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竞赛第57期(2024年7-9月)主题:近处小时候,未成年的我,憧憬着未来要去远方。
可是远方有多远?年少无知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山外,还有山。
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那是有一次,我们一群小伙伴登上了我家对面的山顶,那里是我知道的世界最高点,我无数次的遥望过山顶,我对那里的一切感到好奇。站在山顶,我被无数林立的山尖震撼。
我知道了,山外还有山。山外有我看不见,摸不着的远方。
第一次去远方,是我去读大学。在重庆,我见到了像海一样的长江,也见到了我想要的远方,那里处处高楼林立,那里路口人流拥挤。可是,看着远方的人们在人群中没有问候、没有笑容、没有亲朋同行。于是,我对远方产生了怀疑。我不禁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远方吗?我的远方难道是无尽的孤独和冷漠吗?如果远方没有欢声笑语,那我不要也罢。
工作之后,由于离家只有一百公里,于是,我经常回到老家,回到这个让我温馨,熟悉的故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我回故乡的原因更多的是变成了去奔丧。随着一个个我熟悉的人从故乡离去,随着一代新人从故乡成长起来,那个曾经我无比熟悉的故乡也变得陌生起来。慢慢地,随着故乡那些陌生的新面孔的不断出现,我心中对“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也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责任编辑:宁静 制作:四季芳 493)
作 • 者 • 简 • 介
尘语,本名陈武,男,90后,职业医生,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兴文县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外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散文《茅背湾的油茶山》发表于菲律宾《商报》,有诗歌收录于罗晖主编的2022年《中国优秀诗歌年选》,有散文收录于《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
近 处
按照词典的解释,近处表示方位,就是附近,与远处、同在相对应。但是,词义是相对固定的,而生活是鲜活的,每天都在变。更重要的是,世界是复杂的,存在许多遮蔽,真相往往在现象的背后。因此,当我们用哲学的眼光和文学的视角去观照“近处”时,可能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汉·王褒《九怀·通路》:“痛凤兮远逝,畜鴳兮近处”,表面上看,是远飞的凤凰赞赏近处的畜鴳。但是,联想到前几句的语境:“上有天门下有地户,哪里有贤良走的路?是非不分好坏相杂,高尚品德何人看出?和衣而卧悲悯世风,知心的朋友在何处?”显然,这里的“近处”,岂止是说人与动物的关系,分明是表达了屈原式的“众人皆睡我独醒”,是对世事的悲愤与孤楚。《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记述了公子吕对时局的独道分析,建议郑国公巧设布阵,迷惑敌人,误认为“国内空虚,兴兵争郑〞,然后“预先引兵伏于京城近处〞,诱敌深入后,主公再从廪延一路杀来,让敌受于腹背,插翅难逃。这里的“近处”,既是方位,又是一个战略布局。茅盾《子夜》十五章中的近处,则呈现出了一幅那时的社会现状图。在这幅图中,有“马路上四处都响起了警笛的凄厉的尖音;这是近处的警署得了报告,派警察赶来分头兜捕。”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如果把自己的处所视为原点,那么,其他的存在相对于你,就必然有近处和远处,也有同在。假如说这是身体的在场,那么,精神的存在和位置呢?你从这样的在场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时代背景和意义所在?截稿日期:2024年9月20日。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宁静 雪夫
总编助理:李晓群
赞助人:管志顺 北京了了
特约评论员:郭连莹 乔民英 申红梅
编校组:宁静(组长) 杨培铮 袁志英 刘月新 刘小四 偏说 李慕云 李世琼 吴微 张维菊
阅评组:郭连莹(组长)高影新 郭爱国 曲宗红
制作组:四季芳(组长)刘珍 胡君涛 杨静
朗诵组:海之魂(组长)花语 龙丹 吴海燕 万军 万一 芳菲 马浚扬
评审组:润雨(组长) 申红梅 袁瑞珍 王清
相关链接:
在场微散文第48期(2022年4一6月)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49期(2022年7一9月)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50期(2022年10一12月)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51期(2023年1一3月)征文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52期(2023年4一6月)征文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53期(2023年7一9月)征文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54期(2023年10一12月)征文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55期(2024年1一3月)征文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56期(2024年4一6月)征文目录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