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聊虚拟电厂,咱们聊聊社会事件。
还有人记得信小呆吗,当年的阿里锦鲤女孩,如今没钱没工作的她,被诊断出有抑郁倾向。姜萍,又一个阿里——市场经济王者的受害者。
姜萍事件概括起来,就是达摩院利用草根逆袭、女生逆袭、中专逆袭的故事享受了一批泼天流量,搞出这样一个造假事件,愚弄了14亿人,而如今毫无损失,等到双十一人们再次遗忘达摩院的过错,但是姜萍的人生却就此改变,做完一个媒体狂欢下的木偶,失学、搬家、网暴,人们提到这个名字永远记得她的作弊行为,她的人生上限必定受限,事件责任应该在姜萍吗?我想不全是,甚至大部分不是,姜萍代表的是我们在社会洪流中无力而随大流的群体,是一个被收割的群体。
姜萍这个事件让我有点难过的是,草根逆袭的故事我们都爱看,因为我们总幻想自己就是那个草根,但这个事情最后的真相告诉我们,中专吊打北大清华的情节不要带入现实,现实不是爽剧,想要获得成功,“接近猝死的努力”、“惊为天人的天赋”、“父辈积累”总得有一项,但可惜我们大部分人好像常态是一个都不占。而达摩院是什么人,是社会顶端精英,他们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对社会底层缺乏怜悯。
一、姜萍事件回顾
(一)天才少女的诞生与质疑
2024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17 岁中专生姜萍在预赛中从一众名校生中突围,拿到 93 分好成绩,全球排名 12,成为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她的出现如同一颗闪耀的新星,迅速引发全网关注。然而,很快就有网友提出质疑,找到疑似姜萍平时考试的分数成绩单,对其此前成绩并不突出却在竞赛中取得惊人成绩表示怀疑;也有网友指出姜萍解题视频里板书格式不规范,质疑竞赛成绩;还有人认为比赛是开卷的,质疑成绩是作弊的结果。
此时达摩院在公布成绩前就大肆宣传,正是媒体抓住了每个人都有的期待咸鱼翻身的单纯愿望,在消费人的美好愿景。我想,这个板书,就是达摩院采访者安排的。
(二)反转与各方反应
11 月 3 日,官方公布姜萍在预选赛中,其老师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姜萍提供帮助,违反了 “禁止与他人讨论” 的规则。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竞赛组委会也表示诚挚歉意,承认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将吸取教训优化规则。姜萍本人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打击,原本被夸赞为 “数学天才” 的她瞬间沦为笑柄。
二、姜萍为何被称背锅侠
(一)成人利益游戏中的棋子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数学竞赛事件中,姜萍无疑成为了成人利益游戏中的牺牲品。其老师王某某为了增加自己在决赛时读题和答题的机会,违规对姜萍进行指导(这个过程我认为是王老师为了增加自己答题时间,借用姜萍的身份注册账号,姜萍根本不懂也不想着如何参加比赛),却将这个年仅 17 岁的少女推到了风口浪尖。她本应在中专校园里安静地学习和成长,却被卷入了这场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纷争。
(二)舆论压力下的受害者
姜萍在舆论场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成为了事件的受害者。当她在竞赛中崭露头角时,媒体的大肆宣传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让她瞬间成为了 “寒门贵子”“爆冷逆袭” 的代表。然而,随着质疑声的出现,舆论迅速转向,对她进行口诛笔伐。在这个过程中,姜萍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如今她的形象和声誉在这场舆论风暴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从一个被夸赞的 “数学天才” 瞬间沦为众人指责的对象。
三、达摩院的罪魁祸首之嫌
(一)把关责任缺失
阿里巴巴达摩院作为赛事组委会,在监考管理方面存在明显漏洞。一个网络的开卷考试,可想而知各个选手都在团队作战。在判罚定分过程中,对于姜萍这样特殊的晋级情况,达摩院明知少见却不加以核实,反而将其作为宣传工具。在审核推广环节,更是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对姜萍的宣传视频在未充分核实其成绩真实性的情况下就大力制作并推广。正如上游新闻指出,“至少今年这一届,公益旗号下难掩利益的色彩”。达摩院本应严格把关各个环节,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然而却为了流量故意炒作,这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刻意隐瞒真相
当网友们对姜萍的成绩提出质疑时,达摩院以 “不要影响选手比赛” 为由,谢绝了所有媒体采访。这一操作导致全网没有任何媒体能真正接触到选手本人,更无法了解真相。怀疑者只能凭猜测合理怀疑,而支持者因为信了来自达摩院的官方消息与怀疑者互掐得更凶。更可恶的是,达摩院的数学竞赛负责人印卧涛还出来 “辟谣” 说姜萍没有造假。达摩院这种刻意隐瞒真相的行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舆论更加混乱,进一步加剧了事件的发酵。
(三)事后甩锅行为
11 月 3 日发布的 “2024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轻描淡写地用一句 “这也暴露出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撇清了主办方的责任。要知道,这个所谓的全球数学竞赛从 2018 年至今已经举办了 6 届,按说怎么着都是一个成熟的大赛了,还用所谓的 “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 来搪塞,实在说不过去。达摩院这种事后甩锅的行为,让公众对其失望至极。
(四)专捡软柿子捏
很多人都质问 “只有姜萍和她的指导老师在初赛的开卷考试过程中和指导老师有讨论的情况吗?其他高校、学校有没有其他违规的情况?” 但达摩院在 “说明” 中都避而不谈。这种只针对姜萍一方进行处理,而对其他可能存在的违规情况视而不见的做法,有失公正。达摩院似乎在专挑软柿子捏,这让公众对其处理方式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五)含糊其辞引争议
对于广大网友关心的 “姜萍在初赛中是否作弊” 的问题,达摩院试图用一句 “据调查了解,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 来搪塞。但是 “王老师到底是怎么帮助的?具体提供了多少帮助(一个人做了两份试卷?还是仅提供部分辅助?)等网友真正关心的问题,“说明” 中都拒不交代,企图蒙混过关。那你又如何认为其他参赛者没有指导行为?达摩院这种含糊其辞的做法,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公众需要的是明确的答案,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回应。达摩院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将姜萍架在火上烤,同时也损害了自身的公信力。
四、可怕的是,发言权仍然在学阀手里
在姜萍事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底层翻身的爽剧似乎并不存在。
从事件的一开始,姜萍的出现就如同一个异类,打破了传统的精英教育格局,她的中专学历和自学经历正是流量的爆点。达摩院作为赛事的组织者,本应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为所有参赛者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然而,在姜萍事件中,达摩院看到的是流量红利,而非学术正义。
最后三点:
1.这个事件让我有点害怕的是,我感觉我们身边,我们可能还有一部分人,是达摩院那个拿着摄像机,不得不去编剧本的人。
2.浙大拒绝了网友要求破格录取姜萍的做法,如今看来,守住了学术界的操守,值得点赞。
3.请大家对未成年人姜萍多一点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