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分享: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各种自然的外在力量都在威胁和束缚着人们,因此,人们崇拜自然,并产生某一氏族同某种动物或植物存在着血缘联系的幻想,从而把它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也就是这个氏族的祖先、保护神和标记。
本篇笔记,写的是“侂”字,非常生僻的一个字,不过要提到韩侂胄,可能就不觉着那么陌生了。很多字就是这种,实际上以前见过,只是后来缺少一种语境,就觉着陌生了。
韩侂(tuō)胄,字节夫,南宋时期权倾朝野的重臣,亦为外戚,其父韩诚官至宝宁军承宣使,其母乃宋高宗吴皇后之妹,侄孙女更是宋宁宗恭淑皇后。韩侂胄在任内,力主北伐,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其政治手腕与军事决策,皆显示其欲恢复中原之雄心。然而,由于将帅乏人,北伐最终功亏一篑。
在金国示意下,韩侂胄最终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杀害,首级被送往金国,以此订立了屈辱的《嘉定和议》。他在后世评价中颇为复杂,既有力主抗金、恢复中原之赞誉,亦有专权误国、引发内乱之非议,他的一身,是南宋历史上不可回避的一页。
来看“侂”字!
侂字的读音为 tuō ,与常见字“托”字同音,《说文解字》里对侂字的注音为“寄也。从人,它声。他各切”。
一、造字本义
“侂”字篆文字形,由人、宅构成。左侧的“人”,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侧立的人形,本义为人。右侧的“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居所。
造字本义为:动词,暂时寄居他人家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亻”,将篆文字形中的宅写成“乇”。古籍多以“托”代替“挓”和“侂”。
二、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说:侂,寄也。从人㡯声。㡯,古文宅。他各切。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当中做了进一步解释,说“侂”字的本义是寄托,与“托”在音义上相同,但俗作“托”是不正确的。他引用《玉篇》引《论语》的例子,说明“侂”字可以表示寄托生命的意思。
三、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提到,“侂”是“仛”的本字,也有写作“託”的,主要用来表达寄托、依托之意,与“托”音义皆同。古籍中常用“侂”来表示将某事或某物交托给别人,如“可以侂六尺之孤”,意为可以将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人。同时,“侂”也有毁坏的意思,如《广韵》所言。
四、含义与用法
古字书里的内容,简单了解这些,来总结下侂字的含义和用法:
①动词,表示寄托或依托。
《广韵》中提到“侂,毁也。”这里的“侂”字用作动词,表示毁坏的意思。
②动词,表示交托或寄托。
《说文解字·人部》中解释“侂,寄也。”清·段玉裁注解:“此与托音义皆同。”《玉篇·人部》也提到:“侂,寄也。《论语》云:‘可以侂六尺之孤。’”这里的“侂”字用作动词,表示将某物或某人托付给他人,即寄托或交托的意思。
③动词,表示毁坏。
《广韵》中对“侂”字的解释为“毁也。”,表示“侂”字在古汉语中也有表示毁坏的含义。
小结:“侂”字的读音为“tuō”,含义为寄托、依赖,也可指安定、平静。在古文中,“侂”还有通“托”的用法,表示委托、托付之意。
本篇关于汉字“侂”的笔简单写这些,希望你一如既往能学到新知识。如果你有哪个字不太了解或者需要进一步研究,也可以评论处告知一起学习,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