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总是玻璃心、动不动就崩溃?聪明的家长都做到了这3点(推荐)

教育   2024-11-24 22:29   福建  

















































者:马顺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大家好,我是小果妈妈。


前些天,我去儿子学校参加了一场亲子活动,发生了这样一幕,很是感慨。


游戏期间,小朋友需要用棍子把球推到终点,谁用时短,谁就赢。


儿子好胜心强,用力推球向前。


可越想赢,球越“不听话”。


看到其他同学领先,他心里越发着急,直接犯规踢球。


最终,儿子排名倒数。


游戏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这个结果却让儿子当场大哭,还引来不少孩子“围观”。


而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少见,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因为一道题不会,就砸文具;


吃饭没有别人快,就发脾气;


为了赢得比赛,就撒泼耍赖。


如此种种,多是孩子“玻璃心”的表现。


竞争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


小到游戏,大到升学考试,竞争无处不在。


从小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态度理解和面对竞争,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也会对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遇事总是“玻璃心”,未来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比起孩子失败后哄他、夸他,培养他的“抗挫力”显然更重要。


那么,怎么做呢?以下三点,助孩子建立“抗挫”好心态。


突破看不见的“绳”:

降低心理预期

《超级育儿师》这档节目中,一位妈妈因为孩子脾气大,来求助育儿师。


一番观察后,育儿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多是受妈妈影响。


于是,育儿师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环节:


先是准备了很多彩色绳子,之后要求妈妈列出平常对孩子的要求。


每说一个,就在身上捆一条绳。


过程中,她说出了关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等几十条“家规”。


在绳子用完后,育儿师问了一句“你还有什么要求吗?”后,妈妈崩溃大哭。


她终于意识到,每一个要求,都是一根“绳”。


“绳”越多,孩子的束缚就越多,自主能力也越弱,更难有对抗挫折的自信。


而孩子遇到问题就暴躁,本质上是不曾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经历,最终降低了他的容错率。


我们要避免用那些看不见的“绳”,剥夺孩子的成长。


想让孩子内心强大,家长应该少要求、多鼓励,避免用“完美化”的标准要求孩子。


正如一句话所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感受。”


多谈感受,少提要求,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给孩子松绑,让“自我”成长,才能抵御万难。


打开茶壶盖上的小孔:

预留更多空间

生活中不难发现:家里的茶壶,盖子上都有个小孔。


倒茶时,打开小孔,壶嘴就出水,按住就停水。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壶内外有气压差。


按住小孔倒水,空气进不去,无法改变里弱外强的气压差,所以茶水出不来。


打开小孔倒水,空气进入,需要更多空间,茶水就被倒出来了。


这一点,还原到家庭教育中,亦有参考意义。


当孩子遇到困难哭闹时,若是强行喝止,或者直接包办,都会削弱孩子的探索精神。


这相当于堵上了茶壶的小孔,缩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间。


可一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正取决于他的探索能力有多强。


那么,如何打开“茶壶的小孔”,增强孩子的探究能力呢?


(1)等一时,给孩子一点思考时间


同事小刘曾向我传授育儿经验,受益匪浅。


她的孩子喜欢拼乐高,但稍大点的乐高拼起来较费时。


时间一长,孩子开始不耐烦,中途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暴哭”。


每次见此情形,小刘会等3分钟再去“帮忙”。


她说,这3分钟让她更了解孩子。


通过观察,她能判断出孩子的承受力边界,同时也给了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时间,对家长来说,可以知其子;对孩子来说,可以炼其志。


犹如茶壶内外,融通流动,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成长空间。


(2)忍一时,不发怒,不说教


“孩子没耐心,父母暴脾气”,是当下不少家庭的通病。


家长一生气,动辄说教,吼孩子。


孩子恐慌,自信也会受损。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人性本身需要寻求价值感,当孩子哭时,家长会解读为“自我无能”,因此焦虑。


面对此类问题,父母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孩子哭,是因为遇到困难,并不代表我失败。”


当父母从焦躁的气氛中退出来,才能有更多的耐心倾听和共情孩子。


而孩子也能从中获得支持和自信。


与其让“说教”增添孩子的挫败感,不如适当保持沉默,用行动传达观点。


(3)退一步,引导孩子发散思考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能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多角度寻求解决办法。


比如,对于“比赛”这件事,就可以从“强化自身能力”和“削弱对方条件”,以及“改善比赛环境”三个角度来制定计划。


我们可以通过多提问,来启发孩子的思维。


比如,“这次比赛你觉得要怎么做才能赢?”“你的对手情况怎么样?”“在所有项目中,你更擅长哪类项目?”


办法多了,困难就小了。改变思维模式,给孩子更大的“容量”。


父母“容量”越大,孩子舞台就越大。


抛出稳固的锚:

增加抗挫动力

轮船要停靠,就要有结实稳固的锚。


要想孩子有强大的“抗挫力”,也需要一个情绪反射条件。


这个条件,在心理学中,叫做“心锚”。


条件反射起作用的过程,就是“心锚效应”。


知乎网友@夏天就曾利用“心锚效应”,改变了他不爱学习的儿子。


为了让儿子专心背书,夏天把孩子房门锁了,然后在阳台做起了烤肉。


烤肉的香味馋醒了睡懒觉的儿子。


可是夏天告诉他,想吃就得背书。


为了吃上烤肉,孩子第一次突破了“背书只会背封皮”的毛病,硬着头皮背完了第一篇。


背完之后,夏天打开房门,满足了孩子吃烤肉的心愿。


类似的事情,夏天总是换着花样反复做。


渐渐地,孩子也不再那么抗拒背书,甚至还会因为顺利完成“任务”而自豪。


背书虽苦,但忆起吃烤肉的“甜”,便觉得,这“苦”也没那么苦了,这就是“心锚”的作用。


有人说:“当你希望孩子把一件事做好时,不要去纠正他的行为,而是要增加他的动力。”


给孩子种下正向“心锚”,可以削弱孩子的畏难情绪,增加孩子的抗挫动力。


那么如何设置心锚?


首先,充分了解孩子,找到令孩子开心的表情、动作、话语、物品;


接着,在孩子有畏难情绪时,反复使用这些“工具”,直到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工具”上,持续几分钟,以加深正向情绪。


比如,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妈妈的拥抱。


当孩子出现”玻璃心”时,别急着口头教育,而是先抱住孩子,并且持续几分钟。


此时,被“妈妈抱着”的温暖情绪,会消解一部分“攻克困难”的痛苦。


这就让孩子有了再次面对困难的心理支撑。


待他们有了抗挫的动力后,心态会更平稳,意志会更坚强,更擅于在不完美的现实生活中,摸索出应对世界的方式。



孩子虽小,但他们的内心不见得脆弱。

有时,是父母给了孩子脆弱的温床。


学会把“脆弱的苗”从温室移出来,让他们经历风雨,沐浴阳光,才能见识天地的广阔和无常。


点个在看愿你的孩子,咽得下挫败的苦,享得了成功的福,日益努力,而后风生水起。

作者简介:有用的话只说一次,有价值的人生只过一回。我是马顺,用文字绣花的长期主义者。



* 近期高喜欢值文章推荐

(点击下方蓝字标题可前往查看)


◎ 如果你有儿子,一定要带他看看这9幅漫画,堪称人生教科书🔥🔥🔥🔥

孩子赖床又磨蹭?除了催和吼,这3个小方法一定要试试!🔥🔥🔥

◎“儿子的脸被同学打到破相” ,这位妈妈的做法,连老师都甘拜下风🔥🔥🔥

◎ 别一直伤害我们的男孩!给男孩父母的5条建议🔥🔥🔥



育儿知识

(资料都在关注后获得)

回复“夜奶”,学习戒夜奶的正确姿势

回复“睡觉”,了解宝宝睡觉哼哼唧唧不踏实是怎样造成的

回复“母乳”,查看母乳喂养的最佳断奶时间回复“辅食”,获取辅食喂养完全指南

回复“不要吃”,查看哪些食物宝宝不要给宝宝吃



小果妈妈
小果育儿管家是200万家庭解决育儿难题的阵地!0~6岁宝宝的喂养护理/早教启蒙/育儿知识这里都有。任何育儿问题可直接留言给我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