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10首,霸气十足,满满的正能量!

文摘   2025-02-05 07:21   安徽  




毛泽东诗词10首,霸气十足,满满的正能量!



                  沁园春·雪

                    近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现出北国的辽阔与壮美,创造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

                     近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生动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深情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与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上阕以描绘秋景为主,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借秋景以抒发革命激情;下阕侧重抒情,词人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抒写昂扬意气和豪迈激情。



             

              忆秦娥·娄山关

                  近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指挥若定的气魄。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却重如万钧,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清平乐·六盘山    

                  近现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回顾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的北国清秋的景色,然后回顾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近现代·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首词描绘词人重上井冈山后所看到的旧貌变新颜的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他激动、豪迈、自信,回顾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抒发了无限感慨和欢欣之情,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表达中华儿女凌云壮志。





                     七律·到韶山

                      近现代·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家乡韶山,逗留到27日午后离开。毛泽东在这次返乡,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写成的。此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全诗雄浑豪迈,反映出诗人的乐观性格和宏大磅礴的胸襟气魄。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近现代·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汾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宽眼界去衡量。诗人鼓励柳亚子放宽眼界,从更高的视角审视未来与全局,保持豁达与健康的心态。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近现代·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59年10月1日,民兵方队接受检阅后,李原慧全副武装地照了相,并将照片珍藏在自己的皮包里。1960年冬,毛泽东去浙江、广东等地调查研究,李原慧等作为工作人员随行。此照偶然为毛泽东所见,李原慧便将其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为照片作了一首七绝。1961年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在宣纸上再次书写了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正式送给李原慧。李原慧将这幅手迹珍藏起来,视同珍宝。《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通过对女民兵军事训练的勾画,展示了中国妇女前所未有的飒爽英姿,赞美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颂扬了新中国妇女崭新的精神风貌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凡志气。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近现代·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此诗起首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坦言心中的壮志豪情,他立志要走出家乡,开创一番事业,若不成功便不还乡;后两句则引用中国经书上的经典词句,传达了大丈夫志在四方、好男儿四海为家之意。



               

             

                        七古·残句

                     近现代·毛泽东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七古·残句》是1917年毛泽东所做古诗,诗文全篇已经佚失,只有两句留存:“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诗人跃动英姿在水中迎风劈浪,何等畅快淋漓,有水击三千里之感既豪迈又对自己未来的前程满怀无穷的信心,此生鸿鹄之志定将实现,而且会像击水三千里一样痛快无比。这两句诗也是我们平日引用极广的名言,特别是当我们想鼓舞自己的信心、继续奋斗之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念出这两句诗




来      源:    诗词天地间

编      辑:    奎玉

欢迎关注:   大有观察   公众号




大有观察
新思想、新观察、新观点、新视点、新思考、学员展示成果平台、学习天地、学习论苑、领导论坛、新平台、新艺术影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