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小笔记,来看一个有趣又容易读错的字——蠡,它有三个读音:lǐ、lí、luó🤔
开始前,做个小测试:
读音这么多,平时读错就可以理解了,不过既然看到了,就花几分钟时间学会它哟,知识就是如此,慢慢积累起来就多了。
(蠡·篆文)
🐛 蠡(lǐ):
动词:虫子啃蛀木头,形容器物久磨将断的样子。比如,古代形容一把剑用久了,剑刃磨损得快要断了,就可以用“蠡”来形容. 人名地名:如春秋越国大夫范蠡,河北省蠡县,江苏无锡市东南的蠡湖.
🥄 蠡(lí):
名词:瓠瓢,用葫芦做的瓢,古代用来舀水或其他液体。《汉书·东方朔传》中有“以蠡测海”的用法,形容用小瓢去测量大海,比喻见识浅薄. 相关词汇: 蠡升:容量为一升的瓢子. 蠡帽:形状像瓢的头盔,用于防护矢石. 蠡勺:用瓢作为勺子,量取液体. 蠡见:比喻那些肤浅的见识.
🐞 蠡(luó):
名词:通“蠃”,指蜾蠃昆虫,这种用法较为少见,如汉代班昭《东征赋》中提到的“得不陈力而相追”.
🌟 小贴士:
构字解析:蠡字由“彖”和“䖵”组成,写做,“彖”是“椽”之省笔,本义为承屋瓦的圆木;“䖵”表示很多虫子,甲骨文写作“䖵”,即,表示虫之总名. 本义演变:古籍中,“蠡”字的本义是虫子啃蛀经年老屋的椽子,后来引申为器物腐蚀或磨损而将断的状态.
笔记虽短,依旧希望你能学到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