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竞赛
清浅时光,如歌岁月。掬一束冬日暖阳,赴语文赛教之约。为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促进语文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深度思考,通过大单元教学实践落实语文要素,12月4日至12月11日我校举行了高年级语文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陈亚利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教学中,陈老师引导学生先想象画面,再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整个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读文感悟,深度学习写作方法。陈老师注重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本课中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落实课堂的生长点,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最后,借助资料走进鲁迅描写的时代,深度理解文本,体会文中的情感,了解写作意图。
孙菲老师所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本节课以图入情,以读悟情,以写抒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责任感。“家如何:众口同声话辉煌”“为何书:断壁残垣诉苦难”“家书何:民族复兴当自强”“笔下心声:新时代少年说”,课堂设计环环相扣,逐步递进,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将自主学习与交流展示完美结合。构建了“立标、对标、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评价体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胡秀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课。课堂初始,胡老师带领学生研读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让学生知悉大单元的学习目标。而后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指导,带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文言文世界。通过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讲故事,让学生在合作中走进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受他们从相遇相知到不相忘。接着,结合资料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知音情感,在合作诵读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课堂上老师激情讲授,学生深入知音情境,深刻领悟了知音情感和知音文化。
卢作莉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她紧紧抓住“中华不振”这四个字,层层深入,拓展补充背景资料,让“中华不振”的现实给予学生心灵的冲击,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感悟中华不振的现实,从而明白周恩来为何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卢老师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激起了孩子们心中的满腔怒火,将课堂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她适时引导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出自己读书的原因,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杨丹妮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杨老师通过创设讲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注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情感教育融入文言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贾巧艳老师此次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贾老师通过四个明确的教学任务串联起了整个课堂。在课堂中,贾老师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借助表格明确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小组合作梳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探寻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伟大志向的原因,抓住课文中“中华不振”这一线索,学生边读文边思考、边读边批注,在此基础上畅所欲言,抒发感情。因为当时的时代距今比较久远,为方便理解,学生课前搜集了很多当时的背景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帮助他们理解“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从而明确少年周恩来的报国之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在当下的社会“为什么而读书”,在思考、书写、分享中,将个人未来规划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每个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报效祖国的爱国种子。
张企盼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感受巴金先生生动的描写,带领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提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课文中对鸟的天堂的细致描绘,学生了解到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在课堂上打开心灵的窗户,迎接知识的曙光,探索自然的奥秘,感受生命的力量。让学习成为一次美妙的旅行!
E
N
D
撰稿:胡秀
摄影:高语组教师
编辑:王颖
审核:李莎
签发:骆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