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科学家用自己培养的病毒治好了自身癌症,专家警告他人切勿效仿 | 科研圈日报

学术   2024-11-11 12:08   北京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生物医学


欧洲一科学家用自己培养的病毒治好了自身癌症,专家警告他人切勿效仿


开展癌症疗法“自我实验”的病毒学家贝亚塔·哈拉西(Beata Halassy)来源:Ivanka Popić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近日,一位科学家乳腺癌复发后成功利用自培病毒获得治疗的案例引发伦理讨论。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University of Zagreb)的病毒学家贝亚塔·哈拉西(Beata Halassy)在 2020 年发现自己之前接受乳房切除术的部位乳腺癌复发,因无法再接受化疗,她决定自行采用溶瘤病毒疗法(OVT)来对抗癌症。


这种疗法利用病毒攻击癌细胞并激发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主要针对晚期转移性癌症,并且目前世界各地都没有批准用于治疗任何阶段乳腺癌的 OVT 药物。哈拉西利用一种被用于儿童疫苗的麻疹病毒和一种只会引发轻微流感样症状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来攻击她的癌细胞,这两种病毒都已被用于 OVT 临床试验。在连续两个月的时间里,哈拉西的一位同事将这两种病毒直接注射到她的肿瘤组织中。通过治疗,哈拉西的肿瘤大幅缩小,变得更软,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此外,肿瘤与周围的胸肌和皮肤分离,使得手术切除变得更加容易。手术后的病理分析显示, 哈拉西的免疫系统已被 OVT 激活,能够攻击病毒和肿瘤细胞。哈拉西随后接受了一年的抗癌药物治疗,目前她已经无癌生存 4 年。


哈拉西的自我实验取得了成功,但她在发表这一特殊成果的道路上遇到了阻碍:由于道德伦理上存在争议,她的自我研究遭到了十余次拒稿。研究人员警告说,其他人不应该尝试这种做法。癌症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接受传统治疗。哈拉西本人也表示,她的治疗需要大量科学知识和技能积累,不太可能有人能够模仿。最终,这项研究 8 月 23 日发表于《疫苗》Vaccines)。此外,哈拉西今年 9 月刚刚获得了一项研究 OVT 治疗家庭癌症的研究资助,转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自然》新闻)



· 留学认证


教育部将对 13 所国外院校的学历学位认证加强审查


11 月 6 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称将对 13 所国外院校的相关认证申请加强审查。加强审查期间,上述院校相关认证申请的处理期限将相应延长,原则上自提交认证申请之日(含)起不少于 60 个工作日。此次加强审查的院校名单: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 神经科学


“湿狗”为何化身“钻头”?科学家找到神经科学原理


社交媒体上一度非常流行的“柴犬钻”meme 来源:X 截图


被淋湿的狗会通过甩动迅速清除毛皮上的水,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毛哺乳动物中的非随机本能反应,但这一动作背后的神经机制尚不为人所知。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确定了触发“湿狗”甩动行为的神经回路,涉及一类名为无髓鞘 C 纤维低阈值机械感受器(C-LTMR)的皮肤触觉感受器以及与之相耦合的脊髓-臂旁核神经元通路


有毛哺乳动物的皮肤上分布着超过 12 种感觉神经元,包裹着毛囊的超灵敏触觉感知受体 C-LTMR 就是其中一种。在人类身上,C-LTMR 负责感知拥抱或抚摸等愉快的触觉,但对于狗和其他动物来说,该受体会在外界物质导致毛发弯曲后被激活,提醒它们及时去除皮毛上的异物,这一机制将动物的触觉延伸至皮肤以外。研究人员在实验小鼠身上滴葵花籽油以触发“湿狗”甩动,结果发现,所有小鼠都能够在 10 秒内感知并开始甩掉这些液体,且对滴在后颈部的油滴最为敏感。在利用基因编辑消融小鼠身上大部分的 C-LTMR 后,它们的甩动行为与未经改造的对照小鼠相比减少了 50%。为了探索 C-LTMR 发出的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路径,科学家进一步追踪到参与处理疼痛、温度感知和触觉等感觉的脊髓-臂旁核环路。通过光遗传学阻断脊髓神经元和臂旁核神经元的活动后,研究人员发现小鼠的甩动行为大幅减少,但抓挠和梳理毛发等活动依然照常进行,验证了这一神经回路可以特异性地调节“湿狗”甩动行为。这项研究为未来探索 C-LTMR 过度活跃与人或动物的皮肤过敏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研究论文 11 月 7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自然》新闻,Science



· 学术不端


美国顶级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者因学术不端被停职,涉及价值 3000 万美元的新药研发项目


《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近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凯克医学院(USC Keck School of Medicine)在职工邮件中宣布,著名的阿尔茨海默病和卒中研究员、该校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贝里斯拉夫·兹洛科维奇 (Berislav Zlokovic) 进入“无限期休假”,空缺职位由神经科学家斯蒂夫·凯(Steve Kay)代理。此外,兹洛科维奇还辞去了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联邦资助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一职。


兹洛科维奇是研究血脑屏障在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之一,但2023 年一封长达 113 页的举报信曝光其合著的 37 篇文章明显存在数据和图像篡改。这些文章涉及一项卒中药物(3K3A-APC)研究,资金投入高达 3000 万美元。兹洛科维奇认为,3K3A-APC 可以减少因血栓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损伤,然而,信中显示,患者死亡率在服药一周内相比对照组增加了 4 倍。据悉,该药物的临床试验已被其公司赞助商正式取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已要求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退还近 200 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兹洛科维奇实验室的 4 位成员曾匿名表示,兹洛科维奇经常向他们施压,要求他们只提供支持其假设的数据,并鼓励篡改数据。(《科学》新闻)



· 生命演化


动物色彩信号演化曾在过去一亿年间经历剧变


草莓毒箭蛙用其鲜艳的颜色吓退捕食者 来源:John J. Wiens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近日发表于《生物学评论》Biological Reviews)的一项新研究揭示,动物色彩信号的演化经历了一次剧烈的爆发,约在一亿年前开始迅速发展。


研究分析了动物色彩视觉的演化历程,探讨色彩在动物和植物中的不同功能。结果发现,动物色彩视觉大约在 5 亿年前就已出现,而色彩鲜艳的水果和花卉则分别在约 3 亿年和 2 亿年前才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动物的警告色信号比性别吸引色信号更早演化,约在 1.5 亿年前就已出现,而性别吸引色信号的出现则是在 1 亿年前。研究还指出,尽管色彩视觉在动物体内早已演化,过去一亿年内动物体内色彩信号的爆发性增长仍十分显著。尤其是辐鳍鱼类、鸟类和蜥蜴等物种,可能是这一爆发性演化的主要推动力。这项研究为进一步理解色彩在动物和植物进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研究动物如何感知和使用不同色彩开辟了新方向。(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编写:陈钰婷、马凤娟、杨梦、字鑫楠、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麻疹病毒,来源:NIAID, CC BY 2.0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环球科学科研圈
《环球科学》杂志旗下综合性学术传播与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