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34岁博导突发心梗离世;我国首次完成预警小行星接力追踪观测 | 科研圈日报

学术   2024-09-09 12:13   北京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事件通报


山东大学 34 岁博导李海增突发心梗离世


澎湃新闻消息,山东大学 34 岁博导李海增教授 8 月 29 日因突发心梗离世。公开资料显示,李海增,男,出生于 1990 年 3 月 4 日,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21 年 3 月入职山东大学,学科方向为:凝聚态物理、工程热物理。李海增是 SID 显示未来之星青年领袖,青年泰山学者,首届山东省海外优青项目获得者,获得了多个学术奖项,还担任多个知名期刊编委。由于电致变色领域学科交叉的特点,李海增课题组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山东大学三个二级学院(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多个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刘林华杰青团队、化学与化工学院于伟泳杰青团队)内开展。(澎湃新闻)



· 航天技术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完成预警小行星接力追踪观测


紫台盱眙观测站拍摄的 2024 RW1(白色箭头指向的目标),单张曝光 5s。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科技日报消息,北京时间 9 月 4 日,卡特琳娜巡天计划(CSS)的 1.5 米望远镜率先发现一颗直径约为 1.2 米的小行星,编号为 2024 RW1,测算结果显示其撞击地球的概率超过 30%。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同日 20 时启动跟踪观测,同时启动位于西藏阿里站的望远镜开展接力观测,并为国内相关单位提供了雷达观测的星历引导。9 月 5 日 0 时 39 分,该小行星以 20 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在菲律宾东北侧约 25 公里高度处解体爆炸。这是我国监测网首次对预警小行星开展接力追踪观测,也是人类第九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标志我国小行星防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日报)



将宇航员留在太空,波音星际客机空载返回地球


美国东部时间 9 月 7 日凌晨,美国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Starliner)飞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太空港地区着陆,首次载人任务画上句号。由飞船送上太空的两名宇航员被留在太空,纳入国际空间站的长期乘员,预计明年 2 月改乘 SpaceX 的“龙”(Dragon)飞船返回地球。


“星际客机”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04从空间站对接端口退出,返航之旅历时大约 6 小时。尽管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员们认为此次着陆非常出色,返航途中还是存在多个技术问题,推进系统仍在泄露氦气,乘员舱的其中一架控制喷气机未能点火,重返大气层时导航系统也出现了短暂故障。波音公司缺席了飞船着陆后的新闻发布会,其对“星际客机”是否仍然计划长期承诺的态度尚未可知。据悉,波音公司将承担过去三个月星际客机在太空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解决费用。


波音公司和 SpaceX 于 2014 年从 NASA 获得载人飞船项目合同,分别建造“星际客机”飞船和 “龙”飞船。NASA 希望这两艘飞船以 6 个月为增量轮换飞行,搭载宇航员往返于国际空间站,并最终在低地球轨道上建立商业前哨。虽然“星际客机”屡屡遇挫,但 NASA 商业乘员计划经理 Stich 表示,希望继续认证“星际客机”,并在下一次任务中搭载 4 名宇航员,但在此之前将致力于解决本次任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对于“星际客机”的下一次载人飞行任务,NASA 官员尚未表明具体时间。(Ars Technica)



马斯克:将在两年内向火星发射首艘无人星际飞船


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 9 月 7 日,SpaceX 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表示,将在两年内向火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用以测试在火星软着陆的可能性”。他补充说,如果着陆顺利,SpaceX 将在四年内启动首次载人火星任务,“目标是在大约 20 年内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路透社)



· 神经科学


科学家在人脑中发现不是神经元也会产生动作电位的脑细胞


近日,由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瘤(一种常见脑肿瘤)中三分之一的细胞能够产生动作电位,这类细胞具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混合特征,打破了大脑中只有神经元能发射电信号的传统观念。


研究人员通过创新的膜片钳测序技术(将全细胞电生理记录与测序技术结合,通过单细胞 RNA 测序和分析细胞结构以确定细胞类型),直接分析了手术室获取的人体样本,发现这些肿瘤细胞具有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的独特组合。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了一种名为单细胞规则关联挖掘(SCRAM)的计算工具来单独注释每个细胞。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神经元之外,还有其他的人类脑细胞也可以发射电脉冲,尤其是神经胶质瘤中一类具有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OPC) 特性的脉冲杂交细胞。此外,具有混合神经元-胶质细胞特征的细胞不仅存在于肿瘤中,也存在于非肿瘤人脑中。研究还显示,这类脉冲杂交细胞的比例可能与患者的生存结果相关,比例越高,生存结果可能越好。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对神经胶质瘤的理解,也为探索正常脑功能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论文 9 月 5 日发表于《癌细胞》Cancer Cell)。(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 学术生态


78% 的论文作者不知道自己引用了撤稿研究


近期,一项调查研究揭示辅助生殖医学(MAR)领域的学术引用存在严重问题,78.7% 的作者在引用撤稿文献时并未意识到这些文献已被撤回,且引用错误主要归因于学术数据库和期刊通知机制的不足,以及依赖旧版存储的文献副本。


该研究通过 PubMed 和 Retraction Watch 收集了截至 2022 年 7 月的辅助生殖领域撤稿文献数据,并对引用这些文章的学者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267 名引用撤回论文的作者中,仅有 17.8%(47 名)作者表示会核实期刊网站和科学数据库中的撤稿通知,表明学术界对撤稿文献的识别机制相对薄弱。其中 43.2% 的受访者认为研究数据库未能提供撤回通知,21.6% 归咎于期刊通知不足,18.9% 则是因依赖了已存储的旧文献副本。此外,大部分作者表示,参考文献的验证工作通常由单一作者完成,且同行评审过程中并未就撤稿问题提出任何疑问。研究呼吁,正确处理包含已撤稿文献的学术文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系统综述和元分析中。研究人员建议,期刊和数据库应加强撤稿文献的通知机制,并在参考文献核查中引入更为严格的流程,以确保科研的诚信与可靠性。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生殖生物医学在线》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RBMO



· 代谢健康


熬夜会增加患上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近日,荷兰一项研究发现,与早睡者相比,习惯熬夜的“夜猫子”身体质量指数(BMI)更高、腰围更大、内脏脂肪更多,且患上 2 型糖尿病的风险高出近 50%。


研究人员招募了 5000 多名平均年龄 56 岁、平均 BMI 为 30 kg/m2 的参与者,根据睡眠期中点将其分为晚睡型、早睡型和中间型三组,测量了他们的腰围、BMI,还测量了 1500 多名参与者的内脏脂肪和肝脏脂肪。经过六年左右的随访,研究人员在分析中控制了年龄、性别、全身脂肪和生活方式(身体活动、饮食质量、酒精摄入量、吸烟和睡眠质量等)等因素,结果显示,与中间型相比,晚睡型参与者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依然高出 46%。以往研究认为是晚睡晚起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了肥胖和代谢紊乱,但该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并非唯一影响因素。科学家推测,晚睡者的生物钟与社会遵循的工作社交时间表不同步,这会导致昼夜节律失调、代谢紊乱,从而增加 2 型糖尿病风险。结果还显示,晚睡者的 BMI、腰围、内脏脂肪和肝脏脂肪均比中间型更高,异位脂肪堆积或许也是诱发 2 型糖尿病的因素之一。对此,研究人员温馨提示,担心得糖尿病的夜猫子们可以尝试调整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表,比如将晚饭饭点提前、戒掉宵夜等,以改善代谢。相关研究将于 9 月 9 日至 13 日举行的第 60 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上以简短口头讨论(Short Oral Discussions)形式发布。(Diabetologia)


编写:马凤娟、陈钰婷、杨梦、字鑫楠、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来源:Unsplash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环球科学科研圈
《环球科学》杂志旗下综合性学术传播与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