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绿色发展“账本” 看赤峰高新区的降碳之计

民生   2025-02-03 09:36   内蒙古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赤峰高新区凭借坚实的发展基础和显著的绿色低碳优势,成功跻身其中,成为全区首家试点园区。面对日益凸显的结构性降碳压力,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赤峰高新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作为蒙东地区唯一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园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集聚区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绿色发展之路走且必须走好。2024年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187.76亿元,其中东山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14.5亿元,增长15.26%。

引导重点企业绿色化转型,全力推动冶金、化工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自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试点批复以来,赤峰高新区积极开展试点建设工作,以绿色低碳为基础,加快建设“百万吨级铜产业基地”“高性能合金、冶金产业区域综合体”“硫酸与氟化工产业发展功能区”和“先进新材料生产基地”。

在此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指导推进试点工作,2024年4月,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同步制定了工作和进度管理台账。启动了多项重点任务,达成了战略合作。

2024年5月,以“碳路先行绿动赤峰”为主题召开了试点建设工作部署会暨专项任务启动会。组织编制《赤峰高新区碳达峰试点工作政策指导手册》,在搭建平台、构建体系、打造示范项目、培训宣传等4个方面14个领域开展工作。收录了国家、自治区政府以及发改、工信、能源等8个部门的相关文件,为试点建设工作提供系统、有力的政策支撑。2024年,高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约4.5%。

       

此外,在推进重点任务方面,赤峰高新区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绿能高地”,探索构建以风、光、生物质新能源发电为主体,以火电为基础,以储能为辅助,以电网为保障,基于构网型增量配电网建设,构建80%以上绿电供应的微电网,打造低电价高绿电比的能源保障洼地,引入绿电偏好型、电价敏感型项目。同时,加快构建绿色、安全、新质的产业生态,谋划实施冶炼烟气回收、冶炼尾渣处理以及尾矿回收再利用减排项目,变“排放大户”为“绿色财富”。

2025年是赤峰高新区的攻坚提升年,也是建设“两千亿园区”、升级国家高新区的关键一年。赤峰高新区将聚焦打造“科创高地、两千亿产值、绿色园区”目标。打好高新区“六大攻坚提升战”,在产业发展上,主攻“五链两群”,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升级国家高新区工作。围绕碳达峰综合能碳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健全碳达峰试点园区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赤峰高新区正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用转型书写发展的底色,用绿色增添可持续发展的成色,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全媒体记者:陶鸿伟
编辑:杨柳
一审:曹哲 石铁鑫 王丽超
二审:池梓茗 王东华
三审:刘玉欣 丁兴华



赤峰融媒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赤峰融媒
赤峰市融媒体中心官方新闻宣传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