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萍乡文旅」,一键轻松关注!
◆ ◆ ◆
东桥手工红薯粉,是“辣都”萍乡的一张美食名片。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每年优质红薯产量可以达到3-4万斤。人们用最传统的方法,将优质的本地红薯制作成弹、滑、韧劲十足的粉条、粉皮。新年将至,东桥很多户人家都在忙着制作这“紧俏”的年货。近来天气晴朗,村民们将红薯粉皮、粉条整齐晾晒在院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传统手工制作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还能保证食物独特的口感。从原材料到打粉、捞粉、冷却、上挂、晾晒等等,加起来有20多道工序。别看工序这么多,但原材料只有一种——红薯粉。
洁白的红薯粉放入锅中煮成糊状,不停搅拌均匀,随后盛起一勺,将红薯粉浆在铁盘中均匀摊平。紧接着放入装有开水的锅里,耐心调整,让红薯粉均匀受热。慢慢地,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淀粉逐渐凝固,红薯粉变成半透明的灰色,就可以出锅、沥水了。待冷却后,就可以将粉皮取出晾晒。
晾至半干,便可以取下,将红薯粉切成想要的形状。可以切成细粉条、宽粉条、粉皮等等不同形状,吃起来也会有不一样的口感。当地很多村民做红薯粉都有二三十年历史了,一直传承着老手艺,做得多的一年要做上万斤。
手工制成的红薯粉条,q弹、爽滑,不容易煮烂,吃法也很丰富。可以直接制成香辣薯粉;还能下入火锅,吸饱香辣汤汁的薯粉吃起来筋道可口、回味无穷;或者直接在红薯淀粉中放入水和盐,然后下锅煎,制成香喷喷的煎薯粉,萍乡人俗称“煎公鸡蛋”。
编辑:程悠扬
编审:黄猛猛 王月
监制:肖珊艳 罗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