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卫生
广东 9 月以来新增 1 万余例登革热患者,吃布洛芬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来源:Pixabay
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2024 年第 43 周( 10 月 21 日至 10 月 27 日),全省新增报告 1785 例登革热病例。此前的两周,广东全省新增报告登革热病例数均超过两千。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从 9 月 9 日起至 10 月 27 日这一个多月内,广东全省新增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累计过万。10 月,佛山、广州一些医院用来收治登革热患者的床位,一度出现紧张情况。
登革热是经伊蚊(即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及骨头痛,严重者会出现出血甚至死亡。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治疗的重点是用止痛药控制疼痛。目前有观点认为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原因是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但也有医生表示,该药物可以在限定条件下使用:如果登革热患者没有出现胃溃疡或者消化道溃疡基础疾病的,或者血小板不低于 80 或者 80 以下,使用布洛芬这类药物可以起到退热和缓解疼痛的帮助作用。(广东省疾控中心,第一财经)
· 中国空间站
神舟十八号三名航天员成功返回地球
新华社消息,11 月 4 日 01 时 24 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 4 月 25 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 名航天员在轨驻留 192 天,期间进行了 2 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新华社)
· 人才流动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已转赴广州实验室工作
来源:广州实验室官网
根据澎湃新闻消息,长期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石正丽研究员已赴广州实验室工作。
广州实验室于 2021 年 5 月正式成立,科研和临床园区分别坐落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大坦沙岛,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控领域的新型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担任广州实验室主任。根据广州实验室官网公布的信息,石正丽自 1990 年 7 月起长期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于 2000 年 10 月起任研究员,2024 年 5 月转赴广州实验室担任研究员。石正丽是从事新发传染病病原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主要开展蝙蝠等野生动物新病毒发现与鉴定、生物学特征、病毒跨种感染机理和传播规律等研究,在蝙蝠冠状病毒的分布和遗传进化、SARS 病毒溯源、新冠肺炎病原鉴定和溯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澎湃新闻,广州实验室)
· 热点事件
阿里发布数学竞赛情况说明:涟水中专教师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
11 月 3 日,2024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公布,共有 86 名选手获奖。竞赛组委会在情况说明中表示,在本届竞赛中,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和其指导的学生入围决赛,引发社会关注。情况说明指出,根据决赛阅卷结果,二人未获奖。据调查了解,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组委会致歉称,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作为一项旨在为数学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的民间赛事,将认真听取各方的批评和建议,吸取教训,优化规则,让竞赛活动更加规范。欢迎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和监督。
与此同时,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官方微信号也发布情况说明:“据调查了解,在 2024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中我校教师王某某对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经研究,我校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达摩院官网,涟水中专)
· 神经科学
可植入大脑定位癌细胞的石墨烯芯片首次进入临床试验
《卫报》(The Guardian)消息,近日,英国索尔福德皇家医院(Salford Royal hospital)迎来了石墨烯大脑芯片的首次临床试验,有望为脑肿瘤的治疗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石墨烯是一种比钢硬 200 倍、但只有一个原子厚的材料,20 年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University)的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分离了石墨烯并因此荣获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该芯片大小与邮票相当,利用石墨烯的卓越导电性能,能够精确区分癌细胞与健康神经细胞的电信号差异,为手术提供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在手术中,医生将切除患者的一块头骨,并将具有数千个电触点的石墨烯芯片放置在大脑顶部。芯片通过发射电信号刺激脑细胞,并接收其反应,从而精确识别出癌细胞的位置。由于癌细胞对芯片产生的电刺激没有反应,手术团队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并去除患病细胞,同时保护健康神经元。此外,该芯片还能检测来自脑细胞的甚高频和甚低频信号,这对于研究中风和癫痫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石墨烯芯片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脑瘤手术的标准工具之一,为脑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案。科学家们也相信,这项技术将为他们提供新的视角,以更好地了解大脑在患病状态下的运作和相互作用机制。为全球数百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卫报)
· 植物遗传学
这片森林其实是同一棵树的“副本”:研究揭示地球最古老植物之一的长寿秘诀
美国犹他州的潘多森林(Pando,拉丁语意为“我蔓延”)是一片由近 50 000 棵克隆体植株组成的大规模无性系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林,它们的地下部分来自同一个庞大的根系,地上部分占地达 42.6 公顷。
近日,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研究人员对这片森林中 500 多棵克隆体植株的体细胞组织样本进行了遗传测序分析,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模型,结合附近湖泊沉积物中的古花粉证据,确认其已经存活了 16 000 至 80 000 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研究还发现,潘多植株均为三倍体,虽然这能使得植物细胞更大、植株体型更大,提高适应能力,但也意味着它们无法进行有性繁殖,只能克隆繁殖。通过分析潘多在反复克隆自身时出现的近 4000 个体细胞遗传突变,研究人员发现,空间距离与潘多家族成员遗传组成的相似程度之间存在十分微弱的正相关性,整个森林的遗传信息呈现出较为均匀的混合模式。这暗示了植物中或许存在某种遗传机制,可以防止有害突变在克隆体基因组之间的积累和传播,因此它们不会因持续克隆而患病或严重退化,未来,研究人员希望从细胞水平寻找有关遗传保护的确切机制。研究论文 10 月 24 日在预印本平台 bioRxiv 发布,尚未经过同行评审。(《自然》新闻,bioRxiv)
· 动物表型
科学家揭示鹦鹉羽毛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
来源:Pixabay
鹦鹉是地球上色彩最鲜艳的动物之一,包括黄色、橙色、红色、蓝色和绿色,目前已知鹦鹉的羽毛色彩是由一种名为鹦鹉黄素的色素所决定的。鹦鹉通过调整鹦鹉黄素,使羽毛呈现出黄色、橙色或红色,黄色与羽毛纳米结构产生的蓝色相结合,可以形成绿色。然而,科学家们一直无法解释鹦鹉调整鹦鹉黄素的作用机制。近日,葡萄牙波尔图大学(Universidade do Porto)的研究团队利用生化技术和遗传分析,发现鹦鹉黄素分子末端基团的氧化状态在羽毛颜色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鹦鹉黄素由不同长度的碳原子链组成,研究人员发现,当鹦鹉黄素的碳链以醛基结尾时,羽毛会变成红色,如果羧基取代醛基,羽毛就会变成黄色。鹦鹉羽毛由黄变红,是因为羧基和醛基鹦鹉黄素的浓度不同。红色羽毛含有大量的醛基鹦鹉黄素,而黄色和绿色羽毛的羧基鹦鹉黄素含量较高。通过对暗色鹦鹉的遗传和生化分析,研究人员还确定了与颜色变化相关的基因组区域,该基因编码一种催化脂肪醛氧化为羧酸的醛脱氢酶(ALDH3A2)。鹦鹉体内这种酶的含量越多,羧基鹦鹉黄素的浓度越高,羽毛颜色就越黄。该研究对人们理解动物界的颜色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 11 月 1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科学》新闻)
编写:陈钰婷、杨梦、马凤娟、魏潇
编辑:魏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