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之战!内循环突然大提速,意外的事接连发生

财富   2024-12-20 09:27   北京  

点击上面蓝字,收阅正商参略

By正商参略微信最好的财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经信息,深度解读财经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微信号:zsnc-ok


作者 | 布语
来源丨智谷趋势Trend(ID:yuanfangguanchaju)

一个重大变化,内循环突然大提速,意外的事接连发生。


在最近高层会议上,扩大内需被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被摆在2025年工作任务的第一位: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在此之前,国家已经大动作频频,不寻常的信号持续传出,应变的脚步越来越紧迫——


11月15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宣布大规模取消、下调了268种产品出口退税,主动调整对外贸易的关键“阀门”;


12月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给予本国产品额外的20%价格评审优惠,即政府采购需求优先向本国产品倾斜;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拼命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11月22日,外交部宣布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对日本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至此,来华30日免签国家扩大到38个。


为什么中国不惜实施“单方面免签”、本土产品采购倾斜,也要尽快敞开大门,把更多的资金人流吸纳进来?


为什么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变得空前重要,国家千方百计也要让工资涨起来、收入提上去,提振消费?


变局之下,历史的齿轮轰然转动,一场国运之战已经打响。


内循环挑大梁,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至关重要,天量财富流动的方向、造富的密码,都与此相关。



一场暴风雨近了。大洋彼岸变天,白宫即将易主,交锋已经提前开始。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居然下了一步“先手棋”:


本国产品优先。


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本国产品的适用范围、对本国产品的支持政策等。根据通知,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现阶段适用于货物,主要是工业制造品,不包括农林牧副渔产品和矿产品等。


同时,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的价格评审优惠。



什么概念?相当于同样100万元报价的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本国产品能以80万的价格参与评审,大大增强国货的竞争力。


而且,这个20%的扣除是在竞标环节进行的,实际采购仍然是原价,并没有压缩企业的利润。


这样一来,简直就是在政府采购中直接给本国产品“开挂”啊!


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是本国产品?其包含三个特征:


一是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即在中国关境内实现从原材料、组件到产品的属性改变,不包括贴牌、简单包装等;


二是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达到规定比例要求,具体比例分产品确定并动态调整;


三是在满足前述条件的基础上,对特定产品还要求其关键组件在中国境内生产、关键工序在中国境内完成;


可见,这里头有着相当严格的定义。


财政部称,标准体系将分步建立,并强调政策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这是一步绝妙的棋。要知道,这个优惠政策,并没有违反国际公认的市场准入原则:因为不管是国企、民企、外企还是混合制企业,只要被认定是在中国国内生产,就能够平等地享受政策。


也就是说,在上海生产的特斯拉只要满足前面说的标准,同样也属于“本国产品”。


这对于国外企业在华投资,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时代变了,只有“国货”才更加吃香。


非常时期,由财政部发文明确“本国产品优先”,释放出意味深长的信号,对内循环加速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要知道,2023年全国公共采购总额高达46万亿元,大约相当于2023年全国GDP的近36%。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能够向本国产品倾斜,意味着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



一边照顾好本国产品,另一方面国家出手,对海外产品的“关照”似乎在加强,措辞也越来越不客气。


最典型的是在芯片领域的反制。


近日,中国多家行业协会呼吁中企审慎采购美国芯片,表示美国芯片“不再安全”。


12月9日,官方宣布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英伟达股价应声下跌,如果最后受到重罚,显然也将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商业份额。


与此同时,在涉及外循环的进出口上,11月15日,中国果断动手,直接取消或降低了一批商品的出口退税: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此次调整减少的出口退税支出约为1278亿,占2023年我国外贸企业全部出口退税规模的7.1%,主要针对光伏、电池等重点行业。


要知道,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量产能的全球占比均达80%以上。


但是,光伏也一直是价格战的“重灾区”,一些光伏企业靠低价抢占出口,利润微薄,甚至有的靠着出口退税来活下去。


为什么对这个领域出手?国家释放的信号也很明显:


宁愿让一部分产能死掉,行业洗牌,淘汰低端企业,也不要硬撑更庞大的外循环


事实上,比起通过内卷取得更强的出口“性价比”优势,国家已经彻底转变思路,出手部署“综合整治内卷”,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因为内卷把成本和利润压缩到极致,导致企业没钱、员工收入不振,自然没钱消费。


可见,“反内卷”正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


国家的态度已经明确,出口退税“撤梯子”只是第一步,为了全方位扩大内需,“反内卷”的大动作还会接连不断。


2025年,人们期待的加工资、涨收入、强保障也会有更大的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对比2023年“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表述,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明显升温。


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也明确提到:


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


显而易见的事,只有让广大普通人有钱花、敢花钱,整个内循环体系才能真正活跃起来。一批收入分配、教育、养老、托育等惠民政策,也将陆续落地。


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收入和幸福感的问题,而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提振的“国之大事”。



为了让内循环尽快提速,近期国家还有一系列开放动作,让全世界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融入国内大循环。


和灯塔国不断动用关税武器的策略不同,中国的思路是“单边开放”,对投资中国的外企一视同仁,以开放对封闭。


比如,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


11月22日,外交部宣布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对日本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至此,来华30日免签国家扩大到38个。


比如在医疗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外资准入。


11月29日,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公布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同时,在最新修订的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里,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实现全部“清零”。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部分国家明明对我们不肯免签,政策上显得“不对等”,中国偏偏还要“单边开放”?


其实答案很简单,如果不开放,中国超级大市场的优势如何发挥呢?


鼓励外国人来华旅游、推动外资在中国落地,最终就是尽可能地把钱和人留在国内,把外部资源转化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资本,促进国内大循环。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没啥坏处。



为什么在2025年到来之际,突然提速的国内大循环,变得无比重要?


这跟全球化退潮、外部环境日益复杂有关。事实上,早在2020年,中国首次提出“内外双循环”概念之时,就明确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战略。


放眼全世界,能够真正实现超大规模、高效内循环的大国,就只有美国和中国。


我们拿外贸依存度(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比重)作为一个观察指标。经济学家、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的说法是,一个经济体如果外贸依存度超过60%,就属于外循环为主;反之低于40%,就是内循环为主。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曾经高达71%,此后一路走低,到2016年首次降到40%以下。去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仅为33%左右。


对比一下,这个水平与日本(36%)、英国(39%)差不多。


对外贸依赖最高的发达国家是德国和韩国,分别为70%和74%。一些新兴经济体就更夸张,像我们的邻居越南,去年的外贸依存度达到了147%整个国家都指着出口吃饭。


只有美国,在内循环实力上仍然遥遥领先。2023年,美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仅为25%。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


所以,为什么美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要跟着感冒?为什么川普敢拿着关税大棒,四处施压?拥有全球上最大的国内市场,就是懂王“为所欲为”的底气。


在全球经济风急浪高、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构建的韧性经济,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实力。


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放在当前的经济领域来看,显得尤为重要。


正商参略
有见识的人都在读,与百万读者一起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