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骰子”不读shǎi ,错了这么多年是时候纠正了!骰怎么读、什么意思?温庭筠竟然用它表达了深入骨髓的相思!

文摘   2024-12-05 16:49   内蒙古  

本篇笔记,写的是:,今人和古人对这个字都很熟悉,与之有关的行为充斥着生活的角角落落。即便如此,也少有人真正掌握过“骰”字本身,往往这种字也成为各种类型涉及文字考试的座上宾,本篇来学它!

骰字正确的读音为tóu,《正韵》对其注音为“徒侯切,音头”,常用于词语“骰子”,并行的民间口语“色子”读音为shăi zi,所以人们很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而将“骰子”错读为shăi zi,这是不正确的。

不过,《国语辞典》将shăi列为骰的又音,《正字通 • 骨部》有“骰取投掷义,俗读色”的记载。

来看下“骰”的构字:骰字篆文写做,由部件骨、殳构成。

左侧的“骨”,甲文为象形字,像人或动物的骨头,“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在“骰”字当中,以骨为部首,也强调了骰子的传统制作材料——骨头。

早期的骰子形状差异较大,面数较多,已见有十四面体、十六面体和十八面体,看上去近于圆球,但棱面分明。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了六面体,与今天的骰子形制接近。制作材料各异,较早期多为兽骨制成,也有木制的,后有铜质、石质和瓷质。

唐代,骰子的点数上开始增加描红,其中一点和四点为红色,其余点数为黑色。据传唐玄宗在一次游戏中连喊“四”,结果真的掷出了两个四点,于是下令将骰子上的“4”和“1”描红。

右侧的“殳”,即表音也表义,是“投”之省笔,投字从手从殳,本义为投掷,《说文》说:投,擿(掷)也。

由骨、殳构成的骰字,表示一种骨质的赌具,民间俗称“色子”,局内人将其投掷出去,对顶面点数符合预判者胜

《广韵 • 侯韵》:骰,骰子,博陆采具。

《类篇》:骰,博齿。

骰子在古代各朝都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工具,用于博戏定输赢,将游戏的胜负交给了比较公平的骰子,增加了游戏的悬念和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性。

《新五代史 • 梁广王朱全昱传》里便有“太祖宴居宫中,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的描写。

当然,骰子不一定只出现在好赌之人的圈子,文人雅士的聚会中,骰子更是成为了交流观点、结实新友的纽带

温庭筠在《南歌子词二首》中,用骰子表达女子对情郎的相思之情,这样写到: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诗人通过精巧的比喻和双关语,将骰子上的红点比作象征相思的红豆,这种红深深嵌入精致的骨质骰子,象征思念深入骨髓,难以割舍。通过寻常事物作比喻,设想巧妙、别开生面,对难舍难离的强烈爱意跃然纸上。

你可曾有过这样深入骨髓的相思?

古韵今风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