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个礼拜前,新疆和田竖起了一座“问勇路”路牌,以纪念“陈母问勇”。
四年前,陈祥榕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中时,他的母亲面对军委和各部门领导“需要什么帮助、有什么要求”,仅含泪问道一句:
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陈祥榕跟其他同龄孩子不一样,打小就比同龄人勇敢、冷静、乐观,还特别孝顺。
他小时候手被玻璃划了个大口子,伤疤很深,缝了十几针都没打麻药。他当时虽然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但咬着牙硬是没哭出声音来。
陈祥榕13岁的时候,家里突然发生了变故。陈父得了淋巴癌,而那时候他妈妈姚久穗远在海南打理芒果园,为了能多挣点钱补贴家用。他姐姐陈巧钗正在读大学,所以当时就只有他自己在家。
那时候,年纪还小的陈祥榕果断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没有像同龄人那样表现出彷徨失措,反倒有着超出常人的冷静。
陈巧钗后来回忆说:
爸爸得了癌症,晚上腿会痛。弟弟当时才13岁,就整日整夜给爸爸按摩,这孩子真的特别懂事。
要去就去最苦的地方,上前线。
这时,陈祥榕依旧没有放弃前往边疆保家卫国的想法,十分坚定地说道:
苦有啥可怕的,到部队里去还想享福,不用吃苦吗?
你这00后的新兵,口号咋喊得这么‘大’呢。
班长,这和年龄无关,我就是这么想的,也肯定会这么做的。
甚至,这句话都算不得所谓“宣传标语”,它不是有意识的、人为的、强行的“创作”出来的,而是刚及成年的陈祥榕生前在未知自己命运的情况下默然写进日记本里的…
不论是在康西瓦陵园的墓边,还是坐在班公湖畔,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些年由于风向的有益转变,出现了那么多的爱国Slogan、红色物料、主旋律艺术作品,但为什么几乎唯独陈祥榕的这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如此的特殊,真正能够让人看到一次泪目一次……
配合着陈祥榕那张剥橘子的照片,堪称国人最不忍直视的“感动中国影像”。
这张图,不论在任何时候看到都会令人眼眶湿润。
想了许久,我能够琢磨出的答案可能还是因为陈祥榕其人…
他只是一个19岁的孩子呀,相比于“大人世界”里的太多利益纠葛、纷繁纷杂的各种“诉求”,陈祥榕心中的「中国」是具像又触手可及的,是一道道肉眼可见的边境线,也是每一次把五星红旗插进哨点时的由心用力。
他的「爱」,真的是“清澈”的,是纯粹且真挚的,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们为什么每一次看到陈祥榕的这句话都会无语凝噎,或许是因为看到他,就仿佛看到我们年轻时的自己。
我们也都有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呀,在那样的青春年华里,年少时的我们也都曾对祖国、对未来、为天地之间的万物抱有一尘不染的热爱……而陈祥榕清纯的眼睛里那种不谋图回报、不掺杂利益、不寻求功利的最朴素原始的爱国情怀,在成年人的物质世界里似乎早已荡然无存。
不论你是什么人、什么阶层、什么身份,陈祥榕的这句话一定会让你看见自己曾经年少时的那份初心。
每个人在面对陈祥榕时的情绪与所思一定是不同的,但震动肺腑的感叹一定是相通的。
这就是19岁的陈祥榕那双闪着光亮的眼睛让人如此“破防”的原因。
1835年,青年马克思在考虑选择自己未来前途时,曾写下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就要上前线了,你害不害怕呀?
使命在身,责无旁贷!
外军人数比我们多多了,可我们没一个人往后退,还拿着石头往上冲呢,就把他们给撵走了!
作为一名边防部队的军人,但是长期守在二线,一直憧憬着一线。
这一阵子冷,没给家里打电话,这里没有信号,没有办法打出去。在这里,真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祝亲爱的老妈不用担心。
睡在陈祥榕上铺的战友张国奇至今清晰地记得他与陈祥榕的最后一次对话:
当时我的腿受伤了,陈祥榕就说‘你先走!’他看见我们的连长和营长被包围了,就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
喀喇昆仑种不出玫瑰,却埋葬着属于人民的花朵
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 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 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
行驶在219国道上,那首《祖国不会忘记》的歌词第一次让我觉得如此悲怆又鲜活:
在茫茫的人海里 我是哪一个 在奔腾的浪花里 我是哪一朵 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 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 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不需要你认识我 不渴望你知道 我把青春融进 融进祖国的江河 山知道我 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我
商务微信:ouzhoujinxue
新浪微博:金靴RedBoy
B站/抖音:阳春白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