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觉得六角形的赛博碳素是个噱头。
根据莫雷高德之前说,他这板子用了三天就换过来拿去打联赛了;而且,他其实都不是本届世乒赛唯一用这个六角拍子的选手——他瑞典队的队友琼佩尔森也换用了这块底板。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两个选手换用这么破天荒的变化的器材去打世锦赛,这不是纯粹赞助商掏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就算砸钱,在这两位身上砸也不上算。
看左边这位这表情,故意砸钱没有这样的
这无疑对斯蒂卡是个好消息:除了单纯的有个好产品之外,斯蒂卡迫切的需要在底板市场获得一次成功。他们的产品在一个时间阶段获得了一定成功,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总是被换掉。无机胶水早期的硬木,塑料球之后的45、145系列,斯蒂卡中间迭代过很多很多产品,可竞争对手蝴蝶的外置ALC结构,其实已经是90年代的设计,马上快比现在打球的选手年龄都大了。
莫雷高德进入世锦赛决赛对这板子是个相当成功的营销,我目前也觉得这板子的设计的确有优势。增大的甜区让球拍其实很适合平拍这类技术,而无论是中台胡拍(想想丹羽老师),或者反手敲击,这些都是莫雷高德很擅长的技术。
我对莫雷高德本人倒没这么看好,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
根据目前的风评,这板子的优点非常明显
设计的目标很好的完成,板子甜区很大,据说只要打在板上都能发力,不那么会有传统球板打在靠外位置发不上力的情况。这点非常适合现在的塑料球。 整体重量很平衡,并没有看上去头重脚轻的问题 大概因为斯蒂卡对木材的理解,同样内置结构碳素纤维的设计,但是击球感爽快,速度弹性都有很高表现;传统斯蒂卡底板偏重于纯木,在现如今的环境下容易显得不够有攻击性;这块板子从击球声音到出球节奏质量,看起来起码可以比肩同行竞品。 因为其实面积和传统底板相差不大,重心也平衡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除了胶皮不能互换这种明显的缺点,我猜测这板子的不足或许也就集中在:
短球或许不太好控制 反手防守或者近台快撕快拉或许没有蝴蝶有数
第一点主要在于球板弹性;第二点则在于赛博碳素的设计让球板上边偏大而下边偏小;传统上说,靠近手柄的部分更宽,会让反手的感觉更有数,防守容易控制。对器材经手多的人都知道,其实蝴蝶的传统版型,头部比其他品牌稍稍尖,而屁股稍稍大。看球板是不是蝴蝶的人妖板,其实一般也都看这里:拍肩更宽,显得手柄深入底板区域小。
横板甜区增大11%,直板据说9%
(题外话,蝴蝶个别型号的底板版型有微妙区别,例如奥恰洛夫ALC,拍头更圆,反倒类似他在多尼克时期的底板板形)
斯蒂卡在职业水平竞技的赛场上需要打开局面的也不止是底板:他们的套胶迭代的次数比底板数量还频繁,但是目前为止无论在职业圈还是业余口碑中都没留下什么痕迹。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没选择德国ESN代工生产套胶,但是自己研发的产品,无论是日本产还是中国产,都少有职业选手买账。他们好像一度还要求选手必须用他们套胶,让不少签约选手很抗拒,宁愿选择签约金更少的其他品牌。
如果只看选手在职业比赛中是否使用自家产品,斯蒂卡这届世锦赛之前非常落后——大量签约选手转投蝴蝶,同时越来越多品牌都能签约选手全套自家解决方案(victas,骄猛,挺拔,安度,等等),只有自己始终拿不出手。希望这次的六角赛博碳素,配合德国生产的铂金DNA系列,能让斯蒂卡终于拿出一套能在顶级舞台上竞争的产品。
我希望斯蒂卡的六角形底板打开一些新局面的另一大原因是,现在无论职业业余,器材趋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上蝴蝶一次又一次的纪念版特注版选手型号,职业圈这次中国队出战世锦赛的五个男选手其实用的都是同一块底板。之前也说了,这个蝴蝶王的设计是蝴蝶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一路老本吃到现在都没有拿得出的竞争对手,不能不说是个潜在问题——大幅度趋同而拿不出竞争对抗就意味着停止变化,而停止变化代谢就意味着死亡。
这五个男的我估计拍子放一起随便拿出来打都不耽误
相比上届世锦赛,这届器材上最大的趋势就是总体海绵变硬,这之外粘性胶皮的流行开始铺开,尤其在反手位。
蝴蝶的dignics 09C一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了很多选手反手的选择,包括樊振东,波尔,奥恰洛夫,林高远,这次爆冷的韩国选手林仲勋等等;这玩意除了贵的让人嗞牙花子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表面粘性的设计。相比之前的T05,它的旋转更强,但是回弹速度慢很多——也就更依靠选手发力。
价格为美元,非常感人
而不少人直接就选择了狂飙——这次没打的马龙之外,梁靖崑(反手41.5度(!!)2.1厚),王楚钦,孙颖莎,王艺迪,陈梦,等等。概念上说两者已经非常类似,海绵更硬,旋转更强,但是直接的回弹速度要慢。
”他(梁靖崑)反手打的海绵就是我们正手打的海绵“——李老师蜜汁微笑
而那些反手仍然选择tenergy系列的选手,也几乎都加了硬度。现如今FX硬度在职业圈已经很少见,反手选择加硬的T05H已经是常态,最软大概也就是T05。
很多对这个趋势的直观解释是,更多选手试图用增加胶皮旋转的方式对抗塑料球减弱的旋转。这说法或许对粘性胶皮的流行有结论,但是对整体海绵变硬的大趋势其实没给出什么观点。
我的看法是这种器材上的变化其实反映的是塑料球整体的变化——有些球比以前困难,而另一些则比以前容易。
现如今要打出同样的质量比以前要困难,一击致命和纯粹防守的质量都不如以前;而相对来说,反拉和高强度对攻比以前容易;无论是对手拉拉加转自己反拉,还是双方对撕或者攻防转换中抽直线,这些球其实相比都比以前容易——或者说,没有以前那么难。
但是作为代价,无论是反拉,对拉,抽直线还是近台对抗,现在的球对球员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要求都更大。球员需要利用更硬的海绵更多的用自己的力量消解对方的力量和旋转,而对手也在这么做。
从T05到D09C所反映的就是这种趋势——或许T系列回弹速度更快,但是D09C系列允许球员利用自己的力量反击对手的力量。
此处插入关于海绵硬度马龙怼老秦的视频
这就是为什么现如今的乒乓球,即便完全不考虑伤病,球员的身体机能也非常重要的原因,尤其是那些更依靠击球质量和强对抗的选手。现在规则,技术趋势和器材,都要求选手比以前更主动发力。比赛当天身体机能一般,可能平时打上去质量足够的球,那天就是对手的机会。
而且,球的质量(也可能说球的质量的观感)有时候也受其他因素的印象。休斯顿世乒赛的海拔很低,场馆很大,几乎所有球员都反应球速偏慢;而后来的新加坡总决赛场馆小,球速又显得快很多。在场地大的时候,又格外需要增加击球质量,这又是个挑战。
所以说目前,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器材上的迭代是趋向这么个方向。
大家的海绵都在加硬,选择粘性套胶的人在变多;作为平衡,选手和厂商都有意识的把底板的硬度稍微调低(同一型号的范围之内)来平衡;底板上外置纤维非常流行,从蝴蝶到银河,几乎所有厂商都有外置ALC结构的底板,换汤不换药,而其他结构的底板则缓慢的减少。
这趋势其实也体现到了签约上。世乒赛后周启豪签约尤拉,用的几乎就是不出意外的和自己之前用的蝴蝶林高远ALC同样结构的底板;之前的梁靖崑签约使用的亚萨卡竞技者也是同理(虽然其实世乒赛并不用);林高远已经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同结构底板;樊振东签约蝴蝶,但是我们都知道他其实一直用的也是蝴蝶这个结构的拍子——用着差不多器材的人往下数要多少有多少,从亚洲到欧洲,从男子到女子。
签约宣布使用的底板完全就是蝴蝶王马甲
乒乓11分世锦赛之前就提到过樊振东可能签约蝴蝶,现在也真的签约了;而孙颖莎现在大概也已经和斯蒂卡没什么直接关系了;加上之前就损失掉的平野美宇,斯蒂卡现在还坚守阵地的代言人除了许昕,就是这次世锦赛的意外收获莫雷高德——但是他们世锦赛后突然宣布签约了王曼昱。
王曼昱其实自从露头用的就是蝴蝶王结构的外置ALC底板,这次夺冠用的基本上是个蝴蝶签约配置(正手狂飙,林高远ALC,反手D09,也有报道D05的)。之前也提到过了,斯蒂卡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自家产品线来支持最高水平的职业选手,所以王曼昱的签约配置,是量身打造,还是传统的换柄操作,甚至还是直接换成六角战士,无论如何都会是有趣的操作。
世锦赛冠军首个签约产品,居然是个书包你敢信?
不过器材上整体的趋同,其实反应的更大的还是技术上的趋同——这个下篇细说,可以用比较长的篇幅来谈谈这次世乒赛整体的技术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