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广(大魏):我认定一条线路,就想要完成它|野攀报告采访手记

文摘   2024-10-10 18:05   美国  

©️大闯Karma






2024年8月30日,《中国野外攀岩发展观察报告 1987 - 2024 》正式对外发布。(点击查看报告)


报告记录了40年里中国的野外攀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大放异彩的快速发展,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走访、电话调研等方式,广泛采访了各地的岩友代表、社区领袖、岩馆经营者以及运动员及其亲属等人,历时8个月终于完成了这份四万多字的报告。


报告采访了来自全国各岩区的22位岩友,他们中有开线者/攀岩运动员/岩场管理者/岩馆经营者/运动员及其亲属等,他们的口述为本报告提供了珍贵的数据,也带来了鲜活的个人故事和多元的观点。


报告正文因字数限制,难以将采访过程完整展现。每一段采访,都是一段生动的口述史,来自全国各地岩友的讲述,丰满了每一段历史和记忆。我们特此将部分采访过程整理成文,对外发布,以供参考。


本篇为魏广广采访手记。




受访者:魏广广(大魏)

始祖鸟运动员。2010年在阳朔开始接触攀岩。曾获金犀牛最佳攀登突破奖;拍摄央视纪录片《绝壁之巅》;房车环中国攀登;始祖鸟成都攀登社区主理人。





01 

接触攀岩



▶ 肯道尔:您在西班牙攀登La Rambla(5.15a)时感觉如何?


▶ 大魏:对于我目前的能力来说很难,因为这种线路需要时间去适应。第一次去时主要是熟悉线路的难点,回来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然后再去尝试。这个过程通常是这样的。



▶ 肯道尔:您最开始接触攀岩的契机是什么?


▶ 大魏:我最初接触户外运动是因为看到了很多户外运动的照片,觉得户外摄影特别有趣,于是开始徒步旅行和拍照。后来到了阳朔,看到有攀岩项目,就去体验了。我一开始接触的户外运动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和专项性,比如徒步,当背包客等。而攀岩是一项有专项性的运动,对我来说是一种运动升级的过程。攀岩与其他户外运动不同,特别吸引我。在攀岩时,你会感受到内心的很多活动,比如恐惧,同时也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比其他运动更强烈。



▶ 肯道尔:您是哪一年去的阳朔?那时候阳朔攀岩俱乐部多吗?


▶ 大魏:我在2010年去的阳朔。那时候阳朔有很多攀岩俱乐部,光西街就有好几家。那时的西街有一些商业化,但没有现在这么火爆,人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当时走在西街上,经常能看到攀岩相关的人,现在更多的是自驾的大众游客。我觉得那时的阳朔攀岩氛围更浓烈、更纯粹。



▶ 肯道尔:为什么喜欢攀岩?


▶ 大魏:首先,我觉得攀岩很特别、很刺激,会带来成就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攀岩社群很特别。我刚接触攀岩时,因为什么都不懂,所以报了一个名。当时当地的一个教练带我去体验攀岩,我觉得挺好玩,就继续找他。他觉得我很喜欢攀岩,建议我留在阳朔,可以给他当义工,他教我攀岩并提供攀岩装备。那时感觉很纯粹,没有那么商业化。后来我接触了更多岩友,大家第一次见面都非常融洽,没有距离感,这种关系和氛围也是我喜欢攀岩的原因之一。



▶ 肯道尔:您刚接触攀岩时,攀岩社区的氛围和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


▶ 大魏:现在攀岩的人很多。天气好的时候来阳朔,很多岩场都爆满。比如雷劈山,夏天去的话,要排很长的队,感觉像在攀岩馆一样。现在爬野外的人越来越多,关系也变得复杂。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圈子,比如经常磕线的人有一个圈子,外地来的新人可能有另一个圈子。这种小圈子越来越多,也是发展的必经阶段,因为人太多了,不可能所有人都在同一个圈子里。



法国ceuse攀岩 ©️裂缝





02 

关于野攀



▶ 肯道尔:野攀人数什么时候开始变多的?有爆发点吗?


▶ 大魏:感觉是疫情那三年,大家出不去。攀岩需要走到户外去,这才是真正的攀岩。社交媒体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攀岩的年轻人很多。



▶ 肯道尔:您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 大魏:这肯定是好事。年轻人和小朋友以前在攀岩馆里接触攀岩,现在会到野外攀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大家都会走向野外。我很喜欢野外,觉得野外才是真正的攀岩,接触到野外后,攀岩生涯会延续得更长。攀岩多年,我知道很多人只爬室内,也爬得很好,但他们可能因为生活或工作的原因而放弃攀岩。而我身边很多攀岩者都是爬户外的,不管十年还是二十年,他们都坚持着,这种感觉不一样。



▶ 肯道尔:一般来说接触野攀的途径有哪些?


▶ 大魏:城市里有一些新人会报名参加户外体验课。一种是完全的新手,什么都不懂,室内和户外攀岩都没接触过,可能是因为刷到了照片或视频,觉得野攀很好玩,所以就来了。另一种是已经在室内攀岩了一段时间,想尝试户外攀岩,需要报一个培训班来了解和学习野外攀岩的相关知识。



▶ 肯道尔:您去过中国、美国和西班牙等国家攀岩,据您观察,各个地区的攀岩文化有什么差异吗?


▶ 大魏:这次去西班牙感觉中国和西班牙的攀岩氛围很相似,岩友之间的关系没有太大区别,有新人去体验,有人去拍照,有人去磕线,还有人常驻某个地方死磕一条线。如果要说区别,我觉得欧洲的攀岩发展相对更成熟,从攀爬技术层面来说,他们更厉害,而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选择的地方和线路。


全球的岩友都很相似。中国的攀岩资源其实也很多,只是还没有被充分开发。而且中国的岩友数量可能还没有那么多,大家觉得现有的资源已经足够了。不过从这两年野外攀岩的发展来看,其实还是有必要开发一些新线路。比如阳朔,大家都去阳朔,但如果可以分散到其他地方,会更好。所以我认为可以在其他地方多开一些线路,多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去不同的地方攀岩。不同地区的岩石结构、线路风格不同,攀爬这些不同的线路会带来不同的技术和体验。



▶ 肯道尔:您在国内野攀主要去阳朔吗?


▶ 大魏:没有,其实我去的地方很多,比如贵州格凸河,六盘水,柳州,马山。成都周边也有很多地方可以爬,乐山龙岩,江油腰悬岩,大邑猴子岩,威远。其实成都周边有很多攀岩资源,只是比较零散,一个岩场可能只有十几二十条线路,但开发潜力很大,目前的开发还不够。



▶ 肯道尔:您去年在威远开线是吗?


▶ 大魏:是的。我认为威远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尤其是喜欢传统攀岩的人,那里绝对是一个圣地。



©️大闯Karma





03 

“死磕”精神



▶ 肯道尔:您刚刚提到攀岩中的“死磕”精神,其实您本人就是一个特别有“死磕”精神的人,您怎么看待“死磕”这件事情?


▶ 大魏:我理解的“死磕”不是真正盯准一条线一直爬,一两年都在磕它,而是要有方法。死磕的精神更多是对一条线的执着,同时需要有策略。我认定一条线路,想要完成它,爬了一段时间如果觉得目前完不成,说明某部分能力需要提高,那我就会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让自己能力提升,然后再回来爬它。而不是说一条线爬不过,就一直反复爬,这样效率低。


这次去西班牙感觉他们很少有人会花一年两年的时间去死磕一条线路,他们可能会爬20天,如果一个月完不成,就去做训练或多爬其他线路来增加自己的攀爬能力,然后再回去。他们会把这条线当成一个目标,分阶段去达成。



▶ 肯道尔:有花一两年时间反复磕同一条线的人吗?


▶ 大魏:有,国内的很多岩友会这样做。他们只爬这一条线,最后可能也完成了,但效率比较低,而且确实需要很强大的意志力。



▶ 肯道尔:您是如何很快成长为14选手的?


▶ 大魏:对我来说,可能是执着的精神吧。这让我一直保持对攀岩的热爱和不断进步。能在两年内爬到14,也是因为那两年我攀岩的频率特别高。一周7天,至少有6天都在攀岩,量变带来了质变。我们在教学生时也会说,想要有突破必须增加攀岩的量。然而,现在我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当时我20多岁,现在30多岁,已不再是以量取胜,而是更注重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我来说变得更加重要。



▶ 肯道尔:我观察到您非常自律,是不是爬14的人都有这样的共性?


▶ 大魏:因为大家都有14这个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必然需要做出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了目标,就有了内驱力,有了内驱力之后,会克服很多困难,比如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做出调整。



▶ 肯道尔:很多岩友在深度接触攀岩后不再注重外部的声音,更关注内心和自我实现。这种情况普遍吗?岩友之间是否也有不同的类型?


▶ 大魏:这种情况还是会有的,但可能大多数岩友都会这样。因为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攀岩上,没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其他事情,比如穿搭和社交。



日常训练





04

攀岩运动的发展



▶ 肯道尔:据您观察,攀岩运动过去几年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


▶ 大魏:国情不一样,状况也确实不同。目前遇到的问题,比如攀岩线路的开发,以及当地政府或景区的不理解。很多事情都是靠民间力量推动。



▶ 肯道尔:推广的人比较少,是吗?


▶ 大魏:确实很少有官方平台去推广户外攀岩。我记得那年Tommy Caldwell和Kevin Jorgeson在优胜美地爬大岩壁,在大岩壁上待了19天,最后完成了线路,当时奥巴马总统还给他们点赞,这种情况在中国比较少见。



▶ 肯道尔:这和攀岩运动普及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吧?


▶ 大魏:对,有一定关系。我们的文化可能更保守,觉得平平安安就可以了。



▶ 肯道尔:针对中国的国情来说,攀岩发展的未来目标是不是更贴近韩国和日本?


▶ 大魏:对,我觉得可能会比较像。



▶ 肯道尔:日本和韩国的攀岩发展得怎么样?


▶ 大魏:他们的室内攀岩非常厉害。



▶ 肯道尔:如果希望未来得到优化和改进,您有什么期待和建议吗?


▶ 大魏:全国各地有很多适合攀岩的自然资源。如果大家都能开发一些当地的线路,每个地区做一些统计,然后把这些资源推广出去,就很好。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几个非常好的区域,但我觉得有必要开发和推广一些攀岩线路还不多的地方。



▶ 肯道尔:具体落实到推广层面,您认为怎么推广是有效的?


▶ 大魏:与当地的攀岩者互动、开线,然后整合他们的攀岩资源,可以做一个电子版或纸质版的手册,告诉大家全国各地有哪些资源,一年四季分别可以去哪些地方攀岩。



▶ 肯道尔:如果有一个全国性的交流平台,会比较方便推广,对吗?


▶ 大魏:对的,上次始祖鸟做了一次活动,其实还是挺有必要的。现在大家能够在theCrag上查到一些线路,但可能不是那么好用。有很多线路在网上查不到,在theCrag上也看不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人不想上传或者不希望有人知道,可能害怕去的人多了遇到一些当地的管控。



▶ 肯道尔:有人可能担心去的人多了会受到政府的阻碍,或者是不希望被其他人打扰。您怎么看?


▶ 大魏:前段时间我在某公众号上看到,有一个岩友在某地开了一些线路,被其他岩友发布在theCrag上,开线的岩友特别不高兴,就开了另外一条线路,并取了一个不好听的名字来说这个事情。这是不是有点狭隘了,开线不就是为了让大家爬吗?你开出来之后,还不让大家知道,被知道了还不开心,觉得别人没有权利发布在网上。



▶ 肯道尔:开线者是否有权利不让别人去爬呢?


▶ 大魏:按照他这样的说法,那块岩壁是否同意让他开线了呢?这没法争论。现在仍有一些共识未达到,整个攀岩运动和攀岩社区的建设需要大家一起来做。



▶ 肯道尔:如果有高水平的开线员,去全国做巡回开线活动会不会很好?


▶ 大魏:对,像寻岩中国这样的机构其实可以做这件事,但它只做到了一半。把线路开出来了,但后续能不能一直让人去攀爬,这个后面的工作更复杂、更难。线路开出来很简单,但如何维护和修复线路,并让它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这是很重要的。比如,上次在云南蒙自开了线路,活动也做了,但后来当地村民不愿意让人去爬了,这不就是白开了吗?所以,开线之后的维护才是最重要的。



社更穿洞 ©️大闯Karma





报告全文阅读链接



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

即可获取电子报告




策划:肯道尔探险编辑部

采访:孜孜 飞飞

编辑排版:飞飞 小雨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 阅读更多 -


《中国野外攀岩发展观察报告1987-2024》




肯道尔国际山地电影节
肯道尔中国是英国肯道尔山地电影节在亚太区唯一运营机构。希望通过山地电影展映、演讲分享、山地文学\x26amp;艺术及其它多元的文化形式,帮助更多人了解山野文化和探险精神,鼓励更多人通过拥抱探险而重新思考现在,构建未来,在跋涉的同时享受快乐和珍惜自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