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苏州,厚植绿水青山新优势

时事   2024-12-22 12:58   江苏  



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降低,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太湖连续17年实现安全度夏,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2.5%——

“美丽苏州”厚植绿水青山新优势



初冬时节,古枫成林、层林尽染,苏州天平山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连日来,一批批中外游客打卡天平山风景区,感受当地独有生态风光和“天平红枫甲天下”的烂漫。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举目可见。近年来,苏州自觉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美丽苏州”建设的系统部署,聚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苏州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降低,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空气质量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连续六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建成苏州、常熟、太仓、昆山、吴江等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上下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共享、共建、共治氛围不断浓厚,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再创新高,从2015年的81.7%上升到2023年的92.5%,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美,“天鹅湖”再现


生态好不好,鸟儿先知道。


“很意外!没想到这里还有天然的‘天鹅湖’!”近日,在昆山锦溪度假的上海游客感叹。前不久,不远千里而来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们,跟随西伯利亚寒流,陆续抵达锦溪五保湖水域,它们将在这里待到次年2月再北飞。


除了昆山锦溪、“昆山之链”首“链”顾家浜,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震泽湿地,还有长江苏州段、太湖、阳澄湖畔,近期都迎来了一群群“老朋友”热闹的“聚会”,黄胸鹀、苍鹭、黑翅长脚鹬、鸻鹬……这些成群结队的越冬候鸟为初冬的苏州增添了几分和谐与灵动之美。


苏州东山太湖水面上栖息着密密麻麻的越冬鸟类。张健 摄


珍稀动物的频频来临,映衬着自然之美,折射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之深功,自然生态屏障之牢固。


近年来,苏州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以重点河湖、生态廊道为主线,加快形成森林、湖泊、湿地等多种形态有机融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实施“一山一策”“一河(湖)一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空间协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太湖生态岛,制定出台《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发布《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入选“国务院水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苏州拥有太湖三分之二水面、四分之三岸线、五分之四岛屿,始终把太湖治理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自2008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实施以来,苏州已累计实施治太工程项目5600多个、投资超840亿元。2023年,苏州制定出台《苏州市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排定太湖治理重点项目,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治理,累计完成太湖流域涉磷企业整治6876家26家污水处理厂、603家工业企业实现分质分类处理。


数据表明,太湖东部区域水质2018年由Ⅳ类提升至Ⅲ类且保持至今,太湖连续17年实现安全度夏,2023年首次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良湖泊。境内唯一主要入湖河流望虞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太浦河出境断面连续5年达到Ⅱ类。阳澄湖湖心国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湖泊Ⅲ类,为平原河网地区湖泊水质实现优良闯出新路。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50%以内,长江干流苏州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27个省考以上通江河道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



绿意足,产业焕“新颜”


环境美,产业兴。


从郁郁葱葱的周市镇华茂路进入昆山陆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大门,记者第一感受就是“绿”和“清”,绿色低碳、环境清洁。从高空俯瞰,昆山陆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屋顶上覆盖着一块块光伏发电板,14000平方米,足足30多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就这一个屋顶一年就能发电约180万度,相当于1600多户居民正常的年消耗电量总和。”该公司总经理邵俊超说。2023年,昆山陆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入选苏州市“近零碳”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


2万平方米的光纤预制棒车间内,近400台大型生产、检测设备同时运转,却看不见工人忙碌的身影……来到位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亨通光纤光棒智能制造工厂,你会发现,企业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完美“嫁接”,这个有着工业界“奥斯卡”之称的“灯塔工厂”,正以“智造力”释放新质生产力。


光伏发电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任广真摄(视觉苏州供图)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近年来,苏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抢抓“双碳”机遇,以构建“1+1+6+12”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为破题之钥,推动生产绿色转型,加快能源绿色赋能,厚植生态绿色本底,探索彰显苏州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开展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用ESG理念产业化探索近零碳示范标杆,集聚ESG产业规上企业超300家,其中超120家绿色及近零碳工厂企业。全市获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8个,拥有“灯塔工厂”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7家、绿色工业园区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4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2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数量居全国前列


绿色新生态的背后,是精细化、智慧化的整体治理。苏州持续推进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8:46.8:52.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至59%。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建成投运全国首个绿色交通网络体系示范项目。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理机制,持续深化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腾出发展空间8.4万亩,为产业焕“新”留足空间。



改革深,厚植发展新优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胜。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联合两省一市生态环境厅(局)共同发布《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改革实施方案》,聚焦产业园区,积极探索“环评报告表备案管理”“环评报告表打捆备案”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扩大“收益面”,释放更多政策利好,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示范区建设进入第五年,已探索形成“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统一量化评估机制”“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重点跨界水体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及生态共建机制”等4项生态环境领域的协同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范本。2023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达96.2%,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上升到84.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施柏荣摄(视觉苏州供图)


近年来,苏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出台《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美丽苏州建设规划(草案)》,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颁布实施湿地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制定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实施“绿色助企十四条”“惠企纾困十八条”,从环评服务、审慎监管、总量保障、绿色金融创新等方面持续优化服务举措,打造“绿色助企”服务品牌。


以绿水青山厚植发展环境,用经济收益反哺生态治理。苏州不断创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累计签订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协议907件、涉及赔偿金额1.3亿元,建成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警示教育基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今年10月,苏州印发实施《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工作方案》,聚力16项工作措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


“我们将围绕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目标要求,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绿色生活生产方式等方面,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创新和标志性成果。”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鹤说。


《苏州日报》2024年12月22日A01版

源: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
编辑:经纬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引力播App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

苏州日报
苏州最权威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