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俞梓炜:旖旎江南音

文摘   文化   2024-09-18 11:31   山西  


旖旎江南音

文/俞梓炜      



小桥流水石板路,江南的古镇不外如此,苏州沙溪古镇也如此。看起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号,并未给沙溪带来多少热闹。这个普通的冬日,横沥河历史街区静悄悄,少见游客踪影。于是,我得以在陈抟桥上恣意地走了几个来回。桥栏旁是正忙碌晒被的老太,哼着断断续续的小调,江南音浑浊而暧昧。

传说陈抟曾在此桥上打盹,一觉醒来千年过去,桥面上的凹坑便是证据。这陈抟桥如今仍能走能用,真是大好,不像有的古桥不让用了,层层护住,落了一层又一层的灰。桥边的回廊颇有趣。廊上方有挂牌介绍的方言小知识,比如“蜻蜓吃尾巴——自吃自”“六月里着棉鞋——日(热)脚难过”“箬帽呒么顶——沙(晒)头”……读一读,模仿下苏州太仓音,别有味道。方言里活着古音,也活着一段段被人们淡忘的历史。

历史街区清静。在“唐调研习所”徜徉了好一会儿,方有人来寻问门票的事儿。“唐调”是苏州太仓人唐文治创立的读文法。朱愚斋先生认为:“吟诵古文,以唐调为最妙……唐调所以特别者,在其尾腔之回环推进。”

一台唱机上写着“聆听唐调”,我请求管理员放一段,回答是:没有唱片。又请求视频,也没有。再问有没有介绍唐调的书籍,竟也没有。我不死心,又指着几张颇有古意的桌椅问:是不是定期有教授唐调的活动?答:没有!真是岂有此理!一个空落落的外壳,几块展板,就凑合成“唐调研习所”,真真气煞人也么哥!想当年,唐文治先生的诵读师承吴汝纶,细心琢磨,终成诵读之功,“唐调”风靡江南。

唐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理学家、古文家、教育家。他提倡崇德、尚实、重文、健身的主张,将所研创的“唐调”广泛运用到教学中。民国9年(1920年),唐先生双目失明,仍亲自授课,并录制“唐调”唱片用于教学。唐门弟子的“唐调”不尽相同,不过都继承了“唐调”的基本特点:由两个调构成,平调为主,一字一音为主。吴霖曾回忆老师唐先生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岳飞的《满江红》:“中气充沛,喷薄而出。喉鼻传转,余音袅袅。既有铿锵金石之声,又得徜徉空灵之感。”

吟诵之声琅琅,鲁迅也有传神的一笔:“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时候,鲁迅的老师寿镜吾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吟诵入神处,眉头飞扬,笑容可掬的情景,如在眼前。这样让人陶醉的吟诵,如今恐怕只见于文字中了。

值得一说的是,唐先生的老师吴汝纶生于1840年,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生于1849年,相差不到十岁,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不约而同,在教学中注重吟诵并自得其乐,和“因声求气”教学古法是相通的。江南吟诵的唱和之音和传神之相,到底让我久不温习的江南音蠢蠢欲动了。唐调传人中,钱仲联先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人物。钱先生有一关门弟子——安子,有一年,安子到北大未名湖畔,诗情大发,高声用唐调吟诵古章,赢得围观无数。周秦先生也是钱先生的弟子。年前,周老师送我的新年礼物,即是钱仲联先生的《梦苕盦诗文集》,我爱不释手。我有幸是周秦、安子老师的学生,这样算来,我正是唐文治先生的徒子徒孙啊!

尾音袅袅,回环往复,不免让人记起《阿房宫赋》里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这样的句子。如这样的美文,用唐调来吟诵是怎样一番情形呢?有小桥流水声,有雨打芭蕉声,有足音敲响青石板,有燕子呢喃旧亭台……

值得欣慰的是,在去年,唐文治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苏州太仓举办了唐调吟诵会,盛况空前。

(责编:吴微   制作:四季芳)

免责声明



图片除注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作 • 者 •  • 

俞梓炜,苏州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著名自媒体写手。

在场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宁静  雪夫

总编助理:李晓群

赞助人:管志顺 北京了了

特约评论员:郭连莹  乔民英  申红梅

编校组:宁静(组长) 杨培铮   袁志英   刘月新  刘小四  偏说   李慕云   李世琼   吴微  张维菊

阅评组:郭连莹(组长)高影新  郭爱国  曲宗红

制作组:四季芳(组长)刘珍  胡君涛  杨静

朗诵组:海之魂(组长)花语  龙丹  吴海燕  万军  万一  芳菲  马浚扬

评审组:润雨(组长)  申红梅  袁瑞珍  王清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在场|去蔽|敞亮|本真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在场散文
在场·去蔽·敞亮·本真//精神性·介入性·当下性·自由性·发现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