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第三“波兰”交响曲》(第一乐章)

体娱   2024-11-13 07:00   北京  

柴科夫斯基《第三“波兰”交响曲》

(第一乐章)


“波兰”是柴科夫斯基的《第三交响曲》别名,作于1875年夏天,全曲五个乐章,创作时间仅用了两个月便完成。因作曲家要求在演奏第五乐章时采用波兰舞曲的速度,故被德国指挥家曼斯将这部交响曲戏称为“波兰”。后来“波兰”便成为了这首交响曲的别名。

 

《第三“波兰”交响曲》于1875年11月在莫斯科首演后,柴科夫斯基曾在写信给俄罗斯另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信中讲述了自己的创作想法:“在这首交响曲中,虽然不曾融入特别的风格意趣,但在技法上,我却自认有些进步,无论如何,我对其中的第一乐章感到非常满意。”

 

第一乐章的序奏出人意料地采用了一首葬礼进行曲,异常深沉喑哑,直到音乐发展的阶段,才出现了从低沉向高昂的积极变化。音乐学家们认为这是柴科夫斯基恋爱经历的滞后反应。


就在创作第三交响曲之前的三个月,柴科夫斯基还在给弟弟的信上说自己“经常感到抑郁,有时竟想放弃生命而去自杀。”

 

1868年,28岁的柴科夫斯基认识了一个年长自己五岁的意大利歌剧团的首席女高音阿尔托,阿尔托可谓是柴科夫斯基一生唯一倾心相爱过的女性,然而柴科夫斯基的朋友们却并不看好他俩的结合,担心柴科夫斯基一旦成为歌唱家的丈夫会因此耽误了自己的作曲事业和前程。1869年,当柴科夫斯基向阿尔托求婚时,不仅遭到阿尔托母亲的强烈反对,阿尔托也在华沙闪电般地嫁给了一位西班牙男中音歌唱家,这让柴科夫斯基的内心备受打击。

 

虽然《第三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开始部分情绪非常悲切,但尾声却是高歌猛进的狂欢曲,表现出柴科夫斯基逐渐走出内心的阴霾,超越了苦痛,面向新的生活……


推荐:

柴科夫斯基《“波兰”交响曲》(第二乐章)



音乐的力量
遍听音乐三千首,尽享世界五百年。 陈立音乐工作室倾情奉献,每日一曲,集腋成裘。 音乐可以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