过来。如果换做往年,奥运会之后有个非常长的休整期,然后世锦赛之前会有一系列强度比较低的比赛找状态赚积分,调整自己观察他人,最后到比赛上争取爆发。
——今年则是,奥运会打完,回家的回家隔离的隔离,然后直接就出来打世锦赛了。
大家想想这种隔离日记今年看过多少了
虽然我相信中国队的封闭训练和大赛准备都是一以贯之的完善可靠,可再有经验的团队也受空间时间限制。奥运会之后隔离调整就这么多,然后就是世锦赛。这次男队马龙许昕都没参加,我个人宁愿相信让是因为他们调整恢复的好处远大于参赛。大部分两个大赛都参加的老将,世锦赛打的都不太好。
这个趋势其实甚至都不局限于乒乓球。有羽毛球很资深的朋友提到过这次羽毛球世锦赛也是类似的鸡飞狗跳,男单比赛最后夺魁的是新加坡选手骆建佑,首轮淘汰奥运冠军安塞龙,之后在一片混乱谁都能赢谁的世锦赛中杀出重围——更巧的是,安塞龙之前脱离羽协自己在迪拜组建团队,成员中就有骆建佑,于是就也有安塞龙的陪练淘汰自己世锦赛夺魁的说法。
右一的安塞龙自建团队,世锦赛被左二的骆建佑送走了
总而言之的是,今年世乒赛的混乱局面,很大一部分是赛程和时间点引起的。
当然,除了时间,其他因素多少也有掺和。
世乒赛比赛的场馆是休斯顿的会展中心,场馆非常大(德克萨斯州什么都大),休斯顿的海拔又偏低,这两点导致比赛中的球速(起码视觉体验上)偏慢。
作为对比,之后的WTT总决赛在新加坡,场馆很小,所以球速看起来明显快一些。
和前一届世锦赛类似,新的ITTF规则非常鼓励参赛,所以因为协会经费不足参赛比较少的强手容易在前几轮遭遇高位种子。
中国队上说,男子因为马龙许昕没有参赛,所以樊振东之后都是外国协会选手,然后才是其他中国选手,这种排名很容易导致中国队半区失守。
日本韩国等等队伍都派出了相当年轻化的阵容参赛,其实达不到外界对他们笼统印象上成绩的期待。
总体上我仍然认为其他协会缺少真正有大幅度进步的选手。虽然瑞典队双打夺魁,男单两次进入世锦赛决赛,德国队仍然是成绩上最可靠的协会。
判断的方式很简单,一个选手是不是有突破性的进步,要看一段时间的综合成绩。上次世锦赛法尔克进了决赛,但之后两年多的比赛中都没再有高水平的稳定发挥;这次的莫雷高德进决赛的过程非常有戏剧性,但是一系列四比三,还对上了明显受伤的波尔进了决赛,但是他之前的比赛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发挥,要证明有突破,那起码年后的比赛也要有稳定的成绩进步。
另一个也算明显的要素是韩国队:上次的安宰贤,这次的林仲勋,虽然都是有一定实力的选手,但是都远说不上稳定。安宰贤在上届世锦赛之后就再没什么突出发挥,这次林仲勋与其说是个人发挥不错,于我倒是更接近“韩国队五分之一的搏杀概率这次赶上了他”。
相比之下,比赛过程相对正常的WTT总决赛,几乎给人一种,大家奥运会之后,用世锦赛适应了一下,然后到总决赛才调整到比赛节奏的气氛。虽然相比之下参赛人数少很多,局数也低,但是过程上看起来大家都比较从容一些。
接下来说说关于技战术本身。
仍然是由于疫情导致的比赛缺乏,今年相比往常,有些非“主流”的风格似乎竞争力更强。所谓主流打法就是,反手为主,拧拉上手之后强势对抗,正手终结比分的类型——再具体点说,男队世锦赛五个人都是这种打法。
相应的,世锦赛成绩不错的选手很多都不是这种风格:八强中的莫雷高德,阿鲁纳,卡纳克;淘汰张本智和的迪亚斯;双打夺魁的卡尔松,都属于其实更倾向于用正手处理球的选手(并不代表他们正手就比中国队更好);这之外,今年削球的汪洋和菲利斯都有不错的发挥;波尔的技战术组成要远早于这个风格,现如今也不算是最主流的风格。
现如今,因为这种反手风格非常普遍,导致大家都很擅长对付它:发球上正手短反手长,相持段避开左侧斜线,接发球上使用各种中性手段避开对手。换句话说,反手为先这种绝对主流的打法,正因为其技术少数精炼,非常高效,就导致了对手差不多在你出手之前就知道你要怎么打——所以即便在技术上并没有绝对克制性的选择,但是在战术上却可以做很多非最优但是很有针对性打法:单拿出来看,无论是反手小三角出台的发球,还是接发球晃撇一下,都绝对不先进;但是在你很清楚对手出手的选择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把这些招用在对手使不上劲儿的地方。
就,非常熟练
马龙算是这方面的大师:他反手和樊振东对抗其实不靠比对手质量更高,而是靠反手能突然拱高弧线,再看似单一节奏的对抗中改变节奏——这板球单拿出来就是被一板子砸回来的命运,但是在相持中突然打出来,一旦上台对手就要被顶住。
而作为这种打法的林高远,大胖都在前几轮遇到不小阻力,而前几轮被淘汰的高位种子大部分都是这种打法。这并非是说这种打法有问题,更多的是试图指出这种打法因为技术构成高效,所以就对状态能力要求很高。你的技战术就那么几下,所以赢球靠的就是比对手执行的好;而一旦遭遇困难,不管是因为状态,赛程,还是其他什么,相对的也就缺少摆脱困境的手段。有些时候,样样通样样松反倒意味着什么东西都能拿出来比划一下,而精练三板斧碰巧不灵的时候可能就没别的招了。
樊振东最后的夺冠,其实可以说是纯粹的实力强的兑现:休斯顿世锦赛,无论对手队友,其实和他都有相对明显的距离。他最终单打夺冠,可以很直接的解释为马力更大。虽然打法绝对主流,但是决赛莫雷高德的花招在樊振东这都是破绽。
讲道理,我这也看球几十年了,第一次知道杯盖是分离的
……上不封顶,永无止境
所以起码现在,我完全不排除2024马龙再一次站在奥运会舞台上的机会。马龙这个周期技战术能力没有上一个那么简洁高效,但是他阅读对手和比赛的能力随着时间仍然在精进。如果樊振东仍然是天花板,那健康的马龙完全可以依靠对乒乓球的理解拆解其他所有对手。我仍然认为男子乒乓球在过去的三四年内其实发展不大,而如果这样。如果马龙选择继续,那么能放缓他脚步的最大威胁就是他的健康。
然后谈谈女子比赛。
2021年之后,女子乒乓球在几个地方有区别于男子比赛
无论是技战术还是人员,换代大致完成;新一批选手已经到达挑战顶尖的能力,同时更新的技战术风格也已经成熟。
中国日本和其他协会的差距正在慢慢拉开;韩国,中华台北,香港和欧洲竞争力发展放缓。
单纯从中国队本身来看,比较稳定的队伍构成已经完成,队伍中没什么真空地带需要填补,同时内部竞争活力充足。
今年碰巧在同一年的三大赛,女单的冠军分别是陈梦王曼昱和孙颖莎。这三位用不同的方式都在推动女子比赛的方向,这让女子乒乓球这几年的发展表现出与男子不同的活力。王艺迪陈幸同们也紧跟在后,这种结构让中国队本身有着很强的内部活力。而相对不幸的是,这种整体向前推动的大趋势,无论对是刘诗雯还是手术之后寻求回归的朱雨玲,都会是极大的挑战。
日本这边,虽然头部的伊藤石川平野早田大致相同,但是她们身后也有步子压得很紧的后辈们。这种动态让中国和日本领先于只有少数拔尖 选手的香港或者中华台北,更好于交替的不太顺利的韩国和欧洲。
讲道理,我觉得乒乓球中国赶不上日本的,短期内应该是只有摄影
最后在年末聊聊乒乓11分自己。
我一直觉得乒乓11分在所谓乒乓球(自/新)媒体中算是个属于我们的秘密。说秘密 或许有些言过(我居然已经线下几次遇到过读者了),但是综合体育相比足球篮球已经算是非常小众,而乒乓球作为单一项目是小众中的小众;而在乒乓球中,我们呈现的是小众的三次方的内容,也自然只在相对小圈子中传播。与其说是个传播内容的公众号,我更觉得乒乓11分是一个小范围内热衷这个项目的人交流的角落,是一个只属于参与者的秘密。
多少基于臆测,但是我觉得乒乓11分的文章打开率非常之高,无论是相比于乒乓球,甚至大部分公众号。即便如此小众,过去这一年我们仍然获得了远超我个人预期的增长,和很多新朋友结实,和很多老朋友仍然联系。对此我们非常感激。
(顺便,大家可以猜猜本公众号已经运营多久了。)
过去的一年,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也获得了不少之前没想到过的机会。未来的一年,我们希望有一些更不同,更大胆的尝试。我对2022年有一些没来由的乐观,希望能实现。
感谢您看到这里。希望您的2021平安,祝您的2022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