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榜样 | 铁骨柔情的“工地硬汉”——记三门峡区域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谢永强

文摘   2024-07-10 15:18   河南  

先进是看得见的标杆,榜样是触得到的力量。他们用“精于技”矢志创新创造,以"匠于心”矢志青春奋斗,让“品于行”矢志追求卓越……一步一个脚印,一履一行汗水,用实干挑战自我的边界,用实际行动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踵事增华。通过《匠心·榜样》栏目,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那份对工作的热爱,对品质的执着。


铁骨柔情的“工地硬汉”

硬汉柔情,搬到银幕上,是一个个血性柔肠的传奇,放进生活里,则是一段段沉默温暖的故事。2005年8月参加工作,今年已经是谢永强在施工一线奋战的第19个年头。从施工员到三门峡区域项目经理、支部书记,他走过很多城市,钻过很多山沟,越过很多桥廊。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丰富的施工经验,他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总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心思细腻,沉稳可靠,时刻倾听职工所需,答疑解难……


“硬”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2015年夏天,郑州与雨季开启拉锯战,时而是细雨绵绵的“低语”,时而是呼啸而来的瓢泼倾泻。8月26日,乌云突然压下,天空瞬间变得漆黑一片,仿佛夜晚提前降临,豆大的雨点骤然坠落,顷刻间演变出磅礴气势,席卷每一寸土地,在屋里查阅文件的谢永强被惊出了办公室。

“快查看下各个屋内是否把门窗都关好了,大暴雨要来了。”说话间,天黑压压的一片,大雨倾盆而下。

“谢经理,5号楼施工用水破裂,主体基坑部分积水,已经浸泡边坡了。”与此同时,对讲机里传来施工员的报告,谢永强意识到,如果出现积水现象,那么边坡就可能有坍塌的危险,心里越想越着急。

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杂音噪音面前不分神。“立刻组织工人拿上铁锹、水桶清理积水,用沙袋挡成墙,防止雨水继续顺流而下。”谢永强拿着对讲机果断发出指令。

现场虽已采取紧急措施,但是由于雨势过大,基坑里的水依然不见减少。当他回到5号楼前时,手中多了很多防水布。

“抓紧时间,用铁锹在这个坡道旁边开一条排水沟,将防水材料架在基坑上方遮挡雨水,现场施工员跟我用水桶进行排水”,他要用最短的时间将积水排清,否则积水浸泡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边坡坍塌。

暴雨如注,但谢永强的决心和行动却如钢铁般坚定。他身先士卒,率先跳入泥泞的基坑中,与工人们一起挥动铁锹,开挖排水沟,雨水、泥水、汗水交织在一起,湿透了他的衣衫,却浇不灭他内心的火焰。

在他的带领下,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架起了防水材料,有的用沙袋筑起临时的防洪墙,有的则紧跟在他身后,用水桶一桶桶地将积水舀出。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下,每个人都清楚,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大雨不时地夹杂着冰雹呼啸着,似是在示威。

经过四小时奋战,雨势渐渐减弱,但是他丝毫不敢懈怠,看到积水终于被清理干净,边坡也得以保住,此时的他,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脸上的表情终于稍显松快。

“谢经理,早上还是要再对现场进行整理,昨晚的风太大了。”一早起来,施工员便向他汇报着,谢永强点头表示了解,吃过早饭,他来回奔走在工地上,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发着40度的高烧,即使身体不适,谢永强依然没有放弃对工作的责任和对同事的关心,他深知作为项目的带头人,他的每一个决定和行动都关乎着项目的进退和团队的安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以细心和严谨赢得了全体职工同事的尊重和信任。


“硬”是追求卓越的管理之道


所谓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精细化管理本质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思想,一门旨在消除浪费、打造成本优势的学问。

随着项目投标价格竞争加剧,施工阶段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在确保工程按期、优质完成的前提下,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材料成本控制变得至关重要,鉴于材料成本在建筑项目造价中占比重大,有效控制材料成本成为了管理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的首要目标。

长期以来,谢永强始终秉持“精细管理”的核心理念,紧盯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力求通过精准核算实现质量提升、效率飞跃,同时运用开源节流策略,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益。

在他的引领下,项目团队搭建起高度精细化的材料管理体系,从材料进场开始,层层把关,严格验收,确保每一份材料的质量。在材料发放环节,建立严格的领用管理制度,如“限额领料”、“专人专管”、“先进先出”等,确保材料领用记录清晰、责任明确、流程规范。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依据工程进度制定详尽的材料使用计划,并按照规范、图纸要求和材料性能合理下料,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损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工程完工后,对剩余材料进行退库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

在工作中,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断向团队成员传递精细化管理理念,谢永强深知,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套制度或流程的堆砌,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需要每一位项目成员的理解、认同与践行。

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逐渐形成了“以精细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自觉追求。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都能自觉遵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不断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一块石,不算多,一块一块修亭阁,一滴水,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效益的积累往往源于对细节的把控和精细化的管理。只有跨越思想的障碍,翻越制度的难关,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工程始终,我们才能确保每一笔账都清晰明,目标效益稳步落实,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筑就更加光明的未来。


“硬”是一种关怀和取舍


正所谓老兵传帮带、新兵成长快。
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谢永强还积极培养后备人才,汇编形成整套学习资料供大家借阅,并通过“师徒一对一”、内部交流锻炼等举措,帮助青年干部逐渐成为业务骨干。在他的帮助引导下,年轻同志们快速成长,项目管理经验大大提升。
良好的同事关系,使谢永强与每位同事配合更默契、效率再提升,在这种氛围下,一支铁一样坚硬、团结、有力的队伍被淬炼出来。
他经常说:“要让职工把工作落实到位,必须先做给他们看,再带着他们干”。月末的那几个夜晚总能看到他与大家挑灯夜战的身影,在紧锣密鼓中对数据进行核对-梳理-再核对,分析-调整-再分析。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这种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个人,全面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谢经理,中医院项目的主体结构已圆满封顶,正式迈入合同约定的结算新阶段,是时候启动结算流程了。”经营部专员向谢永强汇报。在三门峡区域项目的核心会议室里,紧张而高效的结算筹备工作如同精密的齿轮,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作为区域项目的带头人,谢永强在项目管理上不仅追求实效的飞跃,更在细节管理上精益求精。特别是在与甲方进行财务结算的关键环节,他坚持原则,确保每一笔账目都遵循法律法规,清晰透明,无懈可击。
每周例行的结算进度审查,是谢永强雷打不动的工作日程。他站在会议室的投影前,目光如炬,逐项审视着屏幕上的数据,任何细微的波动都逃不过他的敏锐洞察。他深知,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汇聚成了项目成功的基石,唯有严加把控,方能确保项目利益最大化。
作为团队的火车头,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从不退缩,只为将工作做到最好。他总说:“工程考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真本事,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作为一个党员,要敢于挑千钧的重担,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接烫手的山芋”。
“爸爸,我这周就要期末考试了,你都已经出去很久了,什么时候回来啊?”听到儿子在电话里的声音,紧绷的弦不经意间断开了。从孩子记事起,他就常年在外,时常因为忙碌而缺失了陪伴的时光。如今孩子长大了,陪伴却越来越少,从一个项目变成十个项目,从十几人到百余人的管理,所有的问题摆在面前,架起了一条艰难的回家路。
“儿子,爸爸最近现场的事情比较多,你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复习,加油考个好成绩,记得要按时吃饭,爸爸有时间就会回去看你跟妈妈。”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这个承诺可能要很久才能兑现。在公与私的取舍中,他“硬”着心把私事先放在了一边。
谢永强兄弟两人一直未分家,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的家庭也多次被评为镇里的“五好文明家庭”。
“记得按时吃药,切忌腥辣,近期不能饮酒”医生的话语突然响起,把他从电话的失落中拉了回来。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规律,他患有严重的胃炎和胃酸反流,经常性的胃疼,但当身边人问他要不要休息一下,一句“没问题,我行的”总是唯一的回答,转身就继续投入了工作之中。
不间断的电话,不时地敲门声、接续的汇报声,不停地日月旋转......谢永强以铁骨柔情将光和热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岗位,长路当歌、砥砺奋进方不负韶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END



图文:孙晓敏

编辑:翟向东

审核:何萌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最新咨询,传递温情故事,见证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