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胡琴圣手王少卿

文摘   2025-01-27 07:00   河北  

梅兰芳(中)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


大家知道梅兰芳先生,一生主要的或者说重要的琴师只有两人,一个是徐兰沅先生,一个是王少卿先生。


当然有人给我留言说我说的不对,梅先生在什么时候还有谁谁谁给他伴奏做过他的琴师等等,对于这些喜欢抬杠的人,我基本上无言以对,这是他的爱好,我只能三缄其口,无言以对。


有些人,他要是不对他看见的事情评头论足一番,好像就显得他不懂似得,对不对他先来上“三板斧”,这样才能彰显他是内行是专家,这一点,在我唱的一些段子底下的一些留言也能体现出来。


实际上,其他人临时给梅先生伴奏,也只是扶捎。因此,徐兰沅王少卿这两位老先生,可以讲是“梅派琴艺”的创造者,也是辅助梅先生创造“梅派艺术”的重要辅助人。


我年轻的时候经常听广播电台的戏曲广播节目,那时候电台经常请一些老票友谈艺说艺,我记得有一位琴票,他对王少卿就特别的推崇,几乎到崇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这是一位工程师,那么他也是京城的著名琴票,估计现在已经去世了,名字想不起来了,那么他在电台谈戏的时候就说:“王少卿手上的功夫,那是惊人的!他的好多创造和技术,别人都是学不来的。”


我不懂拉琴,当时也无法印证他话的真伪,但是后来听多了,见多了,也就慢慢理解这位老先生所说的话,确实并非虚言。


王少卿的功法指法功力深厚,既有力量又有气派,他常对别人说:“操琴的时候,每个音都要把它拉得像“鼓起来”一样,那才能有弹性,才能显得圆润好听,为什么有些人把音拉“瘪”了呢?这就是指腕上的力量,没有找到重心,所以越拉越呆板单调。”


王少卿先生


徐兰沅是梅兰芳先生的琴师,他主要拉京胡,他和王少卿两人几乎伺候了梅先生一辈子,那么他是怎么评价王少卿的呢?他是这样说的:“少卿拉琴从来都是不多不少,干净大方!他的伴奏技巧并不专在一字一音的细节上着眼,而是从整体出发,自然大气巧妙地烘托着唱腔的韵味,是一种特别大气磅礴的风格。”


徐先生对王少卿的评价是非常高也是非常公允的,有位老先生就说过,说老梅派胡琴(这里指的是梅兰芳的大爷梅雨田先生的琴艺)和徐兰沅先生的胡琴都是短弓子,但是唯有王少卿是用长弓子拉琴,大气而不局促,所以,他的琴非常有力度,别人如果和他合作没有点儿功夫,就好像别人的东西都是假的一样,所以很多人并不愿意和王少卿合作,因为怕比下去。


王少卿的胡琴,快的时候从容不破,慢的时候紧凑绵密,由快转慢或由慢转快的时候,都能衔接得特别自然、大气,使演员从容的表演做戏,毫无顾忌地和琴声融合的自然而美妙。


王少卿到了晚年,他由火爆激烈的那种演奏风格,变成了绚烂平和,并且他几乎在每出戏里都不怎么使用花过门,有人曾经问过他,他就说还是收敛点好,那样才见功力,卖弄多了惹人烦!


回看我们今天的琴师,绝大多数都喜欢手舞足蹈激昂慷慨地拉那些花过门耍花弓子玩技巧找噱头要掌声警前台!不但琴拉的像打仗,人也是前仰后合手舞足蹈,有的拉一段唱几乎快蹦起来了,这样好吗?呵呵。


抗战的时候梅兰芳蓄须明志息影舞台,那么王少卿主要伺候的是梅门弟子李世芳,但是李世芳由于嗓子调门气力都差太多,所以有人就形容,王少卿这把好琴伺候李世芳好像是用大炮打蚊子一样有劲使不上。


王少卿与李世芳


到了抗战以后,梅先生复出,王少卿重新为梅先生伴奏操琴,那么经过八年没有登台,梅先生的嗓子也是大不如前了,所以也不能充分地把王少卿这种高明的琴艺,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世界上的事儿就是这样,想什么事儿都天随人愿,靠人力那真是很难做到的。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


李世济,想说爱你还真不容易

朋友问了我一个程派发音的问题,我是这样说的

梅兰芳对京剧旦角化妆的创新与改革

那年看大合作京剧《西施》有感

昔日“京剧神童”陶阳,就是今天第二个“方仲永”

怎样把握京剧演唱中“劲儿”“味儿”的关系

浅谈程砚秋的水袖功

略谈言慧珠修改《太真外传》南梆子唱词

江新蓉老师聊戏里的“尺寸”和“规矩”

杂谈流派传承中的一些现象

《霸王别姬》落幕了,偶像盛宴,粉丝看的不是玩意儿而是张火丁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