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政治学
Chenghai Institute of
Global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第一届澄海历史政治学研究奖
评选结果公告
为推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促进历史政治学学科发展,激励社会科学研究者产生原创性、高水平学术成果,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一家立足于学科发展的高端思想库,特设“澄海历史政治学研究奖”。
自2024年10月下旬开放参评以来,第一届澄海历史政治学研究奖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共收到了近百名学者的参评材料。2024年12月,评审委员会根据“第一届澄海历史政治学研究奖”公告中的要求,经初审、通讯评审、终审环节,于12月13日在澄海高研院第一届澄海历史政治学研究奖终审会上确定了获奖名单。
历史政治学发端于中国人民大学,为了客观地体现历史政治学的发展状况,我们有限度地推举了三位人大学者。同时,为了鼓励更多同行投身于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政治学研究团队的王续添教授、姚中秋教授和黄晨副教授,都表示优先奖励校外同仁。对他们表达敬意!
徐勇、陈明明、杨光斌
王裕华、任锋
刘伟、马雪松、孙砚菲、席天扬
何家丞、刘九勇、莫盛凯
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
2024年12月13日
杰出贡献奖获奖人简介
徐 勇
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政治学部部长、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经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研究成果连续四届获得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一届一等奖。
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基层治理研究。发起并推动大型“深度中国调查”,共同发起和推动“基层中国制度”研究。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1992)、《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997)、《包产到户沉浮录》(1998)、《国家化、农民性与乡村整合》、(2019)《田野政治学的构建》(2021)、《关系中的国家》第一、二、三卷(2019、2020、2023)等。
陈明明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党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史。
发表《作为知识体系建构的中国政治学:经验、历史及其意义》、《中国政府原理的集权之维:历史与现代化》等多篇历史政治学论文,代表性著作(编)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马克思主义政府原理的中国逻辑》、《比较政治制度》等著作和教材。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论文)奖。
杨光斌
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
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历史政治学和世界政治学的研究。代表作有《世界政治理论》、《中国政治认识论》、《观念的民主与实践的民主》、《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历史政治学:中国政治学的范式革命》、《政治的概念:历史政治学的知识论原理》和The Historical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
一等奖获奖人及参评成果简介
王裕华
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成员。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著有《中国法制的兴起》和《中华帝国的兴衰》,《中华帝国的兴衰》荣获美国政治学会比较政治最佳图书奖。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政治学评论》《比较政治研究》等期刊,并担任《美国政治学评论》等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
参评成果
任 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1994-2005年先后于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接受历史学训练。2005年起,先后于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任教。研究专长为中国政治传统与政治理论。先后出版专著《道统与治体:宪制会话的文明启示》(2014)、《立国思想家与治体代兴》(2019)、《共和立国与治体新论:钱穆历史政治学研究》(2024)。《立国思想家与治体代兴》获得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政治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担任《中国政治学》(辑刊)主编、《政治思想史》、《天府新论》学术编委,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参评成果
二等奖获奖人及参评成果简介
刘 伟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从事基层治理、政治心理与当代中国政治等方面研究。著有《难以产出的村落政治》《普通人话语中的政治》《中国民众政治心理研究》《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基本问题初探》《多元社会中的民主》(译著)等,专著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近年来关注历史政治学研究,并参与相关讨论,在《文史哲》《探索与争鸣》《复旦学报》《学海》发表“政治学中的历史之辩”、“论量化历史对历史政治学的价值与风险”、“普通人的政治史”、“探寻历史政治学的过程追踪之道”等论文,多被转载或引用。
参评成果
马雪松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吉林大学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院研究人员,《协商治理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参评成果
孙砚菲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柏林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芝加哥大学讲师、哈佛大学客座副教授。研究涵盖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和质性社会学,涉及宗教变迁、宗教运动、世俗主义、宗教民族主义、帝国与民族国家等议题。在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Theory and Society、Modern China、《社会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两度获科学宗教研究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专著《Religious Change in Post-Mao China: Towards a New Sociology of Religion》将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评成果
席天扬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博士,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经济学学士和硕士。研究兴趣包括新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研究题目涉及当代中国官僚选拔和政府治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历史制度分析视角下的官僚体制、大国分权和国家能力,以及比较政治学视角下的制度博弈和领导人行为。在Journal of Politics,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海内外中英文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参评成果
青年奖获奖人及参评成果简介
何家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讲师,《中国政治学》编辑部主任,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
参评成果
刘九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5年进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史。
参评成果
莫盛凯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一带一路”安全部级研究基地副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培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政治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译著、教材4部,参与多本著作撰写,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The National Interest、《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评论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撰写多篇研究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
参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