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数学,是一部分妈妈的“心病”,还不敢自己上手教,咱们后台很多妈妈留言都在问:
家长为了培养娃的数学思维,真是操碎了心,像近几年风很大的奥数、乐高、编程、围棋,能报就报;还有给娃培养数学阅读、报幼小衔接班、珠心算的等等。
不得不说,有的非常棒!但……有的很可能没用,还帮倒忙!
我们特地请来省级特级数学名师,有 23 年教学经验的吴恢銮老师,给大家介绍“培养数学思维”的实操干货,让孩子找到对数学的兴趣。
(今天的内容覆盖 2-12 岁娃,从头看到尾一定有收获!)
数学思维主要包含三个层面: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思维和模型思维。在人的智力结构当中,思维相当于芯片和灵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
比如我们安排一天的工作,分轻重缓急,实际上也是数学思维的运用,让我们更有条理、有逻辑。
而回归学习环境里,孩子们做的应用题,就是最初级的一种模型,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真正的数学启蒙应该是通过看得见的生活,去培养孩子看不见的思维,再慢慢沉淀下来,孩子的数学素养就提升了。
所以,编程、围棋这类课程,如果孩子真喜欢当然可以学,但不要为了数学而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有一个儿童思维发展的 4 阶段说,是目前的权威。
· 第一阶段(0-2 岁):感知运动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的因果认识开始萌芽。
· 第二个阶段(2-7 岁):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2-4 岁是象征思维阶段,4-7 岁是直觉思维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通过动作来进行算数。
例如 2+3 ,孩子无法脱口而出,需要掰手指,这很正常,千万不要打断他。
但是有一点可教的,尝试让孩子不要看到手指头,放在背后掰,这样思维就会提升了。
· 第三个阶段(7-12 岁):具体运算阶段,小学阶段。
这时候的孩子,可以脱离动作,直接运算。
上下滑动看解释
讲解思维发展的阶段,目的是让家长心中有数,既不要超前学,也不要滞后。
有的家长,孩子三岁不到就开始教加减法了。孩子数的概念还没有发育,过早去教,会扼杀他的兴趣。
有的孩子快上小学了,10 以内加减法还要用手指,这时候就要注意了,可能他的运算阶段还处于第二阶段,没到第三阶段,家长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2-7 岁
前运算阶段的孩子,要通过动作来进行算数。
所以,家长可以从数数、培养孩子空间感的小游戏入手。
例如吃苹果,我现在教儿子,4 个苹果,你看看你吃了一个后,还剩几个给爸爸妈妈吃。这种学习就是无声渗透,孩子数感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机械地数 1-20 是没有用的,他记住的只是音节。数数一定要数跟物相对应,这才是关键。
一一对应学会了,他才会比较数的多少,之后才能运算加减,这中间有个逻辑过程。
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再把难度升上去,倒着数、跳着数,但这要到 5 周岁以后。
孩子 3 岁的时候我就会跟他玩俄罗斯方块一类的游戏(不是手机上的游戏)。一次次尝试、失败,培养空间感。
同样的也可以和孩子玩积木、乐高。
4 岁的时候我会和孩子玩拼图。因为小学要学大量的几何知识、组合图形和空间想象,我就会有意识地提早渗透。
5 岁的时候可以玩稍微难一点的,例如烧脑 12 块。这是孩子的手稿,玩了之后,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它记录下来了,他挑战成功一个,我就记录一个,特别有成就感。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我家孩子马上就上小学了,想做突击准备,想提前学会 20 以内的加减法、背熟乘法口诀表。
还是那句话,不要超前学习,孩子背了不理解,没必要。
7-12 岁
对于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我讲一个特别重要的点:习惯。
有一个说法叫做:一二年级养习惯。这是孩子搭建数学高楼的地基。
习惯分为两类。
比如,前一天晚上整理好第二天用的书、学习物品,有条理地做事情。
稍微早点到学校,做课前准备。
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会记录作业等。
第二类是【数学习惯】。
1、谨慎计算。口算有时做多了也不一定好,三年级是个分水线,有的孩子习惯了口算,不谨慎地用口算代替了竖式算,结果出错率就很高。
2、审题习惯。很多孩子做题不是没搞清楚问题,就是漏看了条件,看题的时候用笔圈出这些点很重要。
3、严谨思考。漏题是很多孩子常见的错误。做好题目要检查一遍,用笔尖从头到尾,一个个地对下来。
4、批判性思维。遇到一些题,敢于质疑,多问一问,真的是这样的吗?这是非常好的高阶习惯。
最后再给刚上小学的孩子推荐两个玩具。
一年级特别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认识等号,等号学好了,孩子以后学习方程就比较方便。
可以买,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二年级都可以用。对孩子理解、学透乘法口诀表很有效。
一天玩两、三个,代替枯燥的天天练,难度逐渐增大,孩子也喜欢玩,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