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汉宋史研究探骊
【内容简介】
《王安石变法研究史(增订本)》分为“南宋时期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由来和发展”、“元明清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议”以及“20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的学术史”三编,梳理了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与南宋以后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联系。对影响南宋以来*高统治者、浙东学派、四库馆臣、近现代学者及其各类官私史籍和研究论著认识、评议王安石及其变法的价值取向,从政治因素、学术思想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理论层面,做了详细的剖析和诠释。
[作者简介]
李华瑞,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历史评审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执行编委,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张学者,西北大学宋辽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国内10数所高校、科研单位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宋史、西夏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出版个人专著、论集15部、编著7部、合编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
【目录】
目录
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与南宋以后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代绪论)/i
**编 南宋时期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由来和发展
引言 宋高宗对王安石变法的彻底否定/3
**章 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5
一、南宋时期王安石新学衰落的历史轨迹/5
二、南宋时期理学的兴起、发展与新学衰落的关系/10
三、南宋时期诸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及新法的批判/13
第二章 朱熹论王安石/20
一、朱熹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20
二、朱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议/22
三、朱熹对王安石人品的评价/27
第三章 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30
一、薛季宣、陈傅良对王安石新法的评议/30
二、陈亮、叶适不赞成王安石变革祖宗之法/32
三、陈亮、叶适对王安石经济改革措施的批判/35
四、浙东学派与熙丰时期反变法派思想比较/36
第四章 南宋时期主要官私史书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39
一、绍兴本《神宗实录》的重修/39
二、《宋朝诸臣奏议》的编撰与反变法派观点的裒辑/41
三、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对王安石事迹的选录(附论《丁未录》)/49
四、吕中《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的反思与批判/56
五、南宋时期王安石传记源流考/59
第五章 李焘笔下的王安石变法/67
一、李焘编撰王安石执政时期历史的主导思想/67
二、李焘对三种《神宗实录》的取舍/68
三、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77
四、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其新法的态度/83
附论:《续资治通鉴长编》节本与王安石及其变法/93
第六章 宋代笔记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101
一、王安石轶闻、事迹的流布/101
二、笔记小说作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基本态度/105
三、笔记小说对王安石个人形象的塑造/106
四、小说话本、讲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114
第二编 元明清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议
第七章 元朝史家笔下的王安石与王安石变法/123
一、马端临论王安石变法/123
二、《宋史》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盖棺论定/126
附录:《宋史 王安石传》/129
附论: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134
第八章 明清史家笔下的王安石及其变法/135
一、明清时期事涉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史学著作概述/135
二、明清史家述评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特点和基本观点/137
第九章 明清著名思想家以及*高统治者论王安石/145
一、丘濬《大学衍义补》论王安石/145
二、杨慎论王安石/148
三、李贽论王安石/151
四、顾炎武论王安石/152
五、王夫之《宋论》论王安石/154
六、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论荆公新学/158
七、颜元、龚自珍论王安石/160
八、明清时期*高统治者眼中的王安石/162
第十章 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167
一、对王安石总的评价/167
二、四库馆臣对论述王安石及其变法书籍的“彰善瘅恶”/169
三、有关王安石学术的评议/172
第十一章 “桑梓情深”:来自王安石故里 对“乡贤”的褒扬/176
一、陆九渊的《荆国王文公祠堂记》/176
二、章衮、陈汝锜对王安石新法得失的评议/179
三、李绂、蔡上翔为王安石“辩诬”/184
附论:杨希闵《王文公年谱考略节要》和《熙丰知遇录》/187
第十二章 金元明清士人散论王安石/189
第三编 20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的学术史
引言/201
第十三章 20世纪前半叶的王安石变法研究/203
一、严复、梁启超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203
二、对王安石变法时代、动机及其指导思想的讨论/211
三、对王安石新法的讨论/214
四、关于反变法派与变法派的斗争/221
五、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效果及意义/223
六、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224
第十四章 邓广铭、漆侠先生50年的王安石变法研究/229
一、邓广铭先生四写王安石/229
二、漆侠先生的王安石变法研究/233
三、邓广铭与漆侠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异同/235
第十五章 1950—1977年的王安石变法研究/239
一、1950—1965 年的王安石变法研究/239
二、蒙文通先生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243
三、批儒评法与“尊崇”王安石/246
第十六章 20世纪后20年的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上)/253
一、《王安石变法简论》的发表与三种不同评议意见的形成/253
二、王安石变法诸思想评价/261
三、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及其代表的阶级利益/266
第十七章 20世纪后20年的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中)/269
一、对青苗法的评价/269
二、对免役法(募役法)的评价/271
三、对均输法、市易法的评价/274
四、对保甲法、保马法的评价/277
五、对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的评价/279
六、对科举改革的评价/282
第十八章 20世纪后20年的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下)/284
一、宋神宗与熙丰变法/284
二、关于新旧党争的性质/287
三、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讨/289
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研究王安石变法的反思/293
五、难忘乡贤—抚州地区的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295
第十九章 20世纪后半叶台湾地区的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300
一、概说/300
二、绍继 20 世纪前半叶对王安石的评价/300
三、重建有关新法史实的努力/302
四、关于三不足说的考辨/305
五、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政争/309
六、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310
附录一 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重新认识
—为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而作/312
一、王安石文学研究/313
二、王安石经学、思想研究/317
三、王安石变法研究/328
四、简短的结语/344
附录二 各国对王安石的评价/346
附录三 参考文献/347
附录四 20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文献索引/357
后记/394
《王安石变法研究史》(增订本)后记/396
【精彩书摘】
**编南宋时期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由来和发展
引言宋高宗对王安石变法的彻底否定
北宋末年,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政权灭辽之后,于宣和七年(1125)发动灭亡北宋的战争。国难当头,宋徽宗不敢承担历史责任,匆忙让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钦宗上台,为了挽救危局,争取人心,*先贬窜祸国殃民的蔡京集团。右正言崔上章论蔡京误国,同时把矛头指向了王安石:
谏议大夫冯澥近上章曰:“士无异论,太学之盛也。”澥尚敢为此奸言乎。王安石除异己之人,著《三经》之说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于大乱,此无异论之效也。京又以学校之法驭士人,如军法之驭卒伍,一有异论,累及学官。
仁宗、英宗选敦朴敢言之士以遗子孙,安石目为流俗,一切逐去。司马光复起而用之,元祐之治,天下安于泰山。及章惇、蔡京倡为绍述之论,以欺人主。绍述一道德,而天下一于谄佞;绍述同风俗,而天下同于欺罔;绍述理财而公私竭;绍述造士而人材衰;绍述开边而塞尘犯阙矣。
与此同时,洛学传人杨时在论及蔡京集团祸国罪责时,亦上溯至王安石变法,并把矛头直指新学。在此“时议归重”的背景下,钦宗在革除宋徽宗朝的一些弊政的同时,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解除元祐学术禁令,四月“复以诗赋取士,禁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说》”;五月戊辰“罢王安石配享孔子庙庭”,降为从祀。六月下诏:“群臣庶士亦当讲孔、孟之正道,察安石旧说之不当者,羽翼朕志,以济中兴。”自此,王安石新学丧失了*尊的官学地位。
宋廷南渡以后,宋高宗表示“朕*爱元祐”,并把北宋亡国之罪由蔡京集团追及王安石。宋高宗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元祐史臣的基本观点重修《神宗实录》(详见后论);二是贬斥王安石新法,褒奖元祐更化。建炎三年(1129)四月,“举行仁宗法度,应嘉祐条制与今不同者,自官制役法外,赏格从重,条约从宽。罢上供不急之物。元祐石刻党人官职、恩数追复未尽者,令其家自陈。许中外直言”。六月己酉,司勋员外郎赵鼎言:“自熙宁间王安石用事,肆为纷更,祖宗之法扫地,而生民始病。至崇宁初,蔡京托名绍述,尽祖安石之政,以致大患。今安石犹配飨庙庭,而京之党未族。臣谓时政之阙,无大于此,何以收人心而召和气哉?上纳其言,遂罢安石配享神宗庙庭。靖康初,廷臣有请罢安石配飨者,争议纷然,至是始决。”“以司马光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又云:“初,上既数下诏褒录元祐忠贤,而朝廷多故,有司未暇检举。及是,上谕大臣曰:‘此事议论已久,终是行遣未尽。内中收得《元祐党碑》,即降出,令录所司,一一契勘褒赠。’遂追封(吕)公著鲁国公,(吕)大防宣国公,谥正愍,(范)纯仁许国公,皆赠太师。”绍兴元年(1131)九月,右司谏韩璜言:“今日祸*,实自王安石变新法始”,遂追夺授予曾布之子曾纡的褒奖。值得注意的是,宋高宗把其贬斥王安石变法褒奖元祐更化的做法说成是秉承徽宗的意旨:“恭闻太上内禅之日,已自悔为奸臣蒙蔽,乃属其大臣,令辅渊圣,尽用司马光政事。逮朕嗣位以来,遵用太上玉音,追复元祐臣僚官职。”这应是宋高宗为父兄开脱亡国罪责的又一伎俩,但实际上可能并不如此。据蔡鞗《北狩行录》所载,宋徽宗一行虽被金兵押解迤逦向北,“然绍述神考之志,未尝忘怀,适有货《王安石日录》者,闻之,欣然辍衣而易之”。另据刘一止为沈与求所作行状云:“上尝从容言王安石之罪,在行新法。”沈与求对曰:“王安石以己意变先帝法度,误国害民,诚如圣训。”接着沈与求又引申论道:“然人臣立朝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心术之邪正,扬雄名世大儒主盟圣道,新室之乱,乃为美新剧秦之文;冯道左右卖国得罪万世,而安石于汉则取雄,于五代则取道,臣以是知其心术不正,则奸伪百出,僭乱之萌,实由此起。自熙宁、元丰以来,士皆宗安石之学,沉溺其说,节义雕丧,驯致靖康之祸,污伪卖国,一时叛逆,尚逭典刑,愿陛下明正其罪,以戒为臣不忠者。”g这段对白清楚地表明了宋高宗君臣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真实心态,无须再用所谓“太上玉音”来遮掩。
**章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一、南宋时期王安石新学衰落的历史轨迹
王安石新学既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也是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的主要学派,特别是熙宁八年(1075)七月《三经新义》(亦称《三经义》)正式由朝廷颁发到全国各级公立学校后,直到北宋末年,新学作为官学在儒家诸学派中*领风骚达五六十年之久,“熙宁以来,学者非王氏不宗”,“自熙宁、元丰以来,士皆宗安石之学,沉溺其说”,“当大观、政和间,士唯王氏《三经义》《字说》是习”,“自王氏之学达于天下,其徒尊之与孔子等,动之以卓诡之行,而矜之以华丽之文,如以锦绣蒙覆陷阱悦而从之,鲜不坠者,行之六十余年”。
随着南宋初年王安石变法遭到彻底否定,新学亦受到相当大的冲击。虽说新学在南宋初年遭到很大的冲击,但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却并没有很快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因为:①“士之习王氏学取科第者,已数十年”,他们反对完全抛弃王安石的学说,“忽闻以为邪说,议论纷然”e。②创建于熙丰之际的理学,其传人虽趁南宋初时局转变之际力倡理学,理学由此兴起,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理学的传播多限于理学的门人和一批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政客,因而在其兴起之时,在社会上还缺乏替代新学所必需的影响和坚实基础。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宋*高统治集团还没有把王安石的新学与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的政事完全等同起来,即所谓“安石政事虽不善,学术尚可取”,宋孝宗也认为“安石前后毁誉不同,其文章亦何可掩”。有鉴于这三个原因,新学在南宋孝宗乾道、淳熙以后才真正走向式微,而被彻底否定,则要到宋理宗淳祐以后。这可从以下三方面得到验证。
(一)从朝野士人对新学的议论看新学在南宋的地位
绍兴年间,理学的传人胡宏曾对孔孟儒学的正传有一段议论:
大宋之兴,经学倡明,卓然致力于士林者,王氏也、苏氏也、欧阳氏也。王氏盛行,士子所信,属之王氏乎?曰:王氏支离,支离者不得其全也。曰:欧阳之文典以重,且韩氏之嗣矣,属之欧阳氏乎?曰:欧阳氏浅于经,浅于经者不得其精也。曰:苏氏俊迈超世,名高天下,属之苏氏乎?曰:苏氏纵横,纵横者不得其雅也。然则属之谁乎?曰:程氏兄弟,明道先生,伊川先生也
虽然,胡宏此段文字的宗旨是要为二程争孔孟儒学的正统传人,但他也不能不承认“王氏盛行,士子所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绍兴时期理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尚不能完全与新学相匹敌。
乾道、淳熙间,四川士大夫员兴宗曾论及洛学(即理学)、蜀学、新学的优劣:
昔者国家右文之盛,蜀学如苏氏,洛学如程氏,临川如王氏,皆以所长经纬吾道,务鸣其善,鸣者也。程师友于康节邵公,苏师友于参政欧阳公,王同志于南丰曾公,考其渊源,皆有所长不可废也。然学者好恶,入乎彼则出乎此,入者附之,出者污之,此好恶所以萌其心者,苏学长于经济,洛学长于性理,临川学长于名数,诚能通三而贯一,明性理,以辨名数,充为经济,则孔氏之道满门矣,岂不休哉
先师漆侠先生在《宋学的发展和演变》一文中引用此段材料后说:“员兴宗对三家所学之长的评论是否正确,是另一问题,但他认为三家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则值得注意。从这一侧面也反映了,荆公之学即使到宋孝宗时在社会上仍然有它的重要影响。”
乾道、淳熙以后,因张栻、朱熹、吕祖谦等人对理学的传承,程朱学派已臻成熟,并在社会上传播日益广泛,从而也扩大了它的影响(详见后论)。加之,理学家们对王安石新学不懈地批判,乾淳以后,新学便呈式微之势,理学的影响终于超过了新学,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九月,理学信徒胡卫有一段关于宋代文风三变的议论:
臣闻河洛由文兴,六经由文起 皇朝承五季陵夷之后,士气卑弱,二三圣人作而新之,朝廷之上号大手笔如杨亿、王元之,虽尚拘昆体,而场屋间,王曾试有物混成赋,识者即以公辅期之。自后欧阳修、尹洙专以古文相尚,天下竟为模楷,于是风一变,遂跨于唐矣。
熙宁以来,凡典章号令若王安石之造意平雅,苏轼之发语纯明,体律之至,弗可及已,譬犹蓻木,在扶质以立干,不止于垂条而结叶也;程颢、程颐又以洙泗之源流,兴于伊洛间,士之所趋一归于正,于是文风再变,遂越于汉矣。
南渡之后,视草代言之任,间有作者,大抵属对精密,加之温丽,而其弊至以颂上之辞为谄下之语。近在淳熙,惟文祖嘉尚正学,粤有洪儒,所传益粹,薰陶渐染,一时学者,皆根抵乎义理,发明乎章句,文风三变,几至于道
胡卫在这里虽然讲的是宋朝文风变化的三个阶段,但由于他开章即说“河洛由文兴,
出版信息
著者 李华瑞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802675
版次 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出版时间 2024-11-01
用纸 胶版纸
页数 397
套装数量 0
正文语种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