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是看得见的标杆,榜样是触得到的力量。他们用“精于技”矢志创新创造,以"匠于心”矢志青春奋斗,让“品于行”矢志追求卓越……一步一个脚印,一履一行汗水,用实干挑战自我的边界,用实际行动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踵事增华。通过《匠心·榜样》栏目,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那份对工作的热爱,对品质的执着。
铁骨柔情的“工地硬汉”
“硬”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2015年夏天,郑州与雨季开启拉锯战,时而是细雨绵绵的“低语”,时而是呼啸而来的瓢泼倾泻。8月26日,乌云突然压下,天空瞬间变得漆黑一片,仿佛夜晚提前降临,豆大的雨点骤然坠落,顷刻间演变出磅礴气势,席卷每一寸土地,在屋里查阅文件的谢永强被惊出了办公室。
“快查看下各个屋内是否把门窗都关好了,大暴雨要来了。”说话间,天黑压压的一片,大雨倾盆而下。
“谢经理,5号楼施工用水破裂,主体基坑部分积水,已经浸泡边坡了。”与此同时,对讲机里传来施工员的报告,谢永强意识到,如果出现积水现象,那么边坡就可能有坍塌的危险,心里越想越着急。
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杂音噪音面前不分神。“立刻组织工人拿上铁锹、水桶清理积水,用沙袋挡成墙,防止雨水继续顺流而下。”谢永强拿着对讲机果断发出指令。
现场虽已采取紧急措施,但是由于雨势过大,基坑里的水依然不见减少。当他回到5号楼前时,手中多了很多防水布。
“抓紧时间,用铁锹在这个坡道旁边开一条排水沟,将防水材料架在基坑上方遮挡雨水,现场施工员跟我用水桶进行排水”,他要用最短的时间将积水排清,否则积水浸泡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边坡坍塌。
暴雨如注,但谢永强的决心和行动却如钢铁般坚定。他身先士卒,率先跳入泥泞的基坑中,与工人们一起挥动铁锹,开挖排水沟,雨水、泥水、汗水交织在一起,湿透了他的衣衫,却浇不灭他内心的火焰。
在他的带领下,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架起了防水材料,有的用沙袋筑起临时的防洪墙,有的则紧跟在他身后,用水桶一桶桶地将积水舀出。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下,每个人都清楚,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大雨不时地夹杂着冰雹呼啸着,似是在示威。
经过四小时奋战,雨势渐渐减弱,但是他丝毫不敢懈怠,看到积水终于被清理干净,边坡也得以保住,此时的他,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脸上的表情终于稍显松快。
“谢经理,早上还是要再对现场进行整理,昨晚的风太大了。”一早起来,施工员便向他汇报着,谢永强点头表示了解,吃过早饭,他来回奔走在工地上,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发着40度的高烧,即使身体不适,谢永强依然没有放弃对工作的责任和对同事的关心,他深知作为项目的带头人,他的每一个决定和行动都关乎着项目的进退和团队的安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以细心和严谨赢得了全体职工同事的尊重和信任。
“硬”是追求卓越的管理之道
所谓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精细化管理本质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思想,一门旨在消除浪费、打造成本优势的学问。
随着项目投标价格竞争加剧,施工阶段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在确保工程按期、优质完成的前提下,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材料成本控制变得至关重要,鉴于材料成本在建筑项目造价中占比重大,有效控制材料成本成为了管理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的首要目标。
长期以来,谢永强始终秉持“精细管理”的核心理念,紧盯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力求通过精准核算实现质量提升、效率飞跃,同时运用开源节流策略,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益。
在他的引领下,项目团队搭建起高度精细化的材料管理体系,从材料进场开始,层层把关,严格验收,确保每一份材料的质量。在材料发放环节,建立严格的领用管理制度,如“限额领料”、“专人专管”、“先进先出”等,确保材料领用记录清晰、责任明确、流程规范。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依据工程进度制定详尽的材料使用计划,并按照规范、图纸要求和材料性能合理下料,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损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工程完工后,对剩余材料进行退库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
在工作中,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断向团队成员传递精细化管理理念,谢永强深知,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套制度或流程的堆砌,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需要每一位项目成员的理解、认同与践行。
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逐渐形成了“以精细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自觉追求。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都能自觉遵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不断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一块石,不算多,一块一块修亭阁,一滴水,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效益的积累往往源于对细节的把控和精细化的管理。只有跨越思想的障碍,翻越制度的难关,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工程始终,我们才能确保每一笔账都清晰明,目标效益稳步落实,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筑就更加光明的未来。
“硬”是一种关怀和取舍
图文:孙晓敏
编辑:翟向东
审核:何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