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让“归去”更文明

时事   2025-01-27 17:03   青海  



文明殡葬

破除丧葬陋习 树立文明新风

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让“归去”更文明



殡葬改革,让“归去”更文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自古以来,人们对生死充满敬畏亲人离去,

悲痛万分遗体火化,归于生土,重回自然,

让文明新风吹拂大地


在我国传统丧葬文化中,人死之后讲究入土为安,要让逝者走的风光、体面,更不能破坏遗体,因此很多人不愿意进行火葬,他们认为火葬是"挫骨扬灰"。民间这种朴素的丧葬思想无可厚非,但从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来考虑,殡葬改革势在必行,火葬取代土葬是必然。

01

节约殡葬用地,保护耕地

在过去,人死之后通常会安葬在自家的墓地,南方地区大多安葬在山上,而北方平原地区只能安葬在自家的耕地,这其实是对耕地的一种占用。

而今天推行火葬之后,遗体火化后通常会将骨灰盒安葬在公共墓地或者直接寄存在殡仪馆。公共墓地一般建在难以开发的城市用地和农村地区的荒山贫瘠之地。不仅如此,火化后的每个骨灰盒占用墓地的面积都是有要求的,一般不超过0.5平方米,这比棺材占地要少得多。那些寄存在殡仪馆的骨灰盒占地面积就更少了,一个骨灰架可以寄存上百个骨灰盒,所以殡葬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节约殡葬用地,减少农业用地的占用,这对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意义重大。

文明殡葬

02
缅怀祭奠先人,弘扬中华民族新精神
在过去,人死之后一般要停尸三天,有些地区甚至会停尸五天、七天甚至更久。停尸期间,丧家人要每天招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有些地区还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以示感谢。虽然丧家人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确定葬礼的规格,但大部分都倾向于大办特办。有些丧家人还会请人看风水、选坟地、出大殡等,这些治丧过程相对浪费。
推行火葬之后,城市地区的葬礼通常在殡仪馆举行,而殡仪馆治丧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告别仪式也比较简单。这有利于摈除旧的丧葬陋习,减少铺张浪费,文明节俭办丧事


03

节约木材,减少地下污染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一口棺材所需的木材要比一个骨灰盒消耗木材多得多,火葬在节约木材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土葬将遗体直接下葬,遗体在地下会发生尸体现象,逐渐腐败发臭,这些腐败物质很可能会渗透到地下,污染土地,甚至污染地下水。而火葬则不会有此现象发生。

文明殡葬

总之,推行火葬的目的在我国的《殡葬管理条例》中写得很清楚:节约殡葬用地,摒除传统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来      丨文明河南
编      辑丨马晴雯
审      核丨马昭玉
监      制丨韩海珍

循化融媒
一、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在新闻宣传、广播电视等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二、负责广播电视新闻、民生、社教、文艺等节目的采访、编辑、制作、录制、传输工作,对广播电视节目审查把关;三、积极做好对上报道和广播电视节目参评,完成外宣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