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弄堂巷子

时事   2024-12-20 07:06   江苏  





殷启民摄(视觉苏州供图)



如此之多的弄堂,有的甚至已传承千年以上的历史。比如笔者曾住过的石塘桥弄,宋代时名为“东石塘桥”,后来称“石塘巷”,民国时,曾住过与郑逸梅先生有忘年交的南社文人王均卿。有的弄堂人文典故丰厚,如诗如画,情趣盎然。如教育家张冀牖当年率全家迁来苏州时,首先就入住在寿宁弄8号,其住宅楼的东窗下就是一座很大的后花园。他的二女儿张允和(周有光夫人)说:“花园大极了,有水阁凉亭,有假山,有花草,有果树,粉墙黛瓦,幽美雅静,此景只应天上有、梦中有、书中有、戏中有。”(转引自《苏州老街志》,广陵书社2011年9月版)置身其间,怡然自得,恍若仙境。苏州的弄堂建筑特色正是这样,外观是弯弯曲曲、破旧落索,内里却是深宅大院、花园荷池、假山亭子,应有尽有。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咱们苏州城内外这些弄堂里,有着丰富深厚的历史、人文、园林、古建筑等资源,还记录着百姓多年日常生活的变迁。你我行走其中,往往就能产生与在马路大道上完全不同的感受和思考,从而引发我们进一步探究和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淀。


我们也不难看到,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也添增了许多新马路和新街巷,而像苏州古城里那样积淀着历史记忆的弄堂小巷,却更加珍贵。要知道,粉墙黛瓦的里弄小巷是苏州古城民居建筑的特色,也是姑苏历史风云和人间沧桑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更是苏州与其他城市建筑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咱们姑苏古城厢内外这些粉墙黛瓦的弄堂巷子,乃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和不可再造的文化遗产。细心地呵护、精心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实乃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城市的建设者和决策者对待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理性和智慧,是我们城市的建设者、决策者和市民百姓对传统文化的真正热爱及对人类未来的真心关怀,如此才能真正凸显苏州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


弄堂深深深几许,让我们大家一起积极行动起来,为宣传、擦亮、保护、发展好江南明珠——苏州古城内外这些不可再造的弄堂小巷,尽一份绵薄之力吧!


于《苏州日报》2022年08月13日 A07版)


者:朱赓荪,封面图:倪黎祥 摄
编辑:经纬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引力播App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

苏州日报
苏州最权威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