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给大家分享3个【平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文摘   文化   2024-06-11 10:00   河南  

01.《明史·平安传》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能
(2)矢王旗如猬毛
(3)世子谨藏
(4)顾成已先被在燕
(5)安稍引
(6)何福军亦至
(7)燕军薄垒
(8)命世子及郭资等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
2.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3.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

参考答案:
1、(1)打败(2)聚集(3)告诉小心(4)捕捉,逮捕(5)引兵退却
(6)不久(7)迫近(8)照顾,对待

2.(1)(燕王)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
使敌人迷惑。
(2)何福想要用久守的战术使燕军疲劳,就把部队转移到灵璧,
深挖护城河(壕沟)加高城墙来使自己的城池坚固。
(3)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


附:参考译文

平安,滁州人,字保儿。建文元年,攻打燕国,平安凭借列将的身份跟从出征。后来担任先锋。燕王说:“平安,竖子罢了,以前跟随我出塞,识破我用兵的计策,我要先打败他。”等到打仗的时候,不能挫败平安。燕王迷了路,只有三个骑兵跟随他。平安打败了燕国将领。燕王看到情况紧急,亲自上战场冒着箭雨、飞石奋力作战,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宝剑折断无法击杀。燕王于是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迷惑敌人,恰好朱高煦救兵来到,才得以幸免。在这时,平安作战最为尽力,燕王差一点就被平安的兵器伤到。

第二年,燕打败了盛庸,调军和平安作战。平安大败他们。又在滹沱河作战,又打败了他们。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做成楼台,达几丈之高,作战激烈时,就登上楼台眺望,用强弓向燕军发射,燕军死了很多。滹沱河这场战斗,箭射在燕王的旗帜上就如同刺猬身上的刺那样多。燕王派人送旗帜到北平,告诉世子要小心收藏,将来把它拿给后人看。顾成在这之前已经被捉到了燕国,看到旗帜就流下了眼泪说:“我从小参军,现在年老了,经历了多场战争,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激烈)的。”

八月,平安和燕将李彬在杨村作战,打败了他。建文四年,燕军攻破萧县。平安带领军队跟随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击敌人。平安辗转作战,斩杀王真。王真,是一员骁将。燕王曾经说:“如果诸位大将都像王真一样奋力勇猛,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燕王于是亲自迎战,平安的部将火耳灰手持长矛大声呼喊,径直上前刺杀燕王,这时,身下战马突然跌倒,火耳灰被活捉。平安稍微引兵退却一些。过了一些时侯,又前进到小河旁,从左右两路夹击燕军,杀了燕军大将陈文。不久,何福的军队也到了,与平安的军队会合。燕军更加害怕,燕王一连几天几夜都穿着铠甲。

何福想要持久作战使燕军疲劳,就把部队转移到灵璧,深挖护城河(壕沟)加高城墙来使自己的城池坚固。粮草运输遭到燕军的阻截。平安派兵前往迎接,燕王用精锐骑兵阻截平安军队,使他一分为二。何福打开壁垒前来救援,被朱高煦打败。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当晚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第二天,燕军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声炮,士兵误以为是自己的信号,争着赶赴城门,于是军队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军人马纷纷跌落壕沟,把壕沟都填满了。平安等三十七人都被捉住。平安在真定驻扎了很久,多次打败燕兵,斩杀了好几员善战的大将,燕军将领没有人敢触其锋芒。现在被捉住,军中士兵欢呼震动天地,说:“我们这些人从此就安全了!”燕王爱惜他的才能和勇气,选精锐士兵护送他到北平,命令世子和郭资等人好好照顾他。永乐七年三月,皇帝在北京巡查,批阅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对身边的随从说:“平保儿还在啊?”平安听说了这件事,就自杀了。皇上命令用指挥使的俸禄给养他的儿子。



02.《明史·况钟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丁:遭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 雄:英雄、豪杰

B.钟佯不省,左右顾问 佯:假装

C.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藉:借

D.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 视:主管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况钟刚正廉洁的一组是( )

①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③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④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⑤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⑥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对待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侍奉平思忠。

C.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仅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况钟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A、雄:难以(程度副词)

5.B、②③⑤。

6.B、

7.(1)、苏州地区赋税繁多劳役沉重(1分),豪强猾吏(1分)舞文弄墨以奸求利(1分),是(1分)号称最难治理的地方。句意顺畅(1分)。

(2)、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1分)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1分)。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1分)时行奸作伪。句意顺畅(2分)。


03.《明史·况钟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丁:遭逢。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奇:奇怪】

B.吏大喜,谓太守,易欺。【暗:昏暗,糊涂。】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惩。【劝:劝勉,鼓励。】

D.钟虽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起:出身】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当官缜密严整的一组是(  )

①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②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③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④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⑤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    ⑥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免除苛捐杂税,定立教民条文,事情对朝廷不利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B、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对况钟有恩。这时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到思忠属下作事。

C、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况钟,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

D、况中开始处理事务时,围立的群吏在四周请他写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2)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参考答案:

9.A(奇,以……为奇。)

10.D(①树正气⑤感恩⑥刚正)

11.D(A,事情不利于百姓的,上奏朝廷;B,是让思忠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C,诋毁的是邹亮。)

12.(1)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贱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

(2)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3)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比不上他。


附: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来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恰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的'空缺。况钟由于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理的地方。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非常高兴,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几天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于是况钟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制定教民条文,事情有不利于老百姓的,就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

况钟为政,细心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邀请他(做客),对他非常恭敬地执行礼节,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侍奉他,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而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像他一样。


04.《明史·王绂传》

文言文阅读。(12分)

王绂(fú),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② 贾客:商人。③氍毹(qú shū):毛织的地毯。

1:选出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例句:以友故与之
A.动以古人自期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何以战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博学,  歌诗( ) (2)  豪贵人勿顾也( )
(3)同列  之曰( ) (4)我画直  黔公不可(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2分)
(2)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2分)
4:选文表现了王绂什么样的品行?(2分)
 

参考答案:
1:B
2:(4分)(1)善于;(2)即使;(3)告诉;(4)给予,赠送。
3:(4分)(1)王绂回答说:“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2)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
4:(2分)不慕权贵,不贪财物;清高耿直。


附:参考译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之前,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于九龙山,自号“九龙山人”。对于书法,动辄期望自己达到古书法家的高度。平时不随便做画,只是在游览时,乘酒酣之际,于长廊白壁上,尽情挥毫泼墨。有人要用金币购买他的一小张字画,他便立即拂袖而走,闭门不接待,虽是富豪贵人也不顾及。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他便乘兴画出《石竹图》,第二天访到吹箫之人,把这幅画送给他。这是个商人,送他一床羊毛织红地毯,请他再画一幅。绂便把先送的那幅要了回来,当面撕毁,将赠物送还给这个商人。

有天退朝,黔国公沐晟在后面叫他的名字,绂不答理。同僚告诉他,黔国公在叫你,绂说:“不是没听到,想必是来向我要画。”晟赶上来,果然是请他画画。绂只是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晟写信来问,绂才做画。不久,他说:“我的画直接送给黔公不可以。黔公的门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看在友人情面我才给他做画,等到黔公有机会跟平仲微索要就可以了。”其节操之高,超越世俗。




人物介绍:

平安[?-1409年],小字保儿,滁(今安徽滁州全椒)人,明朝早期将领、官至北平都指挥使。明太祖养子,济宁卫指挥佥事平定之子。

早年随朱棣出塞作战,父亲死后,继任为济宁卫指挥佥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以列将的身份随耿炳文北上平乱。建文二年(1400年)至建文三年(1401年),在靖难之役中屡败朱棣,斩杀其将数人。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大败南军,平安被俘,同年朱棣命其为北平都指挥使。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被逼自杀 。


平思忠按《吴江县志》:字尔中,初为县吏,永乐初,为礼部主客司主事主客事,殷思忠勤敏,过人皆立办,三年升郎中,俄坐事下狱,适北贡使,至主客者不称旨,尚书吕震因言思忠习外国事,即日复官,擢为陕西左参政,有某府推官录事,思忠知其贪,杖之,后其人至京诬以赃,谪戍边,会太监刘马儿奉诏市马西域,以思忠在客司,久识,贾胡请以从,诏释之,给冠带随马儿西抵吐蕃、乌思藏朵、甘陇答等处,赤斤蒙古罕、东安定阿、瑞曲先、哈密等卫,及大州亦力把力撒马儿罕哈烈,于阗诸国,而还,复免官,家居卒。


平显,字仲微,明余杭仁和人。博学多闻,诗文皆有典则,笔法深隐。以荐授广西藤县知县,后被降为主簿,谪云南。沐黔国(沐英)重其才,辟为教读卒。其诗怪变豪放,有得于远游之助。与王绂友善。云南诗人称“平、居、陈、郭”,平居第一。为云南诗坛“四子”之一。

显故居在仲墅,现在有平宅村,居民大都姓平,是平显后裔集居之所。显酷爱松树,在藤县为县令时,在庭院种松百株,亲自浇灌,爱护备至,常吟咏其间。有事出外,遇奇松,必要往观。贬云南时,显溯长江而上,经洞庭,过夜郎,喜松依旧,晚年益爱松。 

永乐四年(1406年),归故里,居处曰水竹居,自号松雨老人,著有《松雨轩集》八卷。《四库未收书目》传于世。墓在洛山紫婆岭。


分享、收藏、赞、在看...点一波呗 ~!~

平氏宗亲
中华平氏宗亲网【aipingshi.com】旨在建立平氏家族交流联谊平台,重修家谱,制作电子家谱,期待与大家会面,共同发扬平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平氏,了解平氏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