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跨界融合·创新未来
2025年1月11日-12日,2025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大会暨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承办。大会以“跨界融合·创新未来”为主题,共设3场大会报告和4个专题会议,聚焦大中小学贯通式培养模式与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校等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共计500余人现场参会,有效汇聚了领域产学研优质资源,为推动我国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了力量。
2025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大会暨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研讨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崇海;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牛晓莉;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王飞跃;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张剑武;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张楠;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辛景民;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肖俊;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王蕴红;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教授张俊;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王坛;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天文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继峰;中国自动化学会联邦数据与联邦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数据堂(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齐红威;《教育家》杂志副总编王湘蓉等出席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李少远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牛晓莉;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崇海分别致辞。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主持
郑南宁院士指出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几乎人类社会的每个领域都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正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通过科普的方式,将科技的力量和知识传递给大众,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并积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科普的意义在于“连接”,科普的价值在于“赋能”,科学知识的普及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基础,只有当公众充分理解科学技术,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致辞
杨孟飞院士指出,本次大会聚焦科普教育人才共同培养,意义重大,尤其在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要为学生创造丰富且多元的实践机会,解决现实问题,切实提升他们的创业思维和实际运营能力,使其成为能够驾驭未来科技浪潮的栋梁之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致辞
牛晓莉副校长指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科技实力和人才素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国科大一直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科教融合发展战略,致力于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与此同时,国科大也在持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致辞中牛晓莉副校长希望本次大会进一步推动我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普教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牛晓莉致辞
赵崇海副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当下科学教育迎来最佳发展时机,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多年来长期专注于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队伍素养的精进提升,并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实践,搭建起涵盖面向师生的多元交流、研习及实践平台。致辞中赵崇海副理事长期望借此大会为契机,深度探索多元合作模式,为人工智能科普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崇海致辞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王飞跃为大家作了题为“新AI与新时代的人才与培养”的报告。王飞跃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各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与技术正重塑各行业生产模式与工作方式,为社会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转变,未来人才需具备跨学科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以适应AI时代需求。教育体系亟待改革,传统模式应与AI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算法意识、编程能力,强化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等关键能力。同时,推广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全程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紧跟技术与社会需求变化。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王飞跃作大会报告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天文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继峰作了题为“AI赋能下的天文科学教育”的报告。报告展示了天文AI大模型的训练成果,并深入探讨了其对科学教育尤其是天文学方向科学教育的推动作用。刘继峰台长以天文AI学习社区为例,探讨了基于天文学研究范式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思路,旨在引领天文学教育与天文科学闭环发展。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天文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继峰作大会报告
中国自动化学会联邦数据与联邦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数据堂(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齐红威作了题为“大模型之下的人才需求及发展趋势”的报告。齐红威总经理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的快速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模型推动下的元宇宙时代,人类将和智能体共存,这一趋势促使我们主动或被动地调整学习方式,进而引发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报告还探讨了未来可能需要的几种人才类型,包括数据工程师、大模型训练师等角色。
中国自动化学会联邦数据与联邦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数据堂(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齐红威作大会报告
大会期间举行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各获牌单位涵盖多元教育科研主体,它们将借助自身优势开展智能机器人展览、编程体验营等丰富活动助力青少年科技启蒙;重磅发布中国自动化学会团体标准《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和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体系化的指导,帮助一线课程教学教研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遵循国家人工智能基础人才培养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要求,为青少年阶段人工智能核心素养基础建立提供参考标准和辅助支持。
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中国自动化学会团体标准《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发布
此次大会特别设置了“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高峰对话环节,由《教育家》杂志副总编王湘蓉主持,王飞跃、张剑武、李少远、侯增广、刘继峰、齐红威等六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贯通式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为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思路与见解。
“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高峰对话
此外,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研讨会、大模型技术赋能教育研讨会也陆续在大会期间举行,十余名专家学者分享科普、教育领域最新成果,共话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说明会,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包括AIGC技术应用在内的17赛项的规则、流程、评价标准及机制;名师工作坊特邀北京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高凯、北京市第十一学校教师郑子杰两位教师深入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引入中学科学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
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大会暨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研讨会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的一次有力实践。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切实发挥了“转化器”的关键效能,推动了高端科研资源科普转化,精准赋能科普工作者与科技教师群体,整合产学研多方优势资源,打通科普与创新人才培育之间的梗阻,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道路,更为迈向科技强国筑牢根基。
END
往期文章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82544542(综合)
010-62522472(会员)
010-62522248(宣传出版及大赛 )
010-62624980(财务)
010-82544541(学术活动)
传真:010-62522248
邮箱:caa@ia.ac.cn
中国自动化学会新媒体矩阵
喜欢的话点击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