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名医大师】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王竹行:以“大医精诚”为标杆 精研针灸挑战疑难病症

健康   2024-11-22 17:01   重庆  

王竹行  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原针灸科主任,针灸科首席专家,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针灸推拿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竹行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和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和艾灸分会副会长,中国睡眠研究会基层与社区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针灸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从事针灸临床和科研40年,在治疗中风、失眠、头痛、神经系统疑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用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脑梗塞、脑出血、失眠、头痛、各种顽固性疼痛、神经系统疑难病和功能紊乱等。

医药导报:您是如何走上从医道路的?哪些前辈或老师对您影响特别大?

王竹行:我生长在重庆北碚区一个医务工作者家庭,从小在医院的环境里耳闻目染,感觉从事医疗工作非常神圣。儿时,父母在家中收藏了《黄帝内经》等中医书籍,我常常翻阅,渐渐感悟中医学的深奥和神奇。

1979年高中毕业后,我如愿考入了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医学系本科中医专业。在校期间,我受到著名中医针灸专家杨介宾,中药学奠基人凌一揆,国医大师、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刘敏如,中医内科学教授李明富等一大批名师教导,练就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1984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至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重庆市中医院前身)针灸科工作。工作后,在针灸科老师们的口中听闻老前辈万云程、柳励吾、李壮飞的“稳、准、狠”针灸特色技法甚是传奇,同时也在历届科室主任张邦燊、马寿椿、王毅刚等亲自指导下逐渐成长和成熟。

从自学中医开始,40余年来,我在诸多医学前辈的引领和教导下,逐步将针灸、中药、现代医学知识融汇贯通,并大胆创新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特点。

医药导报:和药物疗法相比,针灸具有哪些优势?

王竹行:简单来说,针灸疗法具有广泛的镇痛治痛作用,具有调节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双向作用,在常见病和疑难病方面有明确的治疗作用。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治疗病种覆盖内、外、妇、儿及外科。经科学统计,针灸可治疗100余种疾病,特别是针灸疗法没有药物疗法带来的毒副作用。因这些优势,它已在全世界超过196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为全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医药导报:从医中,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病例故事有哪些?

王竹行:多年来,我在临床上积累了许多奇效验案,令人鼓舞,也坚定了我用传统针灸中药去探索疑难疾病的治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病例,是一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故事。10多年前,家住渝中区“下半城”的郑先生刚退休不久,就出现了手掌肌肉萎缩、无力。在重庆多家医院求医未见缓解,逐渐发展至手臂也无力,部分功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也下降,最后经某三甲医院检查,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症”。它是国际公认的“神经系统的癌症”,目前也列为罕见疾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据医学统计,该病患者生存期一般在3~5年。看到诊断结果,郑先生情绪低落,甚至非常沮丧,家属也万分担忧。后因有针灸同行阅读到我2005年发表在《中国针灸》上的论文“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12例”,推荐郑先生找我看诊。我采用自创的“分期辨证论治”针药结合治疗方案,经数年系统治疗,医患之间的坚持、配合和信任,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手及上肢功能趋于康复。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郑先生已至耄耋之年,日常生活仍可自理,家庭和睦幸福,堪称奇迹。带着湖北口音的他感叹道:“针灸中药顶有用,感谢王主任,是王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不然我早就没在这个世界上了。”

医药导报:针灸在中风、失眠、头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中能发挥的作用和优势是什么?

王竹行:中风、失眠、头风均属西医学中的神经系统疾病,现代医学对应的是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偏头痛,都是我院针灸科20多年的中医优势病种,针灸和中药都具有良好的作用,针药结合可事半功倍。

针灸在治疗中风时可醒脑开窍,使神志清醒,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能使患者瘫痪的上下肢体恢复功能和生活能力,甚至有患者治疗后能康复如常重返工作岗位。针灸治疗失眠多从病因病机着手,可从根本上调整阴阳气血,使心神安宁,促进睡眠,阻断早醒,减少噩梦,也辅助患者减少或停止服用西药。针灸在治疗头风时可起到立刻镇痛的作用,同时能调整脏腑阴阳和疏通经络,减少或停止头风的复发,甚至完全治愈头风。

医药导报:作为重庆市针灸学术学科带头人,临床工作之外,您同时也在开展多项针灸相关科研项目,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王竹行:近几年,我们科室围绕针灸优势病种,如中风、痹病、失眠等,有序开展各级各类科研工作,并与科研院所等广泛开展合作,旨在提升中医药治疗的疗效。

我们开展的治疗中风病急性期“脑梗塞急性期中医‘围攻’方案的疗效评估”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中医药治疗中风开启了新思路。2022年,我参与起草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项目“‘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国际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并于2023年在全球发布,标志着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广泛受到肯定,并在全世界推广。我牵头开展的以针灸中药为主的“中医整合疗法治疗不眠(失眠)的诊疗方案优化”获得重庆市卫健委中医药科研重点项目和重庆市科委集成示范项目,结题后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进行推广,该疗法提升了临床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效果,同时减轻了安眠药毒副作用,协助患者减少或停止服用西药。

同时,我基于《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研制出一套适宜重庆地域疾病特点的“冬病夏治”疗法,即“序贯式冬病夏治法治未病”方案获得了重庆市科委首批科技惠民项目,研究阶段在重庆市各区县推广应用,受到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和老百姓的欢迎。

医药导报:在您心目中,“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王竹行:一个好的中医医生首先应有良好的医德,应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标杆,以为病患服务为先,以为患者治好病为重心。同时,一个好的中医医生应具有精湛的医术,能帮助患者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带来的病痛。最后,一个好的中医医生还应该有历史责任感,做好传承、创新和发展,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

医药导报:若让您用几句话寄语未来中医药发展,尤其是针灸学科未来,您会说什么?

王竹行:近年来,作为重庆市针灸推拿学科带头人,我已带领团队加入国家科技部中医针灸临床研究中心。相信将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重大决策支持下和国家中医针灸临床研究中心这支国家队的引领下,我国的针灸学科将会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与中医学、中药学并驾齐驱。未来,针灸学科也可作为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医学,走向全球,服务人类。

记者 夏冰冰 通讯员 何倩

编排:黎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医药导报社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主办,西部唯一处方药广告发布全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