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梅派

文摘   文化   2025-02-04 09:58   河北  


人们常把梅派艺术分为早,中,晚三期。这是如何界定的呢?可能是艺术风格的变化吧。其实他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在不断进行调整的。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早年演的戏到晚年有的就不演了,有的演员晚年拖着笨重的身体,在那演小姑娘,在梅晚年的剧目中是找不到的。 


梅的嗓音条件好,高,亮而甜润;高而不尖亢。正所谓“珠圆玉润”,是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相统一的(有别于张君秋的嗓音,张的嗓音嘹亮,水灵,但润稍弱)。梅的行腔如同正楷(张的行腔如同行书),中规中矩;中正平和,悠扬大气。如书家欧阳询,又似赵孟俯,如书家欧阳询的法度森严;但不紧张,又似赵孟俯的随意平和;但有规矩,如同儒家的中庸思想。


中正平和最忌火气,但不够也不行。现在有人说起梅早年的唱腔就说:学习梅派因该高亮些骨子里应该更刚些。晚年太柔了,说这才是刚柔相济。其实中正平和含有刚柔相济的成分,但决不能过火,过分强调的刚柔相济就是程派的要求了。而梅是暗含的恰到好处,而不是张扬的发挥。过于强调的刚其结果是过火。(因现在学梅的好似一味的求软,其实悠扬和软也是两回事)梅派的做念表唱,均在规范中有自由度,看似随意,但规范极严。学习者要麽老老实实,否则就是野狐禅,不是那麽回事。


 浅谈三出戏,三位梅派传人 


一、从梅兰芳马连良的《汾河湾》说说梅派的表演


梅派艺术,因其中正平和,雍容大气的特点,使他在表演中侧重出演王妃,(如:《醉酒》;仙女(如:《洛神》);富家小姐,相府千金等女性角色。
《汾河湾》这出是一个个例。


这出戏没有大段唱腔,它以念及表演为主。情节有几个小高潮梅派善演(玻璃罩里的艺术——鲁迅语)这样的人物似乎更适合他演,对于《汾河湾》来说似乎是个例外,他演的是平民的生活,生活气息浓郁,与马连良先生大方,潇洒的表演相扶相容,自然贴切,特别是夫妻斗嘴;及发现男鞋冲突一段更是如此。其表演之精令人叹位观止。使我们看后只能说:没有什么流派针对的剧目人物;只有四个字:戏在人演!


梅派有别于它派的表演首先是自然,大方,不卖弄,不过火,松紧拿捏的十分到位。梅先生的这种表演说来容易,办到太难。他的表演风格是细腻而不琐碎,平和而有味道著称,绚烂归于平淡,平淡中见功力。


二、从杨小楼梅兰芳〈霸王别姬〉说说戏改

这出戏现在已经成为京剧旦角的招牌戏。但它并不是一出严格意义上的传统京剧,当时的年代它是一出新编戏,它是古装(是梅首创)又与传统的京剧的服装扮相完全不同。


这出戏与杨小楼先生的合作的唱片用精致的艺术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出戏梅首创了独具个性的而今天看来又十分传统的服饰(如:如意冠鱼鳞甲)其扮相即创新,又不脱离传统。符合他“移步不换形”的戏改思想(其实梅在京剧旦角的扮相上贡献很大:改变清水大开脸的老扮相而改贴片子,画眼线,改嘴上画三个红点而画满唇色,自然贴切。)古装扮相有其区别于传统包大头的的多方面的不同,如:头饰,后尾子,前片子等。其实梅在〈霸〉剧中的服饰也是改了多次的,其他的戏何尝不是呢?如〈金山寺〉等。


其实在梅的手里这样改革的服饰,唱做念表又何止这一点,他如同一个高明的雕刻师其剧目就是一座艺术品,经他的精雕细刻,更加完美。
梅先生的戏改的最大贡献,是他不破坏传统艺术而去努力修正完善它。这和今天混乱的戏改思想是不一样的。


三、从〈祭塔〉说说唱


这出戏以反二黄的大段唱腔为主,动作很少。说到梅派的唱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听惯了梅的反二黄再听其他派的总觉的不是那麽。。。。当然各有所好。梅唱腔特点就不赘述了,现在的学梅者唱的为什么不好听,其中有几个原因,我个人觉得有两点最要命:其一往里加东西,其二是缺少骨子里的东西,体会精神差(当然注意字,行腔圆润这也是基本工,更要过关)。


往里加东西,加来加去,不但没超过本人,连完全学梅的言慧珠的艺术都不如。如:杨荣环(加尚),童芷苓(加荀),李玉茹(加程),李柄淑(加张)。他们加的东西后损害的是以很精致的;很高的东西。如同一个很美的人,自然天成,眉目清秀,而有人偏要给她画眉,画眼,带满头的花首饰。其实是这些演员还没体会到大家风范,想速成法解决,结果成了这个样子。天分高的只是个好演员,低的一事无成。


说说三位梅派传人


一、言慧珠


翁偶虹先生生前说:“言是继承梅派最好的一位是公正的。梅派对演员的要求极高,他必具备:扮相漂亮,美,嗓音条件好,(要甜润,不能音窄,太宽太厚太薄都不行,言的嗓音,润而不水亮,高而不尖,略比其他女演员宽一点点。)身段好,手姿美,眼神好,神态好,这几点言几乎全占了。


有人说众多梅派的乾旦唱不过一个坤旦是有道理的。当然只是个人条件好还不行,对梅派三味有深刻理解才是唱的好的关键,这一点言更是高人一筹。那么以上条件具备还不全面,全面继承梅的剧目,歌舞,演法,才是真正的继承,这一点言也是十足的做到了。(据说她几乎演遍了梅派经常上演的传统,古装戏) 体会梅派唱做念表及精神内涵准确,这其实是梅派继承的关键,学习梅派体会不出他的精神实质,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唱,那么唱出的梅派不是张的翻版就是大路关中戏的唱法。都说梅派的特点是中正平和,雍容大气,什么是中正平和,体现在演;唱上就太不容易了。


二、梅葆玖


梅葆玖早年扮相干瘦,颧骨高,不秀丽,缺少女人的味道。晚年雍容有余,娟秀不足。脸盘太大太圆,身体太胖,更主要的是梅派的诸多方面他只继承了梅派的唱(当然有人说他的唱还是十分片面的继承,其实比较现在的演员已经很不错了)他的做基本体现不出梅派的神韵。身段欠佳,没有梅派精美;适度的那种感觉。动作小不是梅派。梅先生动作小而细腻,葆玖动作小而粗糙,平板。我们在资料中可以看到《抗金兵》中的一个云手,老先生拉的是那样的舒展大气。在做方面葆玖与其父几无可比之处。因此有缺陷的继承梅派是对这一流派的最大损害。


三、李胜素


李目前在梅派年轻一代的传人中,呼声较高。她除唱尚未吃偷精髓以外,她的身段,扮相都不错,其他亦有可造之处。几年前我看过她的《廉锦枫》其身段之优美,手姿之漂亮,使我感到她确是新一代的不多的几位优秀演员。其实按一般标准她已经不错了,然而还是那句话,梅派艺术需要演员的综合素质俱佳,才能达到一定高度,很好的体会出来。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