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庐赠书| 在伦理课堂,寻找校园霸凌的解法

文摘   2024-12-06 19:50   浙江  

内容简介】

《正义教室》

〔日〕饮茶 著  张雅蒙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24年9月

什么是正义?怎么做才是对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讨论了2500年,现在他们得到答案了吗?
在东京一所私立高中,有学生因遭受严重霸凌而自杀身亡,此后学校在校园里设置了无数个监控摄像头。随着校园逐渐恢复平静,学生中却出现另一种声音,认为校方此举侵害了个人隐私,强烈要求撤除摄像头。学生会会长山下正义为了找出答案,被迫选学了伦理课,思考何谓正义的本质。
在风祭封悟老师的点拨之下,山下正义与三位女生最上千幸、德川伦理、自由学姐展开激辩,哲学史上三种不同的伦理学说间火花四溅,求知的过程中更是逐渐暴露出每个人都存在的不为人知的伤痛过往……
《正义教室》在四位同学的有趣互动和令人深思的故事中深入哲学殿堂,以小说形式探索了从苏格拉底到福柯的思辨:“正义”究竟是什么?它该有怎样的标准?人们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追求幸福?
【作者简介】
〔日〕饮茶,知名企业家,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在博客上以轻快简明的风格解读哲学、科学等领域知识,并开办哲学沙龙“这个哲学超厉害”,希望人们把哲学思维引入日常生活,受到众多读者欢迎。
著有《史上最强哲学入门:西方哲学》《史上最强哲学入门:东方哲学》《史上最强尼采哲学入门》《叛逆就是哲学的开始》《14岁开始的哲学入门》等,累计销量超过39万册。














三种正义:平等、自由、宗教



“什么是正义?”
伦理课刚一开始,风祭封悟老师就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
当然,没有人回答。准确地说,是压根儿没几个同学在认真听讲。
我们学校的学生需要从日本史、世界史、地理、伦理当中选择一门作为特别课程,其中伦理课最不受欢迎,因此教室里也显得比较冷清。
为什么伦理课人气这么低呢?我大概能猜到原因。像日本史、地理这类课,大家了解学习内容是什么。可伦理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一时间很难说清楚。
“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上伦理课了。这个课是学什么的呢?”
没有同学回答,不过风祭老师并不在意,而是继续讲课。高领毛衣加上秃顶的脑袋,再配上一副略微泛红的眼镜,极具个性的外表很难让人想到他竟然是位老师,所以,他也因此闻名全校。
“首先从字典上的意思来说,所谓伦理,有这么几个含义:‘作为人需要遵守的道义’‘道德’‘正义’。也就是说,‘伦理课’可以说是‘正义课’,你们可以把伦理课当作讲授‘正义是什么?’的课。”
听了这番话,我稍微有点失望。什么呀,伦理课就是讲“正义”的课啊。早知道就不选了。因为这种东西根本不可能有答案。
“山下正义君,你是学生会会长,对吧?”
正当我想得入神时,老师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把我吓了一跳。不过仔细一想,这也不是那么意外的事情。
因为我坐在第一排,就在老师眼皮子底下。顺便一提,为数不多的其他同学都坐在教室的后面。选伦理课的同学基本上都是石头剪刀布的输家——日本史、世界史满员之后,大家通过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选地理课、谁选伦理课。这些人正是因为输了才选择的伦理课。
他们当然没什么动力,所以盘踞在本来就很冷清的教室后几排,开始各自学习其他课的内容。
老实说,我也想这样,也想在最后一排优哉游哉。但是坐在我旁边的副会长伦理是不会允许我这么干的。
“学生会成员应该是全校学生的楷模。”
以此为座右铭的伦理,绝不会认可“明明前排有座位,却要坐在后排听课”的行为。
所以,我现在坐在第一排。左边是伦理,右边是千幸,被她俩夹在中间。而自由同学则以她惯有的散漫姿势坐在最后一排。虽然她是高年级学生,但今年好像为了配合学生会成员,特意选了伦理课。对于不屈服于副会长的胁迫、我行我素地坐在最后一排的自由,我是打心底里羡慕的。
总之,学生会全体成员都选了伦理课。
“那我就来问一下你,什么是正义?”
“呃,嗯……正义就是……做出正确的行为……吧?”
由于想不出什么体面的话,我赶紧瞎说了一个答案,不过我这个回答也太幼稚了吧。就好比别人问什么是头痛,自己回答“就是头很痛”……有点丢脸。别说后面那帮人了,光是左右的学生会成员的脸我都不敢看。
“原来如此,正义就是做出正确的行为……虽然是极其直白的回答……不过也是正确的。这个答案又直率又拉好感,还不错。”
这好像是一个很令老师满意的答案。
“如他所言,正义的确是‘做出正确的行为’。那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请设想一个这样的情况:‘杀掉少数人,多数人就可以得救。’置身于此番情景中,你们能做出‘正确的行为’,也就是说能够选择‘正义’吗?”
这好像叫作“电车难题”。
1.失控的电车前面有5个人,放任不管,电车将会把他们碾压致死。
2.拉动拉杆可以改变电车的行进路线,从而救下这5个人。

3.但这样做,电车会驶向另一条有1个人的轨道。本来与此毫无关联的一个人,将会因电车碾压而丧命。

换言之,这个问题是在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一边?重点在于是应该保持原状,对这5个人见死不救,还是应该牺牲1个人去拯救这5个人?不久前,有一门国外的课上了热搜,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我印象很深。
“‘为了救大多数人,牺牲少数人的生命也没关系’,这样的想法无论怎么都是违背正义的。话虽如此,但如果出于这个原因就任由那些惨不忍睹的大灾难发生,恐怕也不正确。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多数的一方是70亿人,少数的一方是1个被判了死刑的杀人狂,请试想一下这种情况。即使这样,难道你们也要任由这70亿人死亡的大灾难发生吗?”
不,再怎么想也不能。但是,假如那个人是自己的爱人、家人、不可替代的人,又该如何……
这种情况下,即使多数的一方是100人、1000人,或是全人类,也会有人选择救少数的一方吧。嗯……这样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
“学生会会长怎么看?”
“啊?我觉得……大家各有各的选择吧。”
完了。突然被老师点名,我下意识地这样回答了。
当然,这个回答是我的真心话。不过,对于这类问题,最糟糕的回答就是“大家各有各的选择”。何况我还是学生会会长,也算是肩负着解决各类问题的使命,暂且不论我的真实想法如何,这种听上去放弃思考的回答是万万不可的。
瞬间感觉有点不妙,可我不敢转头,只是用余光悄悄瞟了一眼左边。副会长伦理正低着头,嘴角紧闭,全身略微颤抖。坏了,她的怒气值即将爆表。看来这个回答在她那儿完全不及格。
“‘各有各的选择’?原来如此,这也是一个非常直率的回答啊。”
老师太善良了……对于我缺心眼儿似的回答,风祭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一丝不悦,而是继续讲课。风祭老师平时可是相当毒舌,学生稍有不慎,就会被他吐槽个没完。今天竟如此宽宏大量,我真是感激不尽。
“如他所言,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表面上看会因人而异,实际上也是如此。如果这样的话,围绕该问题讨论‘正义’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不,其实不然。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当人处在类似的情况下,他们会如何对正义作出判断呢?我们可以分析他们的判断标准,探讨其合理性。”
老师转过身去,开始在黑板上写些什么。
“那么,当人在判断何为正义的时候,其判断标准是什么呢?其实,正义的判断标准大体上只有三种类型。”
嗯?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何为正义这种问题,每个人有各自的回答,绝不可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想的话,自然就会觉得思考、讨论与正义相关的话题毫无意义。
虽然说“大家各有各的回答”,但风祭老师仍然提出“正义的判断标准大体上只有三种类型”。我忽然被他的话勾起了兴趣。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三种词语之后,转过头说道:
“人类的三种‘正义的判断标准’,就是‘平等、自由、宗教’。”
答案出乎意料地简单。真的只是这样吗?
“真的只有这三种吗?肯定有人表示怀疑吧。我希望你们能够稍微把视野放宽,从世界范围来思考。实际上,纵观世界,你就会发现,有尊重‘平等’的国家、尊重‘自由’的国家、尊重‘宗教’的国家这三种类型,他们各自主张自己的正义,相互敌视。”
啊!我在心里叫了一声。说起来还真是这样。
“比如,有的国家,把‘平等’当作绝对的正确。
“另一方面,有的国家则批判他们的高压政治,把‘自由’当作绝对的正确。
“最后,也有一些国家把‘宗教’,也就是‘本国传统的价值观’,当作绝对的正确。”
原来如此。
虽然我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主张本国正义”的国家的确大致分为三类。
“那么分别信奉‘平等’‘自由’‘宗教’的国家,依照这三个判断标准而采取的行为,为什么能被称为‘正义’呢?如果从其对立面思考,就很容易得出结论。比如,平等的对立面即不平等。一般来说不平等肯定是坏事。
“这个嘛,的确如此。假如大家都在进行同种劳动,报酬是一个苹果,然而,其中有人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得到了10个苹果。这种事情怎么想都是荒谬的,从好坏的角度来讲,毫无疑问是一件‘坏事’。
“假如你们把‘某人通过特权获得利益’或者‘某人因遭到歧视而蒙受损失’这类不平等的行为称作‘坏事’的话……那些试图改变这类情况的行为,即以平等为宗旨的行为,就称为‘正义’。”
哦……原来是这样。“正义的对立面是恶”。因此,如果要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正义”,只需要看与之相反的行为是不是“恶”即可。那么,按照这个逻辑,现实中我们把“不平等或歧视”当作恶,其对立面“平等”对我们而言就是正义。
“同样,我们思考一下自由的对立面——不自由。所谓不自由,指的是人因强迫、约束、控制等行为失去自由生存权利的情况。‘让某人不自由’也就是‘剥夺某人的自由’可以说是典型的罪恶行为。”
这个我完全同意。在英雄故事里出现的邪恶势力之所以邪恶,就是因为他们在妄图征服世界的行为中,或是在劫持幼儿园校车的行为中,存在着剥夺他人自由的性质。
归根到底,他们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被称为“恶”。假如把目标换成某个无人岛的话,没有人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恶”吧。
试想有这样一个组织:“哇哈哈,这个无人岛归我了!本大爷劫持了一条一个人也没有的船!”……嗯,完全算不上“恶”。所以,邪恶的组织因为剥夺了他人的自由才被称为“恶”行,而“正义的英雄”因为打破了他们的野心才被称为“正义”。
“最后,宗教的对立面,即为反宗教……这个对于不熟悉宗教的人来说可能有点难理解,你们就把它当成是‘违背社会传统价值观的行为’。比如,随意破坏坟墓、粗暴对待老年人的行为。其他的,和多个异性纠缠不清、脚踏几条船的行为也能算一个。这样解释的话,你们也许能感受到非正义了吧。”
风祭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恶狠狠地盯着我的脸,这使刚刚陷入沉思的我急忙回过神来。
不过老师并没有在意我惊慌失措的样子,说完“稍微总结下吧”,然后开始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不平等:无正当理由,歧视以及不平等地对待他人 → 恶

不自由:剥夺他人自由生存的权利 → 恶

反宗教:破坏宗教价值观以及传统价值观的行为 → 恶
“如此,我们称作‘恶’的行为大概可以分为这三类,反过来说,不做这种恶事,并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行为,就可定义为‘正义’。那么,为了具体实现这些正义行为,需要什么样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呢?在追求这三种正义的时候,人们的观点会形成以下主义。”

实现“平等的正义” → 功利主义(注重幸福!)

实现“自由的正义” → 自由主义(注重自由!)

实现“宗教的正义” → 直观主义(注重道德!)
“分别简单说明一下。首先,从实现平等的正义思想——‘功利主义’开始。‘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句话常常被用来解释这个主义的概念。一句话说就是‘请计算全体人员的幸福度,作出将其总量最大化的行为!这就是正义!’”
咦,这说的不是千幸吗?
动不动就念叨“幸福指数的总和”如何如何的发小那呆瓜的脸立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瞟了一眼右边,不出所料,这傻瓜两眼放光,一个劲儿地点头。
“其次是自由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把人的自由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也就是 ‘请尊重个人的自由,做出符合自由的行为,这才是正义’!因为其主张很直白,就是‘保护大家的自由’,所以也是谁都能认同的正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意味着‘只要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做什么都没关系’,因此可以说是三种正义中最为坦率的了。”
这条说的就是热爱自由的自由姐吧。
其实,我也经常从自由姐那儿听到“只要不给别人造成麻烦就没关系吧”这样的话。虽然不知道坐在后面的自由姐是什么表情,但我猜她肯定是坐姿散漫,脑袋在大幅度地点头。
“最后一个是直观主义。该思想比较抽象,解释起来稍微困难一些,简单来说就是‘请遵从自己的良心,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这才是正义!’而且,这个主义里的正义和道德,需要用直观——也就是凭良心‘直接观察’——才能弄明白,通过逻辑和计算是无法得到答案的。因此,直观主义者们常常拒绝逻辑思考,有一种强迫他人的倾向,表现为‘只要跟着良心走,什么是正确的就不言自明,所以请你把这件正确的事儿做了!’”
这和伦理简直如出一辙!
原来她是直观主义者啊。不过以伦理的作风,还要多添一句话:“所以,为什么连正确的事都做不到呢?”
我瞟了一眼左边,发现伦理正挺直了背,目视前方,端正的坐姿散发出冷傲的气场。看来直观主义者的缺点是丝毫感受不到别人对自己的调侃。老实说,我真希望伦理在听了老师说的这番话后能够给我道个歉:“老师说的就是我吧,正义君,平时我总是自顾自地把我认为的正确强加给你,对不起。”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偷看伦理的侧脸。这时,突然一个肘子从另一侧飞了过来,击中我的腰部。
“……痛痛痛!”
我发出了极其微弱的悲鸣,朝右边看去,肘子的主人千幸正满脸不高兴地瞪着我。
哈?什么鬼?是叫我认真听讲吗?先说好,上课期间“暗肘伤人”可绝对不是什么正义,我的幸福度也大大下降了啊!
“我已经向大家说明了正义的三种判断标准,以及实践这三种标准的思想主义。如果你们身边有什么人在谈论正义或者行为的正确性,可以尝试套用上述标准和思想,肯定能把他们归入其中的某一类。”
我瞬间领悟了老师所说的话。
为什么其他三个学生会成员的争论总是无法达成共识,像三条平行线一样无法相交,本会长已经完全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我立马把写在笔记本上的三个正义的判断标准,与她们的名字联系起来。原来如此,是这样一幅构图啊。如此一来,她们三个人讨论正义,就必然会产生对立,导致有人下不来台。因为她们分别用完全不同的标准衡量正义。
* * *
嗯,昨天的伦理课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吧……
太阳早就落山了。望着学生会办公室窗外逐渐变暗的天色,我满脸疲惫地叹了口气。
果然今天又成这样了。眼前她们三人还是一如既往叽叽喳喳辩论个不停。
“倒卖炒面面包”的争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倒卖手术资格”的争论,现在甚至还升级为极其抽象的“到底什么才是正义”的争论。哎哟哟,在大言不惭地叙说正义之前,先好好遵守放学时间行吗?
她们的争论丝毫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我一边佯装在听她们说话,一边悄悄把昨天伦理课上记的笔记拿了出来,重新看了一遍内容。上面画了一幅解释她们的争论总是没完没了的图示。
“平等、自由、宗教”,不同的正义判断标准。眼前的这三个人,她们的判断标准,即“判断什么是正确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不管花多少时间来争论,她们都无法达成共识,绝对不会得出三方都满意的结论。
这也就是说,不存在一种让大家都满意的正义吧……既然如此,她们这种讨论正义的行为本身也就毫无意义,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和她们三个不一样,我的观点是“正义不过是漂亮话而已”。所以我才能置身事外,冷静地分析。
虽然这样想,但昨天风祭老师在下课前说的话有点打动我。
“那么,像刚才说的那样,正义就是‘做出正确的行为’。但根据时间和场合的不同,什么是正义也有所变化。虽然说正义的标准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人而异,这就有可能给很多人留下一个‘不存在绝对的正义’的印象。的确如此。
“但是……对‘正义’和‘正确’的探索并不会因此变得没有意义。不,甚至可以说,我们更应该去追问‘正义是什么?’
‘正确是什么?’
“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在寻求‘正确’的存在,如果不能以某种‘正确’作为标准的话,我们就无法思考和生活。
“假设有一个人,他主张‘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乍一看他好像是不相信任何所谓的‘正确’。但实际上,对他而言‘不存在绝对的正确’这种想法,就被称为‘正确’。如此,当我们在思考什么、提出什么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认为这个想法正确’的自我,即便这个想法的内容是怀疑‘正确’是否存在。
“意思是,不管多怀疑‘正确’的存在,都不会怀疑‘认为这份怀疑是正确的自己’。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绝不可能逃离‘正确’这个概念。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对‘正确’熟视无睹。自己觉得什么是正确……什么是正义……我们必须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思考的基础,即‘正确的标准’。
“所以,我们必须追问。
“何谓正义?
“正义到底是什么?
“各位从今天开始要学习的伦理课,就是讲授2500年以来人类是如何思考该问题的一门课。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对你们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因为,如前所述,各位绝对无法摆脱‘正确’这个概念,即便自己意识不到,也一定是以‘正确的事’为目标而活着的。”
——这就是老师在课上说的最后一段话,不过我总觉得里面有诡辩的成分。
简单说,老师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假如我说:“不不不,我从来都不是为了追求正确的事而活着。”那么老师会这样反驳:“但是,你这么想是因为你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对此,假如我不服气,又说“不对,我不觉得自己是正确的”的话,老师又会以同样的理由反问道:“这样的话,你就觉得自己不正确这句话是正确的了。”
最后,不管我说什么,都会遭到同样的反驳:“你认为你的说法是‘正确’的。”简直是神逻辑,像开挂了一样。
这完全是强词夺理,一点也没办法说服我。
但是……我隐隐约约觉得“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的确,我认为“所谓正义不过是漂亮话,其实并不存在”。但反过来说,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样的话,我凭什么说自己是正确的呢……
搞不好我其实也是相信正确、正义的吧?不,我并不觉得有这回事。
哦,对了,说到正确的凭据……
想到这里我站了起来,转向后方,把目光移到了一直在看我们讨论的“那个家伙”身上。实际上,学生会办公室里除了我、伦理、自由、千幸以外,还有一个穿着学生制服的人蹲在角落里,一直看着我们。话说回来,这个人的存在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我必须在规定的日期之前得出结论。一想到这件事,我就感到有点郁闷。
但是,上了风祭老师的伦理课后,搞不好我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哎,还是别期待了。
不是找她们三个聊过很多次都没有答案吗……
我又转向前方。天已经完全黑了,然而她们的争论仍然没有任何进展……
说到底……人之所以烦恼、痛苦、发生争执,不就是执着于正义、正确之类的缘故吗?还不如索性把正义当作漂亮话,随便提出点中庸的解决方案,皆大欢喜就完事儿了。
这是最和平的——我心中浮现出了这种想法,不过下一个瞬间,我脑子里响起了风祭老师的声音:“原来如此,这就是你的正义啊。”我急忙甩了一下脑袋,把这些胡思乱想都抛到九霄云外。还是什么都不要想,混过今晚吧。


划重点!!!

思庐哲学与上海三联书店合作,展开留言荐书活动。截止12月15日14:00(北京时间),我们将在点赞数前10(需点赞20以上)的留言中根据留言的相关度、质量、创意程度挑选出3条优秀留言,并向被选中的留言用户赠送《正义教室》1本。

本文出处:媒体合作

文章采编:韩潇

排版:祁御

审核:说怿




哲学桌游推荐




觉得此篇好文有启发,点个“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速速购入哲学原创桌游《本体论证明》

思庐哲学
构建每个人的思想之庐,致力于哲学人文传播。始于2014年,50w人聚集的哲学社区,旗下子账号「哲学前沿philontier」「四线段」「思庐哲学考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