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伙伴阅读提示:
本文字数约5383字,您的读屏软件预计需要20分钟。
低视力伙伴可以调整字号大小。
小林幸一郎(Koichiro Kobayashi)
四届IFSC残攀世界杯冠军
也许提到「无障碍」这三个字时,对于大部分非残障人士来说,「如何谈论」相关议题并不会被首要考虑,「为什么谈论」才是第一步。
受伤率奇高的编辑部,有两位编辑都有过运动导致腿部骨折坐轮椅的经历,还有一位编辑因为攀岩受伤,现在左手正挂着悬臂带坐在电脑前。正是有了短暂的日常生活受限的体验,许多障碍才浮上水面。如果说,一个人在身体健全的时候有好多好多的愿望,那么在TA在身体机能受限时,愿望也许就只有一个,TA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充分地参与生活,没有障碍地出行和运动。
在拥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我们越发觉得「无障碍」不仅与残障人士有关,它关乎每一个人,生命的无常让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正处在老龄化的社会进程里,每个人终将面对行动、感官上的逐渐退化,我们的公共空间真的对此有足够便捷的设施和观念上的包容度吗?不仅如此,那些我们热爱的户外运动,每个人是否都能平等地感受其中的美好?
正值肯道尔中国十周年嘉年华(11.1-11.3)即将开幕,肯道尔中国有幸邀请到了四届残攀世界杯冠军小林幸一郎(Koichiro Kobayashi)和陪他经历无数比赛的视力向导铃木直也(Suzuki Naoya)来到嘉年华的现场与大家分享,并额外开设特别活动——无障碍攀岩工作坊&岩友观影会。这是他们首次来到中国,来到成都,与我们分享他的故事,和大家一起攀岩。(报名方式详见文末)
接下来,我们想要把他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就像我们一直以来相信的,只有看见,才会关注。
说明:
1. 本文观点具有一定局限性,我们所处的身份与立场并不是专业研究残障人士相关社会文化命题的研究者,仅是基于自身经验与观察得到的一些思考和体悟,以及想要分享并倡导更多人能够在生活中对此抱持一些关注与思考。
2. 基于名为「从『残障人士』到『有障人士』」的豆瓣小组中,关于一则帖子中的问答(有一些有障者提到自己对于「残障」这一称呼感到不适:「个人对『残疾』或『残障』之类带『残』字的词有些抗拒,有种与所谓『健全』之人的区隔感,好像来自两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障碍者』,让社会关注身心障碍群体首先得消除『残』与『全』相对这种区隔感吧。对身心障碍者的关注不是『有爱心』,而是『责任』。上野千鹤子教授说的,一个理想的社会,不是强者可怜弱者,也不是让弱者变成强者,而应该是弱者能以弱者的姿态有尊严地生活。」)虽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考虑到部分人的感受,下文将把「残障」一词全部替换成「有障」。
01
用心去「直视」太阳的人
「世界上最好、最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必须用心去感受。」
—— Life is Climbing(2023)
这句话在黑色的屏幕上淡入,又逐渐淡出,紧接着太阳从岩壁上升起,一位中年男人抬起头,朝向太阳在的方向,眯起眼睛,微微张嘴笑着,轻微地晃动起身体。
影片 Life is Climbing
影片里那个用心去「直视」太阳的人叫小林幸一郎(Koichiro Kobayashi),残攀世界杯(Paraclimbing)的冠军。也许听到这个闪耀的头衔,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好励志,他一定付出了『超人』或『非人』的努力,战胜了身体的残缺」,但如果试图暂时把这个成绩和立刻产生的反应放在旁边一会儿,像走近一个普通人那样走近他一点点,就会看到一颗晶莹剔透的心。这颗心是如何慢慢接受自己生命中无法避免的失明,如何经历励志叙事表层下那些难以为外人道的有障时刻,这些普通的时刻并没有被神话的戏剧性,却充斥在一个想要用力活着的人的每一天里。
*注:Paraclimbing 是有障运动员的竞技攀岩运动,其分类系统规定了哪些人有资格参加该比赛,并将对应条件的有障运动员分为不同的运动级别。运动员被分到哪个级别,取决于他们身体的状况对其攀岩基本活动能力的影响。小林幸一郎参加的组别是「视力障碍」组的比赛。这个组别的攀登者都是全盲或半盲,他们在视力引导员的帮助下攀爬,引导员会在下方告知攀爬者下一个岩点的方向、位置和形状。
Life is climbing 并不是一部关于攀登超难线路的影片,也不是介绍残障人士面临的挑战。影片希望传达的,是这部特别的公路电影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该影片将于11月2日在成都·麓湖水上剧场上映,影片中的两位主角也将到场分享。这是他们首次带着这部影片来到中国,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报名方式详见文末。
影片 Life is Climbing 中的小林幸一郎
小林幸一郎第一次接触攀岩时正值16岁,美好懵懂又带些天真和莽撞的年龄,原本不喜欢运动,成绩也不怎么样的他,却在接触攀岩后为此深深着迷。大学期间,凭借做兼职为自己攒下了些许费用,前往优胜美地等攀岩胜地一边旅行一边攀岩。这是「攀岩」触发小林人生中产生重大变化的第一个节点。
和朋友们去野外抱石的小林幸一郎
十年后的小林幸一郎,已成长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攀岩者,同时还是一名户外向导,正大步走在自己想要的人生轨道上。然而,不幸的事情有时也会发生在善良美好的人身上。在他28岁那一年,他被诊断出患有一种渐进性眼疾,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症,会让人慢慢走向失明。
「今后我该怎么生活?我的工作怎么办?我能自己吃饭吗?我能自己出门吗?我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我再也无法看到我深爱的任何景色了。春天新绿的树叶,秋天金黄绯红的叶子,夜晚满天闪烁的星星…我每天都沉浸在这些思绪中,我几乎要被压垮了。」
一个人要如何用一双涉过黑水的眼睛去辨认世间的绿意?
影片《惠子,凝视》中的截图
02
有障是一种状态
有障人士不是二元化的存在
当时苦苦挣扎在黑暗中以为再也无法攀岩的小林幸一郎,也许很难想象几年后的他,在残攀世界杯的比赛现场,攀爬动作流畅,姿态轻盈漂亮,且斩获了多次冠军。如果你恰巧看过他的比赛,一定对他和伙伴的合作方式有印象——他们不使用比赛提供的耳麦,而是直接在岩壁下用最朴素的呼喊进行引导。一声声饱含能量的呐喊,不止给墙上的小林指明了方向,也将这种力量传达给了全场的观众。
一直大喊岩点方向和情况的这位是铃木直也(Suzuki Naoya),小林幸一郎的攀岩视力引导员,同时也是他的挚友和最亲密的攀爬搭档。在曾经小林幸一郎趋近崩溃的那些时日里,铃木直也告诉了他埃里克(Erik Weihenmayer)的故事,并且和他一起前往美国去见埃里克。
影片 Life is Climbing 中的小林幸一郎和铃木直也
埃里克是第一位登上七大洲高峰的全盲登山家,他告诉小林幸一郎:「美国有很多有障人士会通过攀岩来恢复自信,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日本没有人做,那这就是你的工作了。」
《时代》杂志封面 Erik Weihenmayer
被打动的小林幸一郎慢慢试着不再只是把焦点聚焦于自己不能够做什么,而是他还可以做什么,他想要如何活着。这是「攀岩」触发小林人生中产生重大变化的第二个节点。重新开始尝试攀岩让他逐渐觉得:
「虽然身体某种功能的缺失和丧失会带来不便,但它并不会削弱我们自身的潜力。」
冠军背后的积累与付出,并不分「有障」还是「健全」。有障人士们有着和身体功能健全的人一样的心,面对害怕的事情时会颤抖,努力的过程里会有自我怀疑的部分,面对胜利时会倍感兴奋,阳光照在脸颊上会感到温暖。我们同样感知着生命中的每一刻,同样经历着各自的跌宕起伏,同样渴望找到喜爱的事情,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建立健康的关系。
小林幸一郎
「很多时候,我们要么被视作战胜有障的英雄人物,要么被视作需要被怜悯的受害者,这两者的共同点是,所有人都将我们二元化了。而事实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微妙得多。我认为重要的是需要记得,我们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两面性。当我们越能相互理解,越能看穿有障之下的灵魂,人与人之间就能产生更多的理解。」
——雅各布 · 诺塞尔(Jacob Nossell)
纪录片导演 & 丹麦脑瘫患者协会的一名成员
03
成为激发更多人行动的存在
「克服你看不见的障碍。」
—— Monkey Magic
推倒层层叠叠的障碍之墙,作为有障人士、无障人士、社会、企业及各类组织,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小林幸一郎于 2005 年在日本成立了名为 Monkey Magic 的非营利组织,希望可以鼓励更多有障人士去参加攀岩运动,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享受攀岩带来的感受和变化,也因此增进有障人士和非有障人士之间的互相理解,成为真正平等的同伴,而非仅是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
Monkey Magic 刚成立不久时,各类组织都拒绝与小林幸一郎合作,他们认为有障人士参与攀岩运动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如今,Monkey Magic 已经成立了近 20 年,越来越多的品牌和组织被小林幸一郎所做的事情吸引,他们站出来资助相关的活动,理解并支持着 Monkey Magic 倡导的多样性攀岩。
Monkey Magic 在 YouTube 开设的分享频道
同一时期,位于其他地区的一些有障攀岩者与关注「无障碍运动」的人们也在为此行动。比如生活在美国的一位截肢攀岩者莉玛 · 巴茨(Kareemah Batts),她创立了第一个适应性攀岩培训班,因此有了后来的适应性攀岩小组(ACG),他们组织并帮助有不同身心障碍的人学习并尝试攀岩,越来越多支持有障者的抱石馆也逐渐诞生。
再比如国内名为「身身不息」的平台前不久与鼓楼西剧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机构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看见他者」的活动,通过舞蹈、工作坊等方式来将不同障别的有障人士和相关倡导者连接在一起。
以人类学视角出发的平台「结绳志」用学术的方式来研究并探讨相关议题,同时与不同城市的线下空间合作开设题为「岩壁上的手语文化」这类工作坊。
「岩壁上的手语文化」活动现场
为视障者组织「看健100(无障碍健身项目)」和「绳上100(百公里公益挑战赛)」的公益组织做你的眼睛(be YoureyeS),于 2015 年 1 月在上海发起,希望身体有障碍但热爱运动的人能够在各种运动场所享受自己喜欢的运动,并不断倡导「运动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注:「做你的眼睛」倡导的无障碍(Accessibility)特指环境或制度的一种属性,即人的一切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设施都能充分服务于所有人(儿童,残障者、年长者等),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生活环境,让每个人都被温柔相待。以运动为例,我们倡导各大运动场所,运动团体支持运动无障碍。运动团体欢迎身心障碍人士的加入,并提供需要的支持;运动场所具备无障碍运动设施的条件,为身体障碍人士运动提供合理便利。
做你的眼睛为视障者组织的陪跑活动
在赛事组织方面,最大的相关比赛就是前不久刚结束的2024巴黎残奥会。乌云装扮者在残奥会结束之际,发布了一篇题为《中文社交网络不感兴趣的残奥会,正在重新讨论“残障”和“运动”》的文章,其中以一个残奥会宣传片Considering what 为例,讨论了主流媒体在对赛事或有障运动员的报道方式,以及观众观看残奥会的切入点。
4 Creative × Purple Goat 创作的宣传片
小林幸一郎(Koichiro Kobayashi)此次将与自己的挚友,同时也是该影片的主角,他的攀岩视觉向导、攀岩学校“Adventure Seekers”创始人铃木直也(Suzuki Naoya)首次来到中国,开设“无障碍攀岩”工作坊。(报名方式见文末)
无论你是有障人士还是无障人士,都欢迎来参与。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工作坊,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更深的理解,从而使我们的心靠得更近一些。
结语
回到最初关于「为什么」的问题。
无障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走到面临某种障碍的一天。它提醒着我们,社会应当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无论身体状况如何、都能自由生活的环境。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无障碍运动」这一领域中身体力行,让越来越多身体缺失部分功能的人仍然可以参与到日常的运动中,并从中获得许多生活的力量。
道阻且长,我们希冀通过这样真实存在的故事和持续不断的活动,能够触碰到更多的人,生发出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理解,从而能够推动我们所处的社会成为一个更多元与友善的环境,越来越多人能够关注并参与无障碍运动。无论在运动还是日常生活中,有障人士与非有障人士不再有一线之隔,或是「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林幸一郎和铃木直也
策划:肯道尔探险编辑部
编辑:飞飞
撰稿:小雨
排版:小雨
图片来源:影片剧照/网络
参考资料
嘉年华参与方式汇总 TICKET
8场探险精神分享会&单日通票
麓客岛+户外FUN战组票
Bivy观影夜活动
无障碍工作坊活动
麓客岛登岛票购票
参与麓客岛户外放风计划N+免费活动
购买30元/人/天的麓湖水城景区 · 麓客岛入园门票,即可登岛免费参与“麓客岛户外放风计划”中除”户外FUN战”活动内容,包括舞台ADoA观影、分享会、工作坊(坐席需预约)等。
注:门票仅含麓客岛公共区域,不含商家其他消费点位
点击下图,了解嘉年华详情&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