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2月27日晚间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下称“报告”),报告专栏文章《加大上市公司退市力度 促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提出,退市制度改革有三大意义:有利于逐步优化市场生态,有利于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有利于推动投资文化理性回归。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
金融稳定局
专栏十三 加大上市公司退市力度 促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关键的基础性制度,退市常态化是长期困扰资本市场的难事大事。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退市制度作出重要决策部署。2020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实施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证券交易所同步修订相关规则。改革以来至2023年末,共有126家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103家,为改革以前十年总和(38家)的近3倍,主动退市23家,退市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坚持突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削减“壳”资源价值等原则,进一步深化退市制度改革。
一是有利于逐步优化市场生态。退市制度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要配套制度,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途径。注册制全面实施后,上市公司资源日益丰富,畅通“出口关”更为重要,这需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主导作用,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实践证明,退市常态化有助于减少对市场资源的低效占用,加速资本市场新陈代谢和市场化出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经营良好的企业,有助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二是有利于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近年来,部分中介机构协助发行人进行财务造假等事件屡有发生,没有很好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多次受到监管处罚。退市制度改革将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失真、内控失效的审计意见作为退市决定的重要依据,强调压实会计师责任,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提高专业能力和执业声誉,推动行业优胜劣汰,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
三是有利于推动投资文化理性回归。在当前注册制稳步推进、退市常态化背景下,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大幅下降,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强化,自觉远离“空壳僵尸”企业和有严重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害群之马”。这些劣质企业的退出,可让资本市场投资者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一是逐渐完善多元化退市机制。建立健全不同板块差异化的退市标准体系。扩大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引导头部公司加大对产业链的整合力度,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坚决出清不具有重整价值的上市公司,大力削减“壳”资源价值。
二是切实加强监管执法。严格退市执行,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保壳”行为。严惩导致重大违法退市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等主体,依法实施证券市场禁入。推动健全行政、刑事和民事赔偿立体化追责体系。
三是大力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发挥证券投资者保护机构作用,综合运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专业调解、示范判决等各类方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一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退市制度改革部署。沪深北交易所继续推进《股票上市规则》及相关配套规则等各项措施落地。监管部门将持续开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及公司治理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退市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属地维稳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健全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在“退得下”的同时“退得稳”。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害的,引导支持投资者积极维权。
—— End ——
【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内容均仅作分享,转载内容,会尽力标明转载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