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文摘   2025-02-06 11:52   安徽  



    冰雪经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全民“冰雪热”持续升温,冰雪“冷资源”向经济发展的“热动力”加速转化。与此同时,一些难点堵点痛点亟待破解。比如,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等人为活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负面影响,冰雪资源季节性限制和地区分布不均衡影响居民消费的持续性和积极性,冰雪经济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不紧密,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给不足,等等。发展冰雪经济,应以创新发展为冰雪经济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推动冰雪经济差异化发展,打破时间、空间、行业限制,充分发掘冰雪经济的丰富内涵,持续释放冰雪产业红利,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不断完善并加强冰雪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冰雪地区的生态系统独特且脆弱,冰雪资源开采、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冰雪产业运营等人为活动都可能对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负面影响。保护好冰雪地区生态环境是冰雪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脱离冰雪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搞冰雪经济发展无异于竭泽而渔。因此,发展壮大冰雪产业,需要聚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景观的营造、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冰雪产业运营绿色化等方面,夯实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一是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滑雪场、冰雪场馆、综合服务区、冰雪度假小镇服务配套设施等整体布局,强化冰雪地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分区分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二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景观营造,注重避免或降低冰雪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干扰,完善冰雪景区在水土保持、噪声控制、水资源高效利用、废水与废弃物治理等领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三是推进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冰雪产业运营绿色化、低碳化,最大限度降低人工造雪过程中的水资源和能源消耗,推广使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绿色材料和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减少有毒有害化学产品使用,推行绿色餐饮住宿服务。



  以消费需求推动和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冰雪消费数量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扩大,有利于激发关联企业活力,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冰雪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北地区差异大,且冰雪产业发展时间短,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多以体验式为主,尚未形成长期的消费习惯。为此,冰雪消费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相关行业标准还需进一步规范。一方面,需要强化冰雪文化宣传广告、理念广告、视觉形象展示,推出一批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体验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冰雪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组织开展特色冰雪促消费活动,不断提高当地冰雪产品和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在公园、社区、学校等场所建设仿真冰场、旱雪场,鼓励采用前沿的制冷、造雪、雪道设计技术建设室内滑雪场等设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冰雪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模拟真实场景,开发智能滑雪、滑冰等线上产品和服务,打造沉浸式冰雪体验场景,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滑雪、滑冰、冰雪乐园娱乐等体验,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以全产业链条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冰雪经济是一个大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场景,涵盖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多个领域的全产业链条。目前,我国冰雪经济方兴未艾,冰雪经济产业体系不健全、发展不均衡、产业链条短等诸多问题亟待破解。因此,推动冰雪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需要重视传统和现代冰雪文化,提升冰雪文化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和未来构建现代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以冰雪运动为牵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方面,深入发掘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传统冰雪运动项目,大力推动冰雪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在雪原中骑骆驼赛跑,在冰面上驾驶赛车漂移,举办冰上龙舟赛、雪地飞碟、雪地足球等丰富多彩的趣味冰雪运动,有效激发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深度挖掘传统冰雪文化资源,加强冰雕、雪雕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利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作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和影视作品。同时,在冰雪景观打造上再添新景,在配套服务和游客体验上下足功夫,打造集冰雪度假、文化体验、城市休闲等多业态融合、多元化发展的冰雪产业集聚区,让消费者在冰天雪地中也能感受到浓浓暖意。此外,围绕冰雪竞技与冰雪旅游需要,精准了解设施设备更新情况和升级要求,加强冰雪装备器材研发制造,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冰雪运动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




  冰雪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要素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流量变为经济发展增量的速度不断加快,资金需求缺口大、专业人才短缺、配套用地不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因此,推动冰雪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通过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强化物质基础支撑的重要作用和空间载体要素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冰雪产业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通过消费满减、预订返现等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引导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保障冰雪运动项目及人员的相关保险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大冰雪经济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等相关专业,深化冰雪经济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冰雪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打造一批冰雪产业人才培养定制班、订单班。同时,严格落实冰雪用地保障。将冰雪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加强冰雪经济项目用地保障,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城市空置场所和符合条件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等建设冰雪场地设施。



作       者:       丘水林

来       源:       学习时报

编       辑:      奎玉

欢迎关注:      大有观察   公众号



大有观察
新思想、新观察、新观点、新视点、新思考、学员展示成果平台、学习天地、学习论苑、领导论坛、新平台、新艺术影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