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位”!萍乡非遗,你是真的火了!

旅行   2025-01-04 11:54   江西  

▲点击蓝色「萍乡文旅」,一键轻松关注!



  


近日,一则重磅喜讯在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为庆贺即将到来的首个非遗春节,中国工艺美术馆特推出“过年——春节主题展”,展现中国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也为吉祥喜庆的中国年添“年味”、增“年趣”。

现场数百件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作品的展示中,一对刚健威武的祥龙牢牢占据着展厅C位,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打卡,是当之无愧的全场焦点。

瑞龙贺岁,福满人间,这对工艺精巧又富含美好寓意的非遗精品,正是出自萍乡非遗匠人之手,是江西萍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非遗春节的深情献礼。

萍乡非遗登上国家级展馆舞台,收获大众喜爱与关注,不是偶然,而是萍乡在非遗保护传承领域不懈耕耘的使然与必然。在过去的一年里,萍乡作为非遗保护的“优等生”,取得诸多亮眼成就,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萍乡智慧”与“萍乡色彩”。





守正创新,让非遗“传”下去




摸“家底”


2024年,萍乡持续开展系统性非遗普查,充分挖掘、整理全市萍乡民俗、传统技艺、传统舞蹈等非遗资源,不断完善非遗名录建设。

▲湘东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永发

▲湘东傩面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全富

▲已故江西莲花落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华铿

组织专家团队对“萍乡傩文化”等进行全方位的田野调查;完成“湘东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永发抢救性纪录片的评审工作,并启动开展“萍乡湘东傩面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全富记录工作;对“江西莲花落”已去世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华铿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建设“江西莲花落”特色资源库;对萍乡小炒肉、莲花茶灯舞、石头画、排印、剪纸、辣椒酱、纺织、黄精炮制、源南搓菜等项目资源进行挖掘,拍摄制作申报专题片,扩大萍乡非遗项目库。


绘谱系


2024年,萍乡锚定打造“工运摇篮”“户外天堂”“花炮故里”“中国辣都”4张城市名片,对以莲花血鸭为“辣食”代表和以萍乡烟花制作技艺为“花炮”代表的非遗元素挖掘,深度阐释萍乡文化。

▲莲花血鸭
▲萍乡烟花制作技艺
《守护与使命》非遗书籍编撰工作也已启动,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萍乡市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生动故事,展现了萍乡非遗的独特魅力和宝贵价值,探求、分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萍乡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激发更多人对非遗的热爱与保护之情。


传薪火


为解决非遗项目传承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问题,萍乡聘请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到中学、小学开展“萍乡春锣”“江西莲花落”“湘东皮影戏”等“非遗传承班”授课,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非遗薪火;开展“研学探非遗·匠心少年传”主题的“非遗+研学”系列活动;组织开展“非遗在校园”演出、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学生受益人数达5万余人次;通过线上非遗短视频展及活动直播等方式,让青少年通过移动互联网来了解萍乡非遗,其中非遗直播、非遗短视频《萍乡木雕》《上栗耍傩神》等播放量达到3.4万余人次。

▲“萍乡春锣进校园

登岸小学的孩子们在表演江西莲花落

▲市级非遗传承人丁武在给孩子们教授皮影戏知识

国家级非遗项目“萍乡春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彭利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易国华新收徒16人,为继承和发扬“萍乡春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级非遗项目“萍乡耍傩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亦萍新训练年轻傩舞队员等等,极大促进萍乡非遗的良序传承。

《萍乡春锣线上培训》《江西莲花落艺术欣赏》《萍乡耍傩神》《莲花客家绣》《傩面具艺术特色》《萍乡赏石艺术欣赏》《古琴艺术欣赏》等60余场次非遗讲座,极大的丰富群众对非遗知识的渴求;湘东傩面具雕刻、莲花苏区舞蹈、莲花打锡技艺教学等非遗培训班,带动市民群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研学探非遗·匠心少年传”为主题的萍乡版画研学活动、端午剪纸研学活动、留守儿童江西莲花落、萍乡春锣体验活动等“非遗+研学”系列活动,让青少年了解萍乡非遗,爱上萍乡非遗。

《萍乡春锣线上培训》






跨界融合,让非遗“火”起来




非遗+旅游


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我市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活动,在萍乡的市民游客们均可享受到非遗盛宴。“传承文脉 回忆乡愁”江西莲花落、萍乡春锣专场进校园演出、“万福送万家· 圆梦安源红”迎新春系列非遗活动、“湘东做东·文化湘东民俗展演”活动、“传承文脉·回忆乡愁”上栗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中国芦溪第四届端午龙舟文化旅游节、莲花县2023年中国旅游日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等非遗展演展示活动81场,以多彩形式与精彩内容,唤醒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传承文脉 回忆乡愁”江西莲花落、萍乡春锣专场进校园演出
萍乡春锣、江西莲花落、萍乡渔鼓等非遗项目也与景区演艺深度融合,安源旅游景区推出沉浸情景剧《风起安源》、杨岐景区推出古装情景剧《真君归来》、创作微短剧《傩·缘起》等,均取得良好反响。


非遗+社媒


萍乡春锣《把改革推向前进》、江西莲花落《春风吹暖新时代》、快板《奋进新时代》等一批反映改革成就、人民奋斗精神的非遗曲艺节目,拍摄制作MV广泛宣传。

萍乡春锣《把改革推向前进》

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腾讯视频等平台也被充分运用,开展线上推介宣传。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红力量 龙龙年味到安源”文旅贺年活动、2024非遗闹元宵系列活动以及2024新春下基层文艺演出活动,在线上进行同步直播,浏览量达到11万人次。

非遗过大年、傩舞踩街等活动、“萍乡耍傩神”幸福进万家祈福活动、“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线上线下展播活动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微博官方号、江西省公共文化云等同步转播,受众人群达到数万余人次。

“让非遗活起来”系列短视频,《萍乡木雕》《上栗耍傩神》《风筝舞》等,以及《萍乡莲花落》《萍乡春锣》《傩面具文创设计》等非遗慕课视频 ,流量火爆;上栗县拍摄的《上栗吉宴菜》系列宣传视频,在“学习强国”“公共文化服务云”等平台进行发布;《腾讯游戏〈光与夜之恋结缘湘东傩面具》抖音视频点赞量达2.7万,网络评论6335次。

▲上栗吉宴——全福迎宾


非遗+网游


国家级非遗项目萍乡湘东傩面具代表性传承人与腾讯旗下游戏《光与夜之恋》达成合作协议,通过角色科普傩文化,介绍萍乡傩面具制作过程,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影响力,持续推动非遗项目传承“破圈”。

腾讯游戏《光与夜之恋》


非遗+AI


2024年,萍乡积极搭建起与高校合作的桥梁,先后与清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的师生携手合作,通过AI技术的运用共同开发了以萍乡湘东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作品,如《AI湘东》《南繁精神》《萍乡湘东傩面具·萍乡制香·香牌设计》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焕新破圈,让非遗“走”出去



    

喜讯频传,荣耀加冕


2024年,我市多名非遗传承人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也有多个非遗项目参与全国及全省各个展演展示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萍乡非遗的社会影响力,打响萍乡非遗IP品牌。

市文化馆钟慧萍入选全国非遗工作先进个人,肖亦萍(萍乡耍傩神)、彭国龙(萍乡湘东傩面具)等两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国家级名录项目萍乡耍傩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全富入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名单,张理萍(手工竹编)入选江西省2023年乡村工匠名师名单。

萍乡市慈善圆梦皮影班荣获江西教育电视台·2024江西少儿春晚活动“最佳表演奖”,作品《慈善圆梦》荣获金奖;湘东皮影戏《刘型上井冈》在中华戏曲全国第四届“梅花杯”戏曲网络电视公开大奖赛中荣获铜奖;湘东皮影戏《颜培天之审案》《丁婆哇媒》参加第八届江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展演等等。


走出家门,扬名天下


2024年,萍乡春锣、湘东皮影戏、湘东傩舞参加非遗正青春·江西省“小小传承人”迎新春展演活动,省级非遗项目《哦嗬歌》赴榆林参加“风自长城起 歌从陕北来”全国民歌展演活动,萍乡湘东傩面具和萍乡花果手工工艺参加2024年非遗与旅游融合活动周,让全国各地的朋友都能感受到萍乡非遗的魅力。

酒香不怕巷子深,萍乡非遗吸引众多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关注,破圈“传播”,名气越发响亮。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江西主会场活动在萍乡南正街成功举办,活动全程亮点频出,人民日报、江西卫视、江西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拍摄的萍乡非遗宣传片《与萍“乡”逢》在文旅中国刊发,文旅部非遗司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推流,通过活动萍乡非遗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莲花血鸭登上《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录制;莲花打锡(锡雕)、安源灯彩制作技艺走上央视新媒体节目《非遗好物》;萍乡烟花制作技艺、莲花血鸭、安源糖画、萍乡花果等登上央视CCTV—4《走遍中国》节目。




满载盛誉,逐梦前行,未来,萍乡将继续努力实现非遗体验多元化、非遗传承年轻化、非遗创新生活化、非遗传播数智化,推动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擦亮萍乡非遗名片。

新的一年,也让我们共同期待萍乡非遗带给我们更多惊喜与骄傲。





撰稿:邓芝祺

编辑:程悠扬 

编审:黄猛猛 王月

监制:肖珊艳 罗振



律动青春 精彩跨年丨元旦萍乡文旅大餐来啦!



“辣都”萍乡,百“腊”争香


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萍乡+1!


“无赣不成军”,电竞狂欢风暴即将席卷萍乡!


萍乡文旅
武功山下▪萍水相逢 了解萍乡之美从这里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