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科之约 | 大江东—走近科学大咖③安德烈·盖姆:科研不是“哈利·波特”,但更能创造奇迹

科技   2024-11-20 16:32   上海  

10月25日,上海临港,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当天。


到了约定的时间,一个高个子“大叔”悄悄走进采访间,饶有趣味地审视正在匆忙准备的采访团队。


他头发花白,高耸的眉骨下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看上去很严肃。这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盖姆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你们可以叫我‘毛子’。”在团队成员颤巍巍地给他戴上麦克风后,这位在科学界享有盛誉的俄裔学者,用一种特别的幽默感打破了初见的生疏,还用中文说“谢谢”。


20年前,盖姆与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通过一种简单却革命性的方法——“撕胶带”,成功制备出了石墨烯,并在之后因为对石墨烯的深入研究赢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年后,石墨烯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但再谈到这个物质时,盖姆却说,科学不是魔法,需要用时间去创造奇迹。




“创造奇迹需要时间,我们要做的,是让奇迹一点点显现”


“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中国”网站上,对石墨烯的介绍有近7000字。文章举例说,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甚至仅仅一层石墨烯。


但是,本来就有,并不意味着唾手可得。


安德烈·盖姆接受本文作者采访。图:张心怡


2004年,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一种近乎儿童游戏的方法开展了对石墨的研究:他们将石墨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分开。不断操作,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实验很多人都做过,可没人去注意胶带上残留的薄层。”盖姆说。


强度高、有韧性、能弯曲,而且还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这种堪称神奇的材料,一经发现,就火爆全球。从家用电器到医疗保健,从保暖内衣到充电宝、面膜……各类使用了石墨烯的产品层出不穷。


“石墨烯是神奇材料,但它不是‘哈利·波特’,毕竟,这个世界没有魔法。”盖姆解释说,技术突破不能像魔法一样瞬间改变世界,而要经过无数实验、改进、积累,再持续投入实际应用。


盖姆说,在快节奏的互联网和科技时代,大家普遍习惯于“快速成就”,但科学进步常常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和沉淀。“有人写出一个程序,几年就成了亿万富翁。人们便开始期望其他技术也可以同样快速实现。然而,真正的科学进步不是这样发生的。”


他讲起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无用”,但每次使用GPS时,人们的位置准确度都依赖于根据相对论的计算,“就像你们经常用的百度地图、滴滴打车,如果没有相对论,导航可能会有百米级的偏差。但这样的应用,是爱因斯坦无法想到的,靠的是持续的科技进步。”


20年过去,石墨烯的真正潜力也开始显现,在船舶涂层、太阳能电池板和手机屏幕等领域开始发挥作用。


“你的华为手机里也许就有,用户可能不关注背后的技术原理,石墨烯的作用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生活质量。”盖姆耸了耸肩,带着一丝玩笑般的认真表情说道:“科学需要时间去创造奇迹,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奇迹一点点显现。”




“我不是用岁月来衡量生活,而是用经历来衡量生活”


“您对培养年轻科学家很有经验,在这方面对高等教育机构有什么建议吗?”


听完这个问题,盖姆双腿交叠,轻靠在沙发上,思考了一下,反问道:“你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你为什么不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呢?”


“学校给了我采访您的机会,我觉得这就很酷。”


两番问答之后,盖姆认真谈起了他给年轻人的建议:“试着让你的工作有趣一点,让它成为一种爱好。如果你觉得你的工作很无趣,那就不值得在上面浪费生命。”


2024顶科论坛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图:WLA上海中心


这是盖姆对年轻学者和学生的建议。事实上,盖姆也一直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一点,他的科学旅程充满了好奇与创新。


“我总是对周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在我看来,推动基础科学前进的最大动力,就是人类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2000年,盖姆想知道物质在20特斯拉强磁场中的变化,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在许多人看来“不专业”的行为——往实验仪器上丢东西,最终通过磁力让一只青蛙悬浮在半空中。


“这其实是个严谨的科学实验。”盖姆解释道,科学发现往往是从一些即兴的东西开始,开始只是奇怪的想法,然后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他对于磁场的研究源自于一个很基础的问题:水在磁场中会如何反应?“几十年前就有类似的设施,但从来没有人解答这个简单的甚至看起来有点愚蠢的问题。”


盖姆出生在前苏联,大半生在欧洲度过,这让他的身上多了不少历史的厚重感与诗意。比如说起自己的生活时,盖姆说:“我不是用岁月来衡量生活,而是用经历来衡量生活,就是你爱过多少有趣的人,去过多少有趣的地方,能讲多少有趣的故事。”


再谈到给复旦青年学子的寄语,他说:“当你上了年纪,试图回头看看自己这一生的时候,如果所做的一切只是喝酒、睡觉、吃饭,那一定是一种生命的浪费。所以,试着让你的生活变得有趣,这样当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不会感到羞耻了。”




“科学不存在国界之分,科技进步依赖合作与知识共享”


如今,盖姆在中国的名声很响,一方面是因为他诺贝尔奖得主的身份,一方面是他参与了许多与中国科研机构合作的科研项目。


盖姆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石墨烯等二维原子晶体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数十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其中多人已成为我国石墨烯研究领域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


安德烈·盖姆接受本文作者采访。图:伍静


中国科学院对他的介绍里提到,盖姆非常重视与中国学者的合作与交流,他于2009年就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于2017年与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联合成立“深圳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他先后与我国多个科研单位和高校,如中科院金属所和物理所、中科大等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发表科研文章,为我国石墨烯的发展献计献策。


“我对中国非常熟悉,花了很多时间在这里进行学术研究,每年我都会来访问三到四次。”盖姆说,自己的足迹遍布北京、深圳、澳门、厦门、青岛等城市,和那里的大学和科学家们展开了许多合作。


“处在世界的顶端”,这是他对中国应用科学的评价。盖姆认为,虽然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其追赶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科学绝对是全球性的,不存在国界之分。”除了中国,盖姆多年来行走在世界各地,在他看来,科学的进步依赖于全球科学家之间的协作与知识共享,合作使科学研究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盖姆认为,阻碍国际合作是一种短视且极其不明智的行为。他对当前世界上存在的阻碍国际合作的做法表示失望,但也仍对科学自身的强大力量有足够的信心,“无论处于何种困境,科学最终都会促进全球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盖姆教授是顶科论坛的老朋友。图:WLA上海中心


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老朋友,连续六届参与的盖姆难掩对论坛的赞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学者共同在这里相聚,非常令人兴奋。希望这个论坛继续办下去,办得更好。”



报道统筹:李泓冰

采写指导:人民日报记者巨云鹏

采访写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程琪越、于雨鹭、张心怡

内容来源:大江东-复旦融媒体创新工作室

编    辑 | 秣   马

责    编 | 小   文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发起,每年11月初于上海举办。论坛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愿景,致力于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
 最新文章