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 | 边区智慧的“解码者”—— “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马锡五

教育   2024-12-03 20:14   甘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学院深化“大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推动学院“精准思政”工作,创新“融媒+育人”模式,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寻迹》系列课程(第三季),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现实行动,为青少年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













NO.33——

寻迹 |边区智慧的“解码者”

 “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马锡五









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期“行走的思政课”走进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带领大家探寻陕甘宁边区的红色司法智慧和司法精神。



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法律发挥着定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揭开了法治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红色司法审判也由此深入开展。



毛泽东同志曾为马锡五题词:“马锡五同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指明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实质。马锡五审判方式之所以受到各界的称赞和支持,究其原因,与这种审判模式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时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马锡五、副院长乔松山共同签署《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指示信》,是边区司法工作坚持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在陕甘宁边区司法工作中的实践和运用。



马锡五在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时,经常携案卷下乡,深入群众,就地办案,逐渐形成了一套便利人民群众的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总结为三点: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就地审判,不拘形式;群众参加,解决问题。



“封捧儿婚姻案”是中国经典红色司法案例,也是时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专员、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在边区的司法实践。把婚姻自由的边区法律落到了实处,纠正了县司法处“婚姻无效”的错误判决,这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典型案例之一,是革命根据地司法队伍茁壮成长的重要标志。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在宣传《婚姻法》的热潮中,封芝琴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被改编为评剧《刘巧儿》。“刘巧儿”由此成为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实现妇女解放的典型代表,载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和法治建设史册。




马锡五在陕甘宁边区近七年的司法工作实践中,审理、调解了大量案件,解决了诉讼多年的疑难案件。而他却很少在城里升堂断案,法庭经常设在案发地点,哪里有案子,就到哪里开庭。他把党的群众路线、调解方法和优良作风运用到审判工作中,有效缓解了民间积怨,化解了社会矛盾,宣传了党的主张,为党赢得了民心。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法院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成立,中国法治史上首次在“法院”前面冠以“人民”,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马锡五审判方式成为人民司法和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得到继承和发扬,马锡五为民、利民、便民的司法情怀,成为司法和法治建设的永恒主题。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人们印象中的法官大多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手握法槌定分止争。新时代的中国仍然有一大批马锡五式法官,他们时常走出法院大楼,背着国徽开庭。在高山峡谷、雪原草地、田间地头、海岛渔村,都能看到他们主持正义的身影。这些基层法官身后的国徽,彰显的是法治的尊严和公平,映照的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点滴进步和成效。



时至今日,马锡五审判方式仍不过时,它也必将发挥新的社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人民立场是贯穿其始终的根本政治立场。



“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革命先辈们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是中国法治进程中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它穿越时空,诉说着法治建设的艰辛与辉煌,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本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往期回顾


🥇一金二铜!历史突破!

寻迹 | 匠心筑梦 技能强国——做出彩汽车人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甘肃赛区在兰州职业
“职教出海” | 兰职举办中马青年职教培训
军训落幕,青春开幕!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监制/冯天               主编/常鑫    

图/刘霞  康思凝  田芳菲 

责编/阎娇艳            编辑/张苗苗

投稿邮箱/3449950781@qq.com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传递兰职声音,服务兰职师生,讲述兰职故事,共享兰职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