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组织的一纸公文,我从八里桥乡政府来到了寺耳镇政府工作,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兼统战政协干部。
寺耳镇地处大山深处的秦岭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主要山峰有华子骨嘟,最高点海拔1820米;最低点海拔1200米。平均海拔1600米。寺耳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明堂寺,故称寺耳。1949年,设寺耳乡。1958年,改寺耳公社。1983年7月,复设乡。1985年6月,刘家沟乡、柴湾乡并入。1997年4月,撤销胭脂河乡、寺耳乡,合并设寺耳镇。该镇地域面积80.8平方公里,辖寺耳街村、东庄村、史家沟村、刘家沟村、胭脂河村、王沟村、安子村、柴湾村、桑坪村、寨子湾村,共10个村42个组1100户4750人。2002年8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继续合村并乡建镇,伍仙乡撤销并入寺耳镇,镇域面积达到了147.2平方公里,辖19个村,71个村民小组,2040户8700人,并入了伍仙乡的窑口村、伍仙村、刘塬村、梁坪村、马河村、墁里村等。201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寺耳镇又合并了原陈耳镇,这是后话。
从洛南县城边的八里桥乡调到远离县城的寺耳镇,属于工作需要,也是一种无奈。寺耳镇人民政府驻地寺耳街,距离县城110里,而且不逢集,只是每天有几趟班车来往县城与小镇。寺耳过去也曾经辉煌过,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大秦岭深处的寺耳地区因发现和开采黄金而驰名省内外,可以说镇域之内,山上山下,车流如潮,人流如海,开矿的老板、背矿的民工、选矿的车间,到处都是,人丁兴旺,街道也十分的繁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金矿的开采和资源的整合,寺耳的繁华渐渐逝去,我2001年4月调入寺耳后,只能听到人们闲聊时说起过去的繁华和热闹,偶尔也能见到一些电碾子在私下里的碾金子,更多的是看到国营寺耳金矿还在运行之中,听说那时候洛南县每年生产黄金达到一吨,是全省的几大吨金县之一。但在我2006年调走之前听说金矿已经停产了,企业重点转产到黄龙去开钼矿了。
在寺耳工作,很辛苦。开始几年,我们每年都要集中一段时间配合村组干部去逐家逐户收三提留五统筹,那时候大部分群众生活也都不富裕,要交三提留五统筹的确不容易,但任务必须完成,在这大山之中,群众只能靠山吃山,背矿、挖药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样,也为我们的收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部分户及时就交了,但还有一些户跑十次八次都没有钱或者与我们躲猫猫,就是交不齐。记得我刚到寺耳,第一年就被安排在寺耳街村庙河组收款,村干部只把你引上门,以后就是你一个人去收款,一家跑几次,这在当时的前川还是少见的。年年都是这样,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2002年冬季我们一起在安子村收款的情况,一次去了几个人,住在安子村,白天群众忙,没有人,我们只有利用晚上,打着手电,踩着积雪,翻山越岭入户催收款项。晚上的秦岭山,经常刮大风,阴冷阴冷的,但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我们也只能坚守。就这样在安子村坚持了近一周,在干部和群众的配合下,基本完成了款项催收任务。好在2003年中央实施了费改税,三提留五统筹全面取消了,群众欢喜,干部高兴。
在寺耳工作,很惊险。在寺耳工作的六年,我先后经历了惊心动魄的2003年的“8.5”水灾,那时候石寺路寺耳街段正在改造建设,一些车辆来往行走于河道便道,8月5日那天中午,寺耳街以上,秦岭胭脂河片区突降暴雨,行走于河道的车辆还没有来得及驶离河道,上边的洪水就已经下来了,暴雨将在河道行驶的一辆拉矿粉车和一辆班车冲走了,好在班车被水冲翻了几个跟头后靠岸了,车上的几个旅客紧急撤离,爬上了山,幸免于难。而矿粉车司机则运气不佳,爬到车顶喊救命,还没有等到施救,几秒之后就被水浪冲走了,可怜的他几个小时之后在下游2公里处被找到,已经失去了生命,他的车辆也被冲到下游1公里处,只有车大架子了。之后我们还经历了2005年3月窑口村杨随虎连环杀人案、王沟村赵双印过激杀人案,那段时间,我们一边配合公安部门上山搜寻,一边做群众稳定改造,既十分辛苦,也整天提心吊胆!
在寺耳工作,很无奈。寺耳镇由于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所以干部几乎没有礼拜天之说,主要是集中休假,根据你个人工作和家庭实际,可以选择两周集中休一次假,也可以选择一月集中休一次假。寺耳街,就那么点大,工作学习之余,转也没有地方转,多数时间就是同事之间闲谝,也偶尔打打扑克看看电视喝喝酒,苦中作乐。这儿的干部流动慢,我到寺耳第三年后,有一次同事之间比先来与后到,镇机关和镇属单位几十名干部我排名为倒数第三名,也就是说,三年了,这儿只流动了三名一般干部。
在寺耳工作,很融洽。到寺耳工作,虽然有点远,对家里照顾不方便,但由于大家工作早出晚归,晚上经常在一起,所以领导之间、同志们之间、领导与同志们之间关系都处理的十分融洽。我初到寺耳时,镇党委书记是谭家文、镇长李涛、人大主席姚喜堂、副书记陶继续、纪委书记袁世忠、武装部长李永杰、副镇长张卫锋、柴会平。机关办公室,我是党政办公室主任、经济办主任樊炳科、计生办主任张永军、计生干部王颖、樊引霞。机关干部方面,组织干部王军平、纪检干部李志军、团委书记张枫、文秘干部陈霞、司法所长刘远志、综治干部黄鑫、民政干部李向阳、财务干部夏秀全、文卫干部孙小军、统计干部刘军、扶贫干部陈荣、闵淑锋、妇联干部陈小云、安监干部刘书平、岳建龙、司机杨锁子、打字员许文斌、综合干部张亭等。镇属单位负责人,财政所长贾文华、副所长王长锁、会计高亚锋,扶贫办主任刘卫虎、干部李天良、吴彩锋,计生服务站站长张军宏,工作人员余艳等,农技站站长刘俊平、林业站站长刘学民、畜牧站站长田和平、水利站站长田小平、经营管理站站长张瑞民、国土所所长肖云娥、派出所所长姚亚林、中学校长陈立军、中心校(小学)校长王景民(伍仙合并后为陈瑞民)、小学黄新锁、刘丹、卫生院院长惠斌、粮站主任李平义,广播站柴康乐、潘贵堂、文化站柴世华,还有税务所吴小民、电管站刘兴杰、工商锁黄开新、信用社王林虎、供销社崔安省、邮政支局姜伟、电信支局罗军等单位。2002年合并伍仙乡后,同事又增加了胡占军、张建军、罗会荣、罗铁绳、肖书生、朱西平等人,单位负责人和干部也有不少进行了调整,但大家不论在机关工作还是下乡工作,都加强沟通,相互成携配合支持,日常生活中也是你有我有大家有,互相关心,有福同享,同志之间的友情,保持得很好。还有村干部,寺耳街村惠刚、赵宗锋、杨恩厚、张玉田、柴湾村柴建民、柴彦民、柴小民、桑坪村李志堂、寨子湾村李三民、史家沟村姚堂娃、东庄村姜建仓、贺天录、胭脂河村袁焕年、殷水鱼、杨永宏、王沟村赵满盈、邓长安、孙锋、安子村樊银固等,合并以后的伍仙片区窑口村王建华、孙治斌、贺甲兴、白长存,伍仙村尤淑林、尤铁民,刘塬村刘文军、李彦斌,梁坪村张焕军、王喜旺,马河村任占红、黄新奎,墁里村张小海、张俊岳等许多干部,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一些虽然记不清名子了,但在县城等地方偶尔遇见,我们还都十分热情的打招呼,他们对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永远牢记在心,感恩在心!
在寺耳工作,很励志。在寺耳的几年,我坚持深入农村抓工作,写感悟和调研,先后在《洛南组工通讯》《商洛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十多篇,我因此被推选为洛南县第六届政协委员。同时,因工作突出,2004年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5年3月,镇领导人事调整了,新任的李书记和卢镇长到任后,工作抓得更紧了,早晨带领机关干部还集中跑步,工作安排汇报比较频繁,不到一年,党委会议记录,我就记了整整4大本子。这样的节奏和严格的管理,大家起初普遍不适应,后来都比较佩服了,因为当年干的工作真的不少,街道新修了,机关前楼启动建设了,东庄便民桥、窑口便民桥建成了,等等,一连干了七八件以前几年想干却因种种原因没有干成的事。工作的成效,换来了各级领导对寺耳工作的刮目相看,也取得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镇领导班子、镇村干部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2006年6月乡镇换届,寺耳镇推荐提拔了4名干部,我被考察提名到洛南县庙坪乡任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2006年8月我被任命去新单位报到。这期间,我在寺耳镇临时留守了2个月,又结识了新任的书记雷军、副镇长孙荣军、杨洋和镇长助理张方等新领导,2个月的共同工作,也是缘分呀!
感谢组织!感谢领导!感谢寺耳的同志们!
寺耳镇工作的五年多,留下了我人生许许多多难忘的记忆!
感谢寺耳干部!感谢寺耳人民!
作者简介:张福命,陕西洛南人,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长期在农村工作,忙碌的工作之余,爱写点见闻和感受,记录生活,留下个人和社会发展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